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18-8-17 11:25:04

设计院没有普及BIM做设计是设计院的错 还是BIM软件的错

很早以前就有人预言:BIM是继“甩图板”之后的第二次变革;按照这个预言推理:如今应该是大多数设计院都应该实现了用BIM做设计。可事实呢,大多数设计院还是以二维设计为主,只有极少数设计院才用BIM做设计。BIM本身就是一个三维设计的理念,它的核心就是模型数据为主,二维图形为辅的逻辑。
BIM设计分为设计阶段BIM、成本造价BIM、施工阶段BIM、运营阶段BIM这四个阶段。
说了这么多,那么设计院现在BIM到底应用怎么样呢?我也问过很多设计院的搞BIM的;看一下他们是怎么看懂BIM设计的。

A: BIM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到底是做什么的?

B:其实严格来说BIM不仅仅是Revit或者ArchiCAD软件,也不仅仅是建模,他是涵盖了整个工程过程的总称。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我们做建筑设计的人只是需要接触其中的设计环节就够了。

A:工作后做BIM为什么使用Revit不用ArchiCAD了呢?

B:其实我大学就会开始用ArchiCAD做设计了,后来到设计院才开始学习Revit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不坚持下去的原因是我发现我周围的人不会用ArchiCAD,那如果项目很大的话,我和合作伙伴的对接就会很麻烦。
机电、结构专业的人都没听过这个软件。
但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讲,我觉得ArchiCAD是非常好用的,非常符合建筑设计师的习惯,但是无奈其他专业的人不会用,所以就造成了这个软件的局限性。

A:你们有试过协同设计么?

B:我在设计院做过BIM设计的建筑专业负责人,我们分所的协同合作原则就是我创立的,我应该是我们所的第一个把BIM运用到实际项目并有价值收获的人,也是整个设计院第一批摸索协同合作的人。

相信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不一次建造完成呢?很多人都认为BIM在设计院推广不开的原因是制度的问题,归根于行业没有相关的政策出台,甲方不要求做BIM,设计院就坚决不做BIM,这一点也无可厚非;毕竟额外的费用谁来承担呢?

因为Revit的内存消耗太大了,如果项目很大的话只能通过各个子系统来拼凑整体的模型,否则电脑就带不动。当然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实时性太低,沟通和时间成本太大,依然是以往的天正CAD画图的工作模式,画完图还要打个电话确认,十分麻烦。

而协同工作的话就完全不一样,可以实现多个人在同一张图纸上面绘图、建模,实时更新的工作方式。

通常设定好每个人的工作范围以及原则以后,就会形成互不干扰,又能实时查看对方进展的这么一种工作的好处。

比如我增加了一面墙,更新一下,我的同事就可以看到这面墙,就可以知道我的进度。

他还说:“想象一下,除了本专业外,我也可以实时的看看地下室暖通专业的风管走向,看看这些区域的净高和空间感受。这种感受是以往CAD画图享受不到的。

一些项目总结下来,我个人觉得这个模式的最大的问题不是软件,而是管理,如何根据项目的性质来分配工作,如何与各专业合作尤为最重要。

我们曾经试验过根据建筑的构件来分配工作,比如专门分配人画幕墙,画梁,画剪力墙,画柱子等等,有点像工厂似的的操作,每个人负责一个类型的构件,流水线的一种生产模式,各司其职。也实验过根据建筑的性质或者楼层来分配工作,比如做一个地下室的BIM设计,一个人画负一层,一个人画负二层。这样的话,这个人就对于自己的设计范围就有较强的责任,也是一种高效的模式。

这些其实我都试验过,也和很多专业做BIM咨询设计的公司交流过。后来我们总结了一套两者兼有的模式,既根据构件分配,也根据建筑的设计范围分配,大家都会有自己的责任。

跨专业的话,我们曾经试验过多专业在一个协同里面绘制,刚开始很爽,但没过几天机器就爆了,因为实在没办法参数太多,关闭工作集也没用。
当时想了一个招,就是土建专业的做一个协同,机电专业的做一个协同,最后跨专业之间链接,这个模式既能保证协同工作,同时也可照顾到电脑的性能。

这确实是有效的,后来我们所有的BIM项目都是延续这种模式工作至今。前不久我问了一个专门做BIM咨询的公司,发现其实大家的工作模式都是一样的。”

最后,我们总结了一下,就是设计院交付的成果是“图纸”,图纸必须符合国家的二维制图规范和标准,二维制图规范和标准的制定都是基于当时的二维制图CAD工具设计的。

如果没有基于三维软件工具的制图标准和规范,非要硬套二维出图的标准,只会出现两个结果:
第一,有能力的设计院会采取能套进去的就套,套不进去的就不套的做法;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大院会说建筑专业实现了90%的BIM出图,电气专业实现了60%的出图的情形;

第二,没有能力的设计院要么仍旧二维设计为主,要么“设计后BIM”。我们应该意识到,任何事情都是由其产生的本质原因,找到了本质的原因,就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既然用BIM做设计,就应该是用BIM做三维设计,那么三维模型应该为主,二维图纸应该为辅;主、次逻辑关系必须明确。

现实恰恰相反,我们需要以二维图纸为主,三维模型为辅;因此,设计师作为BIM设计的最大的内驱力,根本没有动力去实现用BIM技术做二维设计,二维设计当然是CAD效率高,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三维软件去画二维图纸?

问题的真正原因已经很明显。很多人不明真相,随意点评设计院不采用BIM设计没追求,用BIM翻模太低级。到底是设计院的错?还是BIM软件的错?

都不是,是逻辑关系有问题。

只有改变现有的二维出图标准,建立“以三维模型为核心的出图标准和规范”,让二维图纸直接从模型中“切出来”;实现“三维模型”和“二维图纸”的一致性关联,摒弃掉不必要的二维标注化表达规范和标准;
减少“二维”的工作量,给设计师“减负”,让设计师去主动“建模型”,而不是“画图纸”,设计院有可能从根本上普及BIM三维设计。否则用BIM做设计永远是个伪命题,选择用BIM做二维设计的思维就是选择走进一条死胡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设计院没有普及BIM做设计是设计院的错 还是BIM软件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