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规划院存在最显著的7大问题
大家认为最显著的问题是:1、机构臃肿
2、只重速度
3、缺乏创新
4、不接地气
5、领导意志
6、只是画图匠
7、对未来的期望低
规划院管理模式落后于市场发展的需求,即在现代管理制度已经如此先进的今天,规划院机构臃肿,管理方式落后,内耗严重,工作效率非常低。在对人才培养方面,许多人提到了人才断层,提出在规划院仅仅感觉自己是一个画图匠,走着原有的规划编制模式的老路,缺乏创新的能力,同时过度的遵从甲方需求,导致只重速度,忽视规划的质量,更不用说在规划中进行细微的创新。
在职人员想学习,但是不知从何学起,在单位内缺乏系统性的培训,难以提升业务水平。同时,也提到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最后的一句话,值得规划院管理人员反思,即“对未来的期望很低”,如果对行业的发展丧失信心,对未来缺乏预期,又如何能在规划中体现出梦想与坚持呢?
大家的留言非常精彩,我们采取匿名的形式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够群策群力,一同探讨行业的未来。
观点摘录:你觉得当前规划院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 太多的形式主义,缺乏对规划原本的尊重!速成,不切实际,瞎忽悠,设计跟着资本走!
█1.过分以甲方利益为重,使规划科学合理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2、设计院管理者重效率而不重质量,迫使设计师大多时候只是一个画图匠。
3、工作时间太长,设计师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导致设计师健康问题频现。
█ 1.加班成风,其核心问题是对项目的进度安排不好,人员调配不好,这样很容易损耗自己对这一行的热爱。
2.工作贪大贪全,切不中规划要害,实为无用
█当今是规划事业的转型期,这个阶段对各规划院都十分关键,是考验也是机遇,把握好了可以大展鸿图,把握不好则有可能销声匿迹!
目前,就我们规划院来说,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院内职工年龄断层,造成领导都是老一辈规划师,年轻人又都太稚嫩,一旦有一个领导退休,便无合适人选做替补;
2、规划院的首要领导应该是规划专业出身,至少懂得基本规划理论才能把握单位朝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
3、院内员工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只顾各自低头画图,缺少交流,协调性差,不够团结;
4、规划项目总是按老套路走,缺乏研究性和创新性,生搬硬套的进行“批量生产”;
5、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机会太少,出差学习机会总是少数人的;
6、工资实行基本工资+效益提成,基本工资过低,导致没有效益的时候,员工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
7、单位体制不够完善,领导班子不够团结,导致了员工之间的拉帮结派!
█1.没有系统性的学习培训,跟不上市场步伐;2.过于迁就现状情况,没有达到规划的最佳理想效果
█承接的项目应接不暇,为了竞争要又快又好,经常先干活,别的单位恶意压价竞争会丢项目,还总是没有合理的时间,好多问题没来得及研究就临近结尾,只有经验丰富的老手才能保质保量又保速,不利于新人的成长。
█为甲方意志所左右,为生存而奋斗
首先说在规划界对我们专业的期望值,大多数人在城市规划的下滑期,对城市规划的未来抱有很小的期望值,觉得规划面临死亡威胁,发展前景堪忧
就公司而言,经过对国内一些中小型设计公司的观察和访谈,发现这些公司在产品的梳理,体系的搭建及流程优化上是比较差的。
如果这些基础做好了不仅仅是提高效率问题,还可以为公司调整出合理的人才结构,为产品研发,为公司盈利出很大的力。
体系性的东西不能仅靠设计师个人意志,也需要公司文化,再往深了分析还有教育系统的问题,对比来讲,中国教育更重应试,美国教育更重应用,不能说绝对的好坏,这根据一个国家所处阶段的发展需要来的。
可以肯定的是,个人到了工作阶段,应用部分可能更为重要,教育缺失没那么快得到弥补,那么我们国内的公司是否可以支撑起这部分呢?!
我去一些公司,他们往往对公司中高层有培训计划、培训费用,但是对基层员工的培育却少之又少,这是不是也值得反思呢
█一个画图狗的亲身体会
1、一般的私人设计院以及各市的规划院对待一个项目都是以领导意志及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基本上忽略广大民众的利益。个别有识之士也是备受打压。这一点大的规划院相对好一点,毕竟有几个大拿在那里坐阵。
2、一些隶属于规划局的规划院,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规划院,业务科力量薄弱,基本上靠规划局喂一口吃一口,一旦改制,必死无疑。
3、上述规划院还有个死结,后勤臃肿,大量关系户汇集后勤部门,占据了大量编制,反而一线干活的员工大多数是临时工或合同工,一线员工累死累活没有钱,反倒是后勤人员实现了真正的“杯水车薪”,没有一分钱的产值,年终奖比谁都多。此类规划院不死真的是没天理。
█ 1.简单工作复杂化;2.体制内顽疾,只能压榨年轻人;3.屁股决定脑袋,迎合领导意志;4.过于强调可实施,忽略最基本的物质空间合理性;5.封闭,自娱自乐
█规划任务的非常规化现象和趋势明显,现有规范和标准不能很好适用现有市场需求。编制时间不足,难有高质量的成果。缺乏对规划模式的思考,很多流程化出成果。
█设计院时间无疑是最宝贵的,而开会浪费的时间个人认为是最不该浪费的,也是最有望节省下来的时间。
无论是项目汇报或仅只是碰头交流,也无论是院里设计人员外出还是对方来院里,都需要花时间在交通、整理会议室播放设备和茶饮等,所费时间足以完成完成很多工作上的事情。
西方国家、香港等不少地方早已实行以google视频等媒介为载体的视频会议,足不出户即可清晰完成汇报和交流过程,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晰听到、看到汇报内容,省钱、省时、省力,为什么我们不尝试一下采用这一并不难推广的方式,节省宝贵的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呢?
█作为三线城市地方规划院的一员,谈谈对地方规划院工作存在的问题:
1、受行政长官意识干预情况较为严重,比如在项目成果内容的导向方面、又比如在规划院人事安排方面均存在此类情况,导致地方规划院在规划项目编制的成果内容方面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前瞻性。也导致在队伍建设方面技术人员很难得到公平对待。
2、技术储备相对单一,由于规划院的规划专业人员占多数,导致在当前项目类型趋向多元、复合的情况下、项目编制技术力量构成较难满足实际项目需要、多专业配合人员储备不够!
3、项目编制骨干人员年轻化,由于地方规划院与地方规划管理部门的紧密关系,工作年限达到10年左右的技术人员往往会转换角色(所谓的从乙方到甲方)。导致从事一线的骨干力量年轻化,虽然更富创意,但缺乏经验、难接地气。
4、受宏观环境影响,近两年项目编制难度大、收费难以保障、容易导致规划院整体学术气氛、工作热情较为低落,业务能力提升较慢,陷入恶性循环。
5、规划院基础数据平台建设较为落后,导致大量基础工作重复和低效,同时也存在数据采集不科学不全面的问题。
6、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规划院人员众多、管理层级复杂,不利于快速适应当前社会转型发展,项目团队从属于某个职能所,所又受院层面管理,院又受局层面管理,导致项目创新较慢。
7、未来的方向我认为应该在人才储备上更加多元化多专业,在团队管理方面应该突出团队的独立性和简化管理层级,同时要加强数据平台建设。
█二线城市民营小型甲级规划院工作两三年,目前处于转型期准备改行。谈谈我的想法吧。
1、有经验的规划师都去哪儿了?说是甲级,其实注册规划师基本都是挂靠,没几个人在院里上班。以规划甲级资质拿下项目,最后是我这样毕业没几年的人在做
没有什么项目经验,也没有有效的指导,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我也没有信心,出来的产品质量不高。
看不到未来成长的方向,是我目前最大的问题,也是我想放弃规划院的主要原因。
2、规划市场萎缩,而规划师们的生活成本并没有下降,外卖还是要吃,房租还是要交。
为了赚钱养家,我看到同事们更多的不是提升自我,而是低价竞争、商业化的市场营销,不管能不能做、先拿到项目再说……规划成了一个商业化的产品,而不是一个科研技术成果。
在低价情况下出产的产品,质量也跟着打折。然而行情是会变的,希望这个冬天快点过去吧。
3、政府主导,专家领衔,公众参与,规划师仅仅是个画图匠而已。协调各方利益,落实讨论结果,画好图,也许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了。
毕业时的使命感和神圣感都烟消云散,规划师的卑微,让我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4、没有钱就没有生活保障,没有钱就没有安全感。八线小城市来的本科生,想在二线城市落足,工资用来吃饭和交房租月月光。
一年下来参与项目的合同额累计几百万,拿到手的年终奖可能才两三万。而且朝不保夕,明年说不定连两三万都拿不到。于是才承认自己和山区出来的打工妹并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加班加点透支健康,一样的买不起房安不了家,一样的看不到明天。
█作为一名在地方省规划院工作7年的设计狗,看到国匠君发的这篇文章瞬间感觉有好多牢骚可以发一下。
作为省建设厅下属、半事业半企业性质的设计院,在目前行业竞争白日化的过程中凸显了很多问题,我和我的那些爱发牢骚的小伙伴通常称之为体制问题。
在所谓的这种复杂的体制机制影响下,这类规划院(可能仅是我院)通常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1、依附建设厅,凭借甲级资质吃老本,导致整个团队缺乏创新;
2、领导层均由建设厅任命,该大胆创新突破的时候会畏首畏尾,存在官僚主义作风;
3、整个企业人员规模庞大,尤其是管理层和二线服务人员过于庞杂,占用大量资源;
4、拼技术比不过一线大院、拼人力比不过高校设计院、拼价格比不过小公司,其尴尬境地可见一斑;
5、低效且成长上升空间效的现状让这类设计院人才流失严重,人员流动频繁,形成恶性循环。以上!
█珠三角地区规划院绘图员一枚。我所处的规划设计院正处于改制的三岔路口之中,路向何方,大家都没底,特别是目前这种行情之下。
地方院有很多难以突破的地方,一般都是隶属于规划局,那么行动力、创新性、自身革命性都差很多,很多时候因为长期固化的模式,使得制度僵化,员工缺乏自我提升意愿。
非市场化的薪资分配及员工奖励,难以形成良性激励机制。落后的等级工资制度,也脱离市场化进程。为将来改制市场化埋下无尽危机之种。
项目来源基本为政策性项目,政策本身是由规划局委托编制,之后项目也将由相关单位或者引导企业单位将项目送到规划院来编制,本身有一定自娱自乐的成分,其中确有规划的正当理由,却难以说服科学。
因人员自身能力局限,同时因体制化的习惯,项目组人员工作安排多数为命令式,远非能力分配,有屁股决定脑袋之势。长久以往,形成规划设计流水线,压制新员工创新能力,也让老员工麻痹在自我满足之中。
开放式的领导培养开创性强的员工,只有敢于试错,才有自信面对危机;封建式的领导培养流水线员工,不敢轻易犯错,对失败零容忍,难以持续发展。
一个集体也是一个家庭,家长强烈的影响着子女,这也是所谓的上行下效。
设计行业需要发散思维,若规划师成了流水线员工,这是多么的悲哀,城市之美再无可能。
当然,很多设计院都才20年左右的院龄,80后刚刚走马上任中流砥柱之岗位,行业变革之时,这批人脑海之中也是雾气缭绕,上不知如何讨好领导,下难以安抚小伙伴,算是规划院的GAP YEAR吧。
█良性的学术,技术竞争慢慢淡去,受市场影响,为了争取到项目,价钱,设计想法甚至可以不谈底线。
在合理追求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剩下的还是¥最大,专业技术的空间一再压缩。需要新技术新想法,各种一通搜索,不加考虑堆砌,只为本子高大上。
█三个核心问题决定了规划院的尴尬:
一,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国企还是私企,规划院都是通过做业务来盈利,盈利模式决定了不可能从根本上在规划中不可能保持第三方的客服公正态度,怎么可能又做商贩又做城管?
二,规划师大多有理想主义情节,但是在具体规划中只是谋士的角色,却总以为自己是主公,总是用力过猛,写一封情书感动了自己。向权力讲述真理?权力根本不鸟你!更何况你确定你讲的就是真理?
三,夹在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左右为难,倍感尴尬,一直呼吁公众参与,却一直停留在自己的空中楼阁不接地气。
█1、工作效率极低。放在第一个说,是因为我觉得这件事情堪称谋杀,这有很多原因、一是,各种烟花灿烂缺没有结局的会议,大家都懂,就不多说了;二是,各种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协调,包括和甲方有理无理的,领导同事之间人士斗争的;三是,各种注意力不集中,手机网络各种影响。
2、没有创造性的工作。冗长的上报流程及各层级领导的长官意识,让规划只有龟,没有划。
3、各种冲击。一是事业单位受到的必然奖金冲击;二是各路媒体有事没事泼脏水冲击;三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情绪谩骂冲击。
这些所有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一个——体制内。
规划人没有问题吗?有。
1、不想做规划。做了没钱,做了也错,多做多加班,谁想做?
2、糊口谋生。不带脑子上班。
3、问题综合症下的削尖脑袋向上爬,无节操无底线。
█当前规划院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1、【利益分配不均、人心涣散】
大锅饭制度必须取消。工作不养闲人,却有忙人的忙死,闲的人上网炒股买菜打游戏煲电话粥。不承担责任的相关人员和真正承担压力、为单位创造效益的一线人员拿着同样的年薪,难以形成凝聚力。
2、【规划设计院改制】必须改制
有编制的人员有恃无恐,工作各种不上心,一星期只有三两天在办公室,其余时间利用本单位资源在外面搞自己的公司,严重损害本单位的利益。害虫必须清除出去。
3、【管理与领导能力低下】抠门、脾气怪什么的我就不说了,连一个实习生都敢私下问“这就是我们领导?”。
中层领导人内向,与一线技术人员沟通少,甚至无。从来不出去拉项目,不应酬,自己看着自己十几万年薪就够了,不去考虑一线人员的生活压力,甚少考虑设计院发展前景。
在其位不谋其事,难怪有核心骨干撕破脸,打死不回设计院。派技术人员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回来讨论领导却说不适合本地难以实施?还是说你没有这个能力去操作。管理方式的改变我觉得应该从管理人员开始入手。
4、【专业能力及项目控制】一个所长专门去抠小问题,看一次改三次,无关紧要的问题说个老半天,大方向却给不出指导性的意见,不与甲方上级领导沟通,经常重做。
应该抓大放小,控制项目流程时间,减少技术人员压力。控规经常是三五年都没得到批文,无限修改,效率极其低下。多与上级沟通,为什么不批的原因,积极推进项目进程。
█个人认为,规划院改制的步伐需要加快,企业制度管理还是势在必行的,涉及到提成的问题,员工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可以定期进行相关的学术交流,积极发表意见;有些工作的低效不仅仅是自身原因,需要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一并提高。
█缺乏创新精神,常被政府部门牵着鼻子走,规划成果千篇一律,互相抄袭,最终沦落为一纸画,根本指导不了实际建设。
实事求是,有创意、有内容的作品太少了,动不动就是效果图,可最后实践出来很多问题。现在所有的项目几乎不给设计人员思考的时间,常是加班,带着疲惫搞创作,通宵换来的只是交任务而已,怎能有好的作品?
█想说一点,大工厂小作坊。我接触到的几家单位,工作模式还挺不一样,老东家是一家上海的设计单位,它规模也挺大,工作方式也很有效率,设计人员分专业,各司其职,有景观,建筑,规划,市政,效果图等等每个人做的都很专一,都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效率很高,成果规范也有自己的特色。
后来进一家大公司,规模挺大,实际上却是小作坊模式,三五成群,五六一组,组员得会很多工具,各方面都涉及,但都不是自己擅长的,有粗制滥造的感觉,无法发挥专业能力,耗时耗力,反复修改次数多,文件管理不规范等等,
█官本位盛行就是最大问题。没见过哪个设计院是扁平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作为一个海归,回国工作之后被设计院的工作方式惊呆了,项目组内部项目负责人专权,完全没有团队合作,手下的人就是落实ppt内容与画图。
项目的最终成功完全取决于领导的个人意识,任何事情都要“让领导拍板”,工作四个月,在学校的设计思维和灵感完全没用到,碰到头脑不清楚的项目负责人,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最近已经打算辞职转行。
我一点都不后悔离开学了七年的规划行业,因为我觉得,传统规划一定会被淘汰的,在还有权利选择的时候、早点抽身是最明智的选择。
█当前在一家景观设计公司,公司从去年开始转向乡村规划,分享乡村这块大蛋糕,但目前还在起步阶段,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规划给村庄画了一个大大的饼,但是却很难落地,对村民的人居环境以及为来的发展很多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基本没有考虑到村民自身意愿。
█说两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是项目审批流程比较繁琐,在设计周期完成的时候需要走各种审批流程、报销流程、存档流程,这些对于规划师来说会耗费相当的时间,比如找领导签字,这必须在白天完成,所以有些时候设计只能晚上加班了。
第二是缺少系统的学习培训体系,相对于其他行业公司都设有管理培训生岗位,很少听到有规划院有这个岗位,画图的就是天天画图。
█本人刚入职不久,以一个新员工的身份去看这个行业,也许会有些不一样的体会:
1、相比在学校做的规划实践,规划院工作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意识较强,这有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由于过分拘泥现实问题,导致其理论自觉性不足,许多方案构想更多是灵感的呈现,缺乏理论依据。
2、规模化生产的行业生态导致许多规划成果都是一个套路一个模板出来的。其次,在规划行业缺乏专利保护的现状下,创新的成本太高,照搬照套的成本太低,导致创新缺乏动力。
3、规划师并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那个,而是专业搬砖、义务背黑锅的那个,虽称不上高风险行业,但也得时刻做好各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发展可持续性有待提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