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
11月27日,一行二会推出一个重磅金融维稳政策,要挑选20-50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加强监管,以“防范’大而不能倒’”。专家指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各种风险面临集中爆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可能很快来临。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意见出台
11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手发布《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在今年4月小范围征求建议,9月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获审议通过。
官方媒体称,这是为“防范’大而不能倒’”,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
所谓“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因规模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度较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较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难以替代的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而无法持续经营、将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
中国四大行(中行、工行、农行、建行)和平安保险,于2011年起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
关于此番可能被列入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D-SIFIs))的机构数量,可能在20-50家之间。据财新网了解,会有20多家,包括十几家银行、4家保险机构,以及拥有8亿用户的互联网金融巨头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等。但是,据新华网和券商中国等报道,根据参评标准不同,可能高达50家金融机构。即,一种是可能采取金融机构的规模指标,要求所有参评机构表内外资产总额不低于监管部门统计的同口径上年末该行业总资产的75%;另一种则是采用金融机构的数量指标,即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类,数量分别不少于30家、10家和10家。
入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意味着将比其他金融机构遵循更高的监管标准,包括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和降低表外负债率等。
目前,国际标准是,G-SIFIs(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按照系统重要性程度被分为五类,分别执行1%、1.5%、2%、2.5%和3.5%的附加资本要求,以及0.5%、0.75%、1%、1.25%和1.75%的附加杠杆率要求。此外,G-SIBs还需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目前,中国的五家G-SIFIs均执行的是1%的附加资本要求。
一旦入选之后,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将共同定期对其开展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并根据压力测试结果提出监管要求等。也包括防止其盲目扩张,以及“确保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发生重大风险时,能够得到安全、快速、有效处置,保障其关键业务和服务不中断”。
据悉,明年中国大陆有望出台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也会采取类似做法,即先圈定金控公司的范围,对于经认定有系统重要性的金控公司,同样适用本意见。11月初,中国央行宣布,将对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五家巨型金融控股公司实施监管试点,并将出台新的规定。
此外,财政部按规定对开发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其开发性、政策性业务进行监管。财新认为,这意味着国开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可能被纳入。
央行牵头制定特别处置机制,建立“生前遗嘱”
入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金融企业,除了设定额外监管要求约束其日常经营行为之外,还有“特别处置机制”,以防万一。《券商中国》专门跑一行二会的记者孙璐璐称这是建立“生前遗嘱”。她引述指导意见的内容,认为这是“确保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时,能够得到安全、快速、有效处置,保障关键业务和服务不中断,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
《指导意见》称,由央行牵头银保监会、证监会及财政部等其他相关单位组建危机管理小组,负责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特别处置机制,推动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制定,开展可处置性评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发生兼并、收购、重组等重大变化的,危机管理小组要及时评估其可处置性的变化情况。一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发生重大风险,经批准,由央行会同相关部门成立风险处置工作小组,进行应对和处置。
《指导意见》还明确了发生重大风险时,以自救为主。首先使用金融机构自有资产或市场化渠道筹集资金开展自救;上述措施不能化解风险的,相应行业保障基金可以依法提供流动性支持或救助;如上述措施均无法化解风险,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危及金融体系稳定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以向央行申请有前置条件的、应急性流动性支持或救助,必要时,由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并按程序报批后实施。
《指导意见》的出台,是防止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
对本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专家认为这是为了防范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
11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悭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在经济下行不断加大的压力下,困难在增加,积累的风险和隐患暴露越来越严重,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明年中国债务违约问题会进一步暴露。
贺悭坦称,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并不很乐观,即将到来的2019年中国将面临三大困难,债务违约暴露可能令金融机构的呆坏帐率快速上升,有估计会达到15%;中美贸易战负面影响会集中显现,外贸困难将进一步加大,比2018年大。他还认为在去杠杆和防风险背景下,流动性的困难加大,企业困难短时间克服不了。他认为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减税、放松管制等方式解决。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财经分析人士秦鹏认为: “债务危机已经到来。今年以来,先是P2P不断爆雷,城投债、公司债爆雷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很麻烦,传递到最后,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出现问题。”
根据财新11月19日的数据,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51亿元。已经连续3个季度攀升。此外,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日前对记者表示,国资委列表上的僵尸企业2041家,涉及资产3万多亿(此数据未获国资委证实)。
中国不良贷款2018年第三季度突破2万亿元
秦鹏认为银行自己报的数据对于不良贷款的规模严重低估,“中国人都心知肚明”。而中国政府现在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 以及金控公司的管控加强,就是因为银行风险已经在加大,危机迫在眉睫。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逐渐各个引爆和隔离等措施来处置不同的金融机构。对于P2P采取定向引爆;对于城投债这些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则允许其破产,政府直接耍流氓赖帐。”
贺铿估计地方债有40万亿,但是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的”。而9月13日,中办国办联合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允许地方融资平台(城投公司等)破产,并称要“要做好与企业破产相关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详见希望之声特别报道《比贸易战更可怕的是:政府允许城投公司破产》)
“那么这种情况下,最终倒霉的肯定是银行。对自贡银行等这些风险极高的小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允许其破产,对于个人存款之前出台了办法最多赔偿存款50万元,对理财产品则是不保兑付。”
11月3日,自贡银行被上市公司华西能源等三家公司利用股东之便,用“壳公司”非法套取了贷款400亿元,形成巨额亏损。消息传出后,引发当地的大量储户前往银行挤兑。事后,官方采取了辟谣的方法,但网上提到的华西能源等三家股东均是真实的。
“现在,小银行保不住,那就要保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了。但是也不是绝对的保,会根据当时情况和社会影响来处理。《指导意见》提出先让金融机构自保,最后实在不行再申请政府保护,也就是说也可能允许极个别的破产,即会尽可能隔离风险、降低政府责任。”秦鹏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