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砸自己脚上了
路透8月29日报道,有媒体对分析师调查估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国航、东航和南航的合计净利润下降可能超过50%。按照2017年年报看,三大航企的汇兑收益达到67.3亿元人民币,因为去年人民币累升6.7%。但今年人民币跌幅超4.5%,三大航企汇兑损失数额肯定不会小。企业参与对外贸易,要使用非本币,汇率的波动必然会造成汇兑损益,这需要针对非本币资产负债采取合理对冲手段,套期保值(套保)就是一种对冲工具。
寻汇联合创始人孟坡表示,汇率波动存在不确定性,永远没人知道未来的汇率走势。而套保本身就是双刃剑,赚钱了老板开心,若是亏钱,(财务人员)要承担责任。
孟坡特别举了10年前东航航油套保巨亏的例子。东航董秘7月底在上证e互动中表示,公司暂未实施燃油套保策略,公司可在董事会的授权下,对全年实际用油量的20%采取燃油套保。
南方航空亦在7月底对外表示,公司已经制定了航油及人民币汇率套期保值计划,将根据市场情况,采取简单的工具,择机开展航油套期保值和汇率套期保值。言下之意,南航尚未采取套保举措。
路透引用陆媒报道说,中国已有近700家企业披露了汇兑损益,其中汇兑损失超千万元的有40家以上。一般人民币升值时,化工、能源等依赖进口企业及房地产、航空运输等外币负债较大的行业会受益;相反人民币贬值时,通信设备、纺织、家电等出口型企业易获得汇兑收益。
第一财经8月28日报道,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双向波动,这给一些进口企业或进行了外币融资的企业带来“寒意”。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部分企业出现了高达数亿元的汇兑损失。
寰盈国际战略发展总监赵璞表示,“对经营进口业务、此前又融入了大量美元的企业来说,如果人民币贬值,不但会带来日常经营中的汇兑损失,还会导致债务成本上升,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币偿还同等的美元债务。”
A股某上市公司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由于产品需要进口原材料,这家公司仅汇兑损失就超过1.1亿元,而上年同期约为8800万元。在此情况下,该公司上半年的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加了37.52%。
受到汇率波动影响的,不仅仅是以人民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进口企业,一些进行了较大规模外币融资的企业同样受到冲击。业内人士称,外币融资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从而面临一定财务压力。
2017年以来,内地房企通过发行美元债券等方式,大量进行外币融资。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资企业在境外发行债券规模达1178亿美元,同比飙升123%,而房企境外融资合计就达到388.6亿美元,同比增加176%。2018年上半年,房企海外债券发行规模就已超过320亿美元。
路透报道称,专家认为,三大航企承受了汇兑损益的巨大波动,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国有企业的权责不明确。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陈欣表示,从经营角度看,企业应该套保,因为一旦出现大的汇率波动会影响业绩;但从体制角度看,套保套错了,应该承担责任:“体制内的企业,大家不是很愿意做这类事情。”
寻汇联合创始人孟坡表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最大的难点就是机制的建立,先需要从董事会层面承认外汇避险制度,之后才是落实细节,这绝非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若无相关制度明确权责,汇率套保无从谈起。
他还表示,财务部门从操作层面出发,需要建立一个可量化外汇风险的模型,模拟最坏结果,最终由董事会和管理层来决定,财务部门只是一个执行部门,外汇避险及未来的结果,从董事会到管理层事先都有了认可和心理准备。
他说,刊登公告,是告诉董事会和股东,会采取汇率避险措施,目的是规避风险,而不是赌市场,这相当于一份免责声明。
近期共政策不断变动,对企业套保带来影响。8月初,央行宣布将远购风险准备金提升为20%,出口企业远期购汇成本瞬间上升;另外,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时,受制于结售汇头寸综合管理,部分银行的远期售汇规模受限,有时企业想做也未必能做成。
晶瑞股份一位人士指出,公司每年需要进口一些原材料,最近汇率变动大,所以希望做一些套保,但是,“具体做多大规模,心中也没底。”
一中资行金融市场部人士也表示,很多企业有看到汇兑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更介意较高的套保成本,特别是利润相对较薄的出口企业;还有,过去很多年汇率呈现单边走势,这让很多企业主存在很强的赌汇率心理。
一外资行国际业务部人士称,一些企业跟进银行推荐的避险组合出现亏损的话,会抱怨连连,他们不认为避险组合规避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风险,反而会认为不操作可能赚的更多。
天朝亏损又不是这几家国企,有14亿韭菜,怕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