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18-10-25 19:37:24

没有中国模式

北京大学的国家发展研究院官网10月23日发表了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撰写的《理解世界与中国经济》一文。这篇文章罕见坦率地指出,中国过去40年间的经济高增长,获益于经济改革后的市场化,以及技术后发优势提供的套利机会,而不是所谓的〝中国模式〞。
文章表示,近些年来被极度吹捧的〝中国模式论〞,把中国近4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归功于强力的政府干预和体量庞大的国有企业与现代化的产业政策相结合的〝中国模式〞。但这其实只是官方一厢情愿的想法,与事实不符。
张维迎以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市场化数据和中国统计年监的经济成长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后指出,不管是近10年还是近40年,市场化指数的变化都与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正相关,而且国有部门愈大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愈慢。
文章指出:研究中国城镇国有部门、私人部门就业比重、国有或外资与私人工业资产比重等指标,与人均GDP及增长率的关系可发现,凡是国有部门所占比重愈大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愈慢;而〝国退民进〞的地区,则有更高的增长业绩。
张维迎以此为据向北京当局发出告诫:继续一味盲目地以〝中国模式〞来解释中国经济获得的发展,对内是〝误导自己,自毁前程〞,对外,则导致与西方世界产生严重冲突,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文章直言,当今的中国如果继续走向强化国有企业、扩大政府权力、依赖产业政策的道路,必然导致改革进程逆转,前功尽弃,国民经济最终将陷入停滞之中。
文章分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模式〞就是〝国家资本主义〞,这种模式与西方现在追求的公平贸易和世界和平水火不容,而〝中国模式〞已经把中国塑造成了西方视角下〝令人惊慌的异类〞,而中国目前面临困窘的国际环境,与之前官方对中国过去40年成就的错误解读息息相关。
事实上,早在2010年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陈志武从出版《没有中国模式这回事》一书,以西方金融诞生历程,论证了〝没有中国模式这回事〞的观点。这本书明确地指出,中国近几十年来每年 GDP的高速增长,除了因为中国人很刻苦耐劳而且人口众多,故有可观的市场红利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给中国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机遇,中国企业依靠着经济学上的〝后发性优势〞,因为有成功例子轨迹可依循,还有其他国家研发的高新科技可以直接为己所用,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取了极大的利益空间。
书中同时指出,这种后发性虽然能带来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局限和坏处,那就是缺乏从根本上改革制度的动力。国人盲目地吹嘘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全靠自己〞,其实是〝根本性谬误〞。如果中国不能进一步向西方学习进行体制改革,先前获得的种种优势终将丧失殆尽。
针对上述情况,有时政观察人士指出:当下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今年夏天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中国模式》很快就被逼入了死角,中方几无回手之力。随着贸易战步步升级,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高,城市失业率开始攀升,物价压力也明显加大,中国股市持续下挫,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持续走低,人民币持续贬值,在持久贸易战中,中方所处的劣势日益被彰显出来。
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成长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失业率创新低,物价平稳,股市也处于历史高峰阶段,美元指数仍处于低水平,明显对贸易战的承受力高得多。
更为严峻的是,不仅美国政府正面向中推行的〝国家资本主义〞发起了冲击,欧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澳洲、英国等,对中的海外政治经济扩张的警惕性也大幅度增强,这些国家政府也纷纷要求中方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抛弃过去那种钻西方国家贸易政策的漏洞获取巨大利益的不公平贸易方式。一个围堵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包围圈正在逐步形成。
而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后,靠政府砸巨资介入经济来缓解危机的方式,导致〝国进民退〞的反改革趋势得到强化,直到遭遇美国川普政府的贸易战的迎头打击,所谓〝中国模式〞下隐藏的种种危机才开始凸显出来。现在,中国再一次站在了选择道路与方向的十字路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有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