2266998 发表于 2018-1-16 18:28:02

我讲的是一个轴瓦的问题吗?哈哈,谁知道背后有多少东西

我有时问人家,谁知道轴瓦背后有多少技术吗?

看一个轴瓦很简单吧,一转能用好些年,人家用的好的,转20年,不扯淡吧?

英国怎么就厉害了,国人不会知道,就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事情,英吉利的家伙都知道,而我们不知道,

一个大瓦,摆地上,你咣当咣当侃一阵,你就年薪50万,我保证,哈哈,骗你是孙子,问题是你侃不出来,你侃到这里,才算起步,哈哈,

别看小东西,2002-2004那阵子,会玩30吨转炉,就年薪50万,多吗,不多啊,他们看人家开高炉的家伙,每天早上是拎帆布口袋来的,哈哈,专门有孙子给拎着,你猜不出来为什么每天拎袋子来吧?就是今天没完好,你就是孙子,明儿别来了,哈哈,

我说,东西这么贵,就是一定有人当爷了,不谈垄断,没意思了,他们当然赚好多,就像我说2000万包下来找人玩是一样的,但你会玩,也一样赚好多啊,

今儿就专侃轴瓦,哈哈,下面谁开侃?哈哈,侃不出也不碍事儿,你说说这里都有多少学问?要学多少东西,哪个方面的,也行,你也算半个大爷了,哈哈,

千月 发表于 2018-1-16 19:04:00

轴瓦就是机械密封动力润滑的由来,滑动轴承,有外接系统加静压提高承载力的,有不加纯靠动压的。纯动压的转速没起来之前是靠静压的。油楔是承载力的来源,油膜的反力不是垂直向上,有个偏心角。数学模型有无限长和无限短两种基础,有很多修正。关于润滑还有个工况参数,对比stribeck 曲线,我在学算这个曲线在机械密封上的应用,考虑到表面形状等各个细节。磨损与变形方面好像书上没看到。其他的没怎么看,没印象了

皮卡丘不会打乒乓球 发表于 2018-1-16 18:45:01

有空的时候念了一点磁悬浮轴承的东西,惊奇与原来米国用这个东西这么广泛啊。
这个属于磁场控制,对于控精度要求非常高而且也需要非常精准的模型。看的俺心服口服,这玩意算是高技术了、然而国内基本没有这东西的。

cshine 发表于 2018-1-16 18:47:55

没玩过,只知道 软基体+硬质点 或者 硬基体+软质点

迷茫的维修 发表于 2018-1-16 20:18:43

刮瓦、间隙值,贴合率,轴电压

狐飞 发表于 2018-1-16 20:39:28

做高速液偶时,都用轴瓦,动压轴承(还有静压轴承,需要高压油,把轴浮起来,才能开机),径向轴瓦和推力瓦。20钢背浇铸巴氏合金。现在有堆焊巴氏合金的,最近展会上看到的。
径向瓦是圆的,两半,有进油槽,两端有环形油槽。也有风机用椭圆瓦,但是容易振动。
推力瓦有8块和10块的,单向进油,可浮动。
径向间隙、轴向间隙要调整好,瓦要刮好。
这些都是表面肤浅的,抛砖引玉。

rusher 发表于 2018-1-16 21:12:42

轴瓦,或者说滑动轴承,核心问题是最大化期望寿命内的额定载荷。
额定载荷基于可控的预加载荷。
从这里展开,是各种结构的静压+动压+动静压。
凡是静压,核心问题是相称油腔对压力变化的响应速度,展开说就是节流方式,一般是薄膜反馈。
凡是动压,核心问题是预加载荷的承受零件,一般是螺纹。

上层还需要针对载荷计算轴/轴承的布局,控制轴系的固有频率以避开共振区,目的增加轴的动态刚性。
下层是不同结构和材料,机构一般是基于工艺性,材料一般是基于可控寿命预期。

不知道大侠以为如何?

lfdc 发表于 2018-1-16 21:22:43

1、轴承钢的制取是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之一;
2、轴承合金化学成分可分为锡基、铅基、铝基、铜基和铁基,锡基和铅基轴承合金又称为巴氏合金;
3、锡基轴承合金:优良的减摩材料;应用重型机器的高速轴承,工作温度不超过150摄氏度;疲劳强度较低;
4、铅基轴承合金:ZPbSb16Sn16Cu2最常用,中低载荷的轴瓦;
5、铝基轴承合金:Al-Sb和Al-Sn轴承合金;(1、Al-Sb轴承合金:高的抗疲劳性能及耐磨性,但其承载能力不大;用于中等负载的内燃机上            (2、Al-Sn 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强度

zms9439 发表于 2018-1-16 21:25:49

有一次,在一个小作坊看到一个小炸鸡,从大连还是哪拆过来的,还是零零碎碎,没连起来,那个瓦,边角的巴氏合金,掉了好几个角,少一块那个油楔就建立不起来了吧?这要修复很有难度吧?
对一般的小老板也是不太会花那个功夫,现在也有一年了,听说还没装好。

大连侃爷 发表于 2018-1-16 21:52:13

本帖最后由 大连侃爷 于 2018-1-16 21:56 编辑

轴瓦的核心理论应该包括润滑和磨损。

流体力学方面会牵涉到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雷诺润滑方程,以及液体由过渡向湍流转变。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只有在特定边界条件下才有解析解,对于复杂情况就衍生出了计算流体力学。

目前最基本的径向轴瓦设计方法大概有两类,一个是中低速的可以按照国标计算,高速的轴瓦有德国的尼曼算法。

我对轴瓦的间隙值把握的还不准,只能依靠实验去摸索。

至于磨损方面的只是暂时是空白了,需要学的太多,时间不够用的。
最近碰到个问题:设备缓慢加速时轴瓦温度正常,但是紧急启动轴瓦就会超温,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无法模拟此种工况,看来标准计算方法中载荷对功耗的影响确实存在,可以说推翻了我以前的片面认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讲的是一个轴瓦的问题吗?哈哈,谁知道背后有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