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527271 发表于 2018-6-24 18:36:02

讲讲八爷常说的小霍

本帖最后由 373527271 于 2018-6-24 20:53 编辑

八爷经常讲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比一般书本上或网络讲的细致和透彻,比如小霍的战法书本上讲的模糊,而八爷一句闪电战的鼻祖很清晰透彻。
霍去病的舅舅是卫青也算是一代名将,秦汉时期甘肃宁夏一带饱受匈奴侵扰,武帝以前朝廷主要采取的是和亲、纳贡等忍让,缓和的政策。但是汉武帝时期,武帝也是一代强人自然不能忍受这般委屈,下决心解决外患,还是得益于他爹他爷给他留下丰富的家底,卫青是武帝器重的大将,对外作战也取得不错的战绩。但是汉人是农耕民族,生活在平原地区,远离戈壁、沙漠、草原的大西北,每次用兵都要远赴千里之外远离自己的根据地,对后勤粮草、车马补给要求高且消耗大,现代战争总兵力1/3基本为后勤人员,可想古代远距离作战,对国力消耗巨大。秦汉以来的战法,都是战车和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其实是一种阵地战,机动性差。从长安到河套地区,光在路上的消耗量就非常大。反观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他们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住所,居住地随季节和气候变化迁徙,他们的作战方式是骑兵为主,机动性好。汉军对其作战时,他们胜可进败可退,汉军没法深入追击,匈奴可以保持着有生力量,短暂休整后即可恢复元气,对汉军而言这是一种消耗战。汉军没法从内陆地区长距离的进行后勤补给,当作战初期带来的物质消耗的差不多后不得不撤军回朝。同样的剧本多次上演,对汉朝国力消耗大,但匈奴损失很小,这样此消彼长下去汉朝迟早得拖垮了。武帝苦恼的很,需要短时间内消灭匈奴主力而不是持久战这一消耗国力的战争,这时候小霍出现了。
小霍算是闪电战的鼻祖,闪电战的精髓就是机动灵活,出其不意,大迂回大纵深,在敌人未做好防备时,突其阵前,以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计较城池得失。
小霍17岁初次随舅作战就显示了这方面的天赋,
率领800骑兵杀敌2000无人,俘获敌要员多人。
此一战就征服了武帝,就有了武帝和小霍的彻夜长谈,就有了小霍的千古名句。
小霍在19岁和21岁先后对匈奴用兵三次,全部骑兵轻装上阵以战养战法,其中最后一战,率领5万骑兵,歼敌7万于人,纵深2000多里,几乎全歼匈奴主力,追杀匈奴到贝加尔湖附近,彻底解决匈奴的外患,直到晋朝匈奴都无力侵扰。小霍的战绩令汉朝所有大将黯然失色,超过了汉朝一百年来所有对匈奴战绩。
这种闪电战对主帅的个人战力和根据当时信息决策判断要求极高,要在短时间内拿出对策给出命令,例如河西战役时小霍六天转战5个匈奴国,还有河西受降时,降军内部哗变时,霍去病当机立断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兵卒,八千乱军,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小霍年轻,可以日夜不眠、饥餐露宿转、连续战千里、马换而人不歇,过了三十,肯定心有余而力不足,22岁就功成名就了。小霍算是一代战神,千古奇才。
但是小霍战争的细节,我查不到。比如怎么在戈壁草原辨向的问题,一同作战,老司机公孙敖和李广都迷路了,小霍毫无问题。
怎么携带备用战马,不影响作战的问题。
比如怎么防御冬夜寒冷和风沙。

Architect 发表于 2018-6-24 19:57:50

小霍当时组建的是多国部队,,,,,:lol

“这里有一个问题,人们也许会感到奇怪,迷路事件为什么总会出生在李广、公孙敖这些人身上,而霍、卫甥舅怎么每次出征,而且是在大草原、大沙漠里长途迂回,都好象是在自己家庭院里散步一样,永远不会走失呢?
太史公认为是汉武帝偏心眼,把军队中最精锐的将士都安排给了霍、卫甥舅,此外,他们甥舅运气奇佳,常常得到老天眷顾,保佑他们。
把精锐将士都安排给他们倒是实情,但要说是老天保佑,那只能是满嘴胡柴了。
实际上,霍、卫甥舅每一次出兵,都不是突然心血来潮就冒冒失失地行动的。行动前,无不做了精密的研究和分析,完全掌握住匈奴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再有,就是善于做俘虏的思想工作,感化俘虏、转化俘虏,把俘虏拉进自己的阵营,成为自己可堪信任和使用的人,最大地利用俘虏的特有的价值。这样,在长途征战中,就来往自如、得心应手。”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63441167620638&wfr=spider&for=pc

Architect 发表于 2018-6-24 19:59:47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霍去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和卫青每战必力保后勤供应路线的畅通不同,他根本不需要后方辎重补给部队,而是凭借着精准的侦察系统,完全就粮于敌,打到一地吃到一地,缴获的粮食就地补充,吃不了的就全部销毁。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曾对军队出国作战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进行过对比,指出,在军需运输方面,“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像霍去病这样远离国境数千里,如果所有的军需物资都需要从国内输送,耗费巨大,不但影响到国内政局的稳定,而且军队行动的速度也注定快不了,根本无法达到快速突袭的效果,也无法震慑得到敌人。霍去病沿途均取匈奴人的粮草,不但解决的自身的补给问题、免去了国内一项数目巨大的经济开支,而且此消彼长,大量地消耗匈奴的粮食储备,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使匈奴的经济遭到极大摧毁,从而使汉朝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
另外,军队在行动中所经过的每一站,都是“破釜沉舟”的每一站——如果不能如期完成预定目标,在该站击溃敌军,那么自己将会被饿死!在这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背景下,汉军只能进攻、进攻、再进攻,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后退半步。霍去病的军队因此成为了顽强、悍猛、奋不顾身的代名词;霍去病本人也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2266998 发表于 2018-6-24 20:16:10

年轻,才能一战成名,哈哈,而汉人社会,一战可以吃一辈子,哈哈,

小霍死后,其子袭其爵,武帝时时带在身边,恐再有因争端之意外,也是示以外人,奇功,朕将永记,可惜,随武帝封泰山回来的路上,竟然病死了,

武帝以后重用霍光,成为托孤之人,

武帝,其实比太宗厉害,是弱国翻盘的案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讲讲八爷常说的小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