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维修 发表于 2019-2-5 14:46:02

到处都是雷

根据沪深交易所规定,沪深两市相关上市公司需要在1月31日前进行年报业绩预告,从27日开始,陆续有上市公司发布了业绩亏损预告,截止30日晚间,4天之内,共计260家上市公司预亏损超过1个亿,其中87家亏损超过10亿元,35家亏损超过20亿元,20家亏损超过30亿元。按照亏损上限计算,260家上市公司累计亏损2815亿元。

有公司预亏损额度甚至超过了公司自身的市值。比如天神娱乐,公司市值44.09亿元,2018年度预亏损73亿—78亿元;*ST凯迪,公司总市值39.69亿元,预计亏损50亿至60亿元。

除了亏损的,还有改口的。部分上市公司此前已经发布了业绩预测,随后又做出了修正报告,结果公司业绩由盈转亏,而且亏损的数额惊人。比如大洋机电,原先业绩预报显示2018财年盈利2.3亿到4.39亿元,修正后的业绩预计亏损21亿到23亿元;天神娱乐,此前预计2018年盈利0至5.1亿元,修正后的亏损高达73亿至78亿元!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本身没有什么法律效力,这样巨大的修正幅度,让预测完全失去了意义。在股市上拼杀,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可能还真受不了。虽然说2018年下半年宏观经济不尽如人意,但上市公司如此预告亏损,实在是让人目瞪口呆。

虽然以往说“好的公司都是一样的,差的公司各有各的差法”,但这次“卡列尼娜原则”并没有显灵,通过分析这些公司的财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司预亏损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指标:“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商誉二字以往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最近大伙应该已经好好地感受了这个词的深刻内涵,尽管它是如此看不见、摸不着也用不上。商誉究竟包括了什么,根据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的观点,它包括企业的无形资源(比如良好的口碑等等)、企业带给投资人的超额收益,以及企业各类资产作为一个整体所带来的剩余价值。

这个词让人觉得很空洞,但是如果发生在投资和收购的逻辑当中,就显得很直白了:当一家公司被收购的时候,收购价格大于被收购公司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就会被另外计入一个项目,叫做商誉。再简单的说,就是为了买这个公司而多花的钱。

那为什么会在2018财年最后集中出现大规模的商誉减值呢?首先是商誉虚高,换句话说就是买贵了。其实早在2015年前后的那波牛市当中,就出现了很多溢价收购案,当时货币政策和商业环境都相当宽裕,又赶上了2015年上半年的一波牛市,市场的情绪比较高涨,在迷信和坏心眼儿的助推下,一级市场也就水涨船高。从2015年开始,中国A股的商誉价值一路狂飙突进,到了去年三季度末,已经到了1.45万亿元。



但是刚才讲到,商誉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商誉减值根本上也不会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出,没了就没了。换句话说,账面上做了几十个亿的亏损,在利润表上也扣除运营费用,但公司账户里的钱一分都不会少。

另外,今年一月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专家就说,建议商誉的计提由一次减值改成逐年摊销,这对于盈利差的企业很成问题,如果企业连续三年利润不足以覆盖计提的商誉减值的话,企业就会因为连续亏损而退市。这个建议搞的很多企业在本财年集中计提商誉减值。

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本来有着充分的会计理论的考量,不过现在很容易成为上市公司玩“财务洗澡”的手段。今年用提高计提的办法做低了业绩,来年轻装上阵,可以想象明年到了公布业绩预期的时候,又会出现许多实现100%以上增长的奇观。交易所对公司的问询很直接:“是否存在通过减值对当期财务报表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情形?”



其实只要把几年的报表一对照,就不难看出这种把戏,但很遗憾,在A股市场,不少人都是“F10玩家”。有一位大佬曾经说:“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这话说的在理。

好在这颗业绩雷在今年初春引爆了,如果提前一年,这颗雷一定会在股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不过现在,这颗雷在股市整体处在低位的大背景下释放,实在是个难得的好消息。我们看到很多公司都在做业绩预告,业绩牛这两天还在涨,就像八十年代的萧条中也能孕育出漂亮50一样,大家到最后还是拿利润说话。

新年前最后一颗雷被引爆了,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也不必恐惧,剩下的事情就是好好地找股票,是时候好好规划新的一年的财富和生活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到处都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