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利赚了4个亿,
毕玉遂教授和他所在的山东理工大学可能是中国最豪气的组合——毕教授的一项专利卖了5.2亿元,而山东理工大学把其中的4亿元都分给了他。今年5月,第二笔专利转让费500万已经到账了。 什么教授,一个专利能卖5个亿?又是什么大学,能够把4个亿分给自己的教授? 悄悄研发10余年,世界唯一的化学发泡剂诞生在了中国 这项卖了5亿元的专利有个很拗口的名字,叫“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就是一种不含氯、不含氟,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环的聚氨酯化学发泡剂。在全球,目前只有中国掌握了这一技术。http://i.ce.cn/ce/xwzx/gnsz/gdxw/201905/24/W020190524509747162242.jpg 说起来简单,但是不含氯、不含氟的化学发泡剂,在毕玉遂之前,在国际化学界就是天方夜谭。“化学发泡剂必须含氯氟,否则会塌缩,要么就是物理发泡剂。”2003年,毕玉遂第一次接触聚氨酯发泡剂,就遇到了这个国际公认的 “真理”。 发泡剂是生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聚氨酯泡沫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软质泡沫可应用于床垫、沙发、汽车坐椅,硬质泡沫可应用于冰箱、冷库制冷装置,建筑外墙的隔热保温,甚至可以代替木材。因为应用范围广泛,欧美国家已经研发出四代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但都含有氟氯元素,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应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我国聚氨酯产业一直要向外国企业缴纳极高的专利使用费。http://i.ce.cn/ce/xwzx/gnsz/gdxw/201905/24/W020190524509747180308.jpg 聚氨酯泡沫应用广泛,硬质泡沫强度甚至可以取代木材用于环保家装。 作为一名化学教授,毕玉遂认为自己可以挑战一下化学发泡剂,希望能找到一片空白市场。但他没想到,从一片空白中起高楼会那么难。 “因为没有研究基础,写不了项目书,没法申请科研经费,钱都得自己垫。”毕玉遂说,“再加上的确没有任何现有的基础理论,光是琢磨理论就花了5年。” 2008年,毕玉遂终于想到了一个实现思路,可以开始试验研究。正好那年暑假,在德国留学的儿子毕戈华回国探亲。毕玉遂竟然跟儿子商量,让儿子退学回国,父子两人秘密开始了试验。 发泡剂的核心是一种新反应物质。经过几万次实验,2011年,他们终于掌握了聚氨酯发泡的化学反应机理,合成了反应需要的新物质。 中国人可能研究出了不含氯氟的化学发泡剂!2012年初,试验刚有进展,几个国际化学巨头企业闻风而至,要求参观、检测、合作。 “我们当时连基本的检验仪器都没有,判断泡沫的硬度如何都是靠肉眼,我也很想知道这个化学发泡剂到底行不行。”所以,毕玉遂答应了一家化学巨头,带着样品来到华东理工大学检测。“测试时,对方的目光一直盯着样品,我就自己拿着样品往里加,一滴都不敢外漏,生怕泄密。”毕玉遂回忆说。结果出来后,这家公司很满意。毕玉遂知道,自己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了,中国人真的研发出了全球不含氯氟的化学发泡剂。http://i.ce.cn/ce/xwzx/gnsz/gdxw/201905/24/W020190524509747203944.jpg学校神助攻,一封求援信写到了国务院 就像一个没有准备的谍战片男主角,发泡剂研制成功后,毕玉遂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危险中。 当时,那家外国企业提出要毕玉遂提供成品一起合作。但毕玉遂没有同意,“我这项成果对中国意义重大,还没有获得专利之前,我不能跟外国企业合作。”后来,毕玉遂又拒绝过几家国际化学巨头。 原本以为事情就过去了,但2013年国庆节前夜,毕玉遂的实验室门锁竟然被撬了。 “国庆假期过后,我来上班,一开电梯,到2楼就发现他们的办公室门全都是开着的。我心里咯噔一下,隐约觉得不对,赶紧上楼。果然,3楼我们这一溜办公室都被撬了。”毕玉遂回忆说。 报警后,警察奇怪地告诉毕玉遂,实验室被盗的18台电脑硬盘,加起来在市场上也卖不了几百块钱,小偷花那么大力气来偷硬盘,说不通。 只有毕玉遂知道他们来偷什么。他暗自庆幸,为了防止技术被窃取,自己从来不在实验室放任何相关的资料和样品。 事发后,毕玉遂赶紧把办公室的木头门换成了防盗门,又添置了保险柜。他明白,发泡剂的专利保护必须抓紧了。 但是,在提交专利的时候,既要说出具体的制备方法、基本原理等技术细节,又要在阐释中构建周密的专利保护网,覆盖可能的衍生专利,对专利申请的撰写要求极高。毕玉遂找过当地的专利代理,达不到要求,他担心泄密,一直不敢提交,事情就这么耽误了。 直到2016年2月,山东理工大学了解到情况后,由学校出面撰写了“推动无氯氟聚氨酯发泡材料产业化”的建议报告,直接呈报国务院领导。 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领导在建议报告上做了批示。之后,科技部、环保部、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聚氨酯工业协会等联合专家组,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先后调研了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原本不相信这样一个国际技术难题竟然在中国山东淄博被突破的专家们被试验结果折服了。2016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派出微观专利导航项目工作组进驻学校,指导开展国际专利的布局、撰写、申请等工作,最终,为这项世界唯一的化学发泡剂技术提交了4件中国专利申请、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017年,“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的专利网布局完成,科研成果获得了最大保护。
卖专利分了4亿,国家新政策又帮他节省个税7000多万
山东理工大学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下了高铁,记者向司机打听4亿教授,司机一脸茫然,提起山东理工大学,也惋惜这是一所被位置耽误的学校。
但就是这所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不知道的学校,创造了中国高校专利转让的最高纪录——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与山东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专利技术独占许可协议,学校授予公司20年专利独占许可使用权(美国、加拿大市场除外),公司需总计支付5.2 亿元,创造了全国最高纪录。这5亿中,毕玉遂团队分得4亿元。而当时,团队就是毕玉遂和儿子两个人。
一个专利就分了4个亿,毕玉遂在山东理工大学成了名人,却不令人嫉妒。
“我们是这么想的,不是学校分了毕教授4个亿,而是毕教授帮学校挣了1个亿。”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说,“而且学校对毕教授的奖励不是特殊照顾。我们是山东省3所科研体制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制定的政策就是成果转化收益的80%划归科研团队所有。除了毕教授,学校其它科研团队的专利转让也执行这个政策,比如我们学校乐红志博士领衔主导的赤泥生态透水砖项目,有效解决赤泥污染且变废为宝的课题,转化前景也相当看好,将来他也是按80%收益。”
毕玉遂感谢学校的支持,更感谢国家的政策。“4亿专利转让费,之前的政策一般是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进行纳税,最高纳税税率可达45%,算下来我要交1.4亿多元的税。”毕玉遂说,“但是2018年,国家出台了新政策,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50%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一条政策,让我们团队少缴7000多万元个税。”
在政策激励下,山东理工尊重人才氛围极其浓厚;偏踞淄博,却能吸引到千人计划专家等国家级人才,发出的招聘启事应者众多。吕传毅自豪地说,“都说高校之间有高素质人才争夺大战,但我们觉得吸引高素质人才并没有那么难。”
签约两年来,学校正与补天公司全力以赴推进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此,学校为毕玉遂设立了研究院。
全校人都知道,毕教授实验室的垃圾最多。他的门口总是堆着超大的黑色垃圾袋,里面装满了一次性纸杯和发出来的泡沫。中午去有4大袋,下午离开时已经满满8、9袋,把楼道都占了一半。
“根据泡沫不同的用途,是做门、做管道保温,发泡剂有不同的配比,需要反复试验。”毕玉遂告诉记者,就在前一晚,团队经过一年试验,终于成功做出了第一块能够不塌陷的防盗门内板。为此毕玉遂激动得一夜没怎么睡,第二天一早就到实验室看结果。
团队经过一年试验,终于成功做出了第一块能够不塌陷的防盗门内板。
不只毕玉遂这么“拼”。有了4个亿的底气,毕玉遂主动扩展了团队,团队成员们不愁房不愁车,不只毕玉遂这么“拼”。有了4个亿的底气,毕玉遂又扩展了团队,团队成员们干劲十足,每天还没到上班时间就主动提前来到实验室。
他们一边研究防盗门,一边又在跟燃气公司合作燃气管道的保温材料研发。毕玉遂盘算过,一个一个领域研究下来,化学发泡剂的应用足够团队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就是核心专利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好处,他们想用这个技术,就只能找中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颖) 1978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北镇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
1984年-1985年在山东大学化学系学习
1986年-198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助教进修班学习
1987年晋升为讲师,
1995年年晋升为副教授,
2000年晋升为教授,:)学历是一时.学习是一辈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