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名之名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导,5月初,一些家长和学生惊讶地发现,他们积极参与的由所谓“中国传媒大学北广在线”举办的青少年语言大赛、语言测评等活动,竟是一场骗局。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发布“严正声明”,称社会上一些企业未经许可,擅自发布该项活动,严重误导社会大众,损害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声誉。
中国政法大学在2019年研究生招生期间,有人以该校名义在网上发布“2019年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并向每位报名者收取近10万元费用。实际上,汇款账户名为北京华语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行为涉嫌诈骗。
这种欺诈行为并非个例,据北京大学督查室介绍,他们发现不少以北大名义在各地办附中、附小、幼儿园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班、夏令营、教育基地或联合培养授权挂牌的侵权情况。从2017年至今,核查相关侵权事件31件,涉及40余家公司,相关侵权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达200余个。
全国“清华系”幼儿园超400家
据《北京青年报》报导,清华大学近期已在江西多地起诉了多家以“清华”命名的幼儿园。仅仅在5月8日一天里,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审理了5起以清华大学为原告,江西当地教育机构为被告的商标侵权案件。
通过“天眼查”APP查询到,全国共有401家组织或企业的名称中包括“清华幼儿园”字样,不少幼儿园会采用“水木清华”、“小清华”、“新清华”等字样,但其中有多少幼儿园的“清华”字样获得了合法商标来源,尚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名维权中,高校败诉的例子也不少见。2005年,厦门大学以侵犯其名称权为由,将一家名为上海厦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告上法庭。结果厦门大学败诉。2016年,上海理工大学起诉沪江公司侵害其未注册驰名商标权,但最终败诉。原因是,虽然上海理工大学和沪江大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但直到2016年才提起对“沪江大学”等商标的申请,而沪江公司在2006年便申请了“沪江”商标,并在随后被核准注册。
据悉,“傍名牌”行为大致存在以下几种套路:冒用校名作为商标、商号;假冒名义办学、办班;号称拥有名校师资;在校区租场地混淆视听。
有评论说,“傍名校”背后,折射的是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以及学生、家长和学校的种种无奈与辛酸。#
我们本地一家北大附小幼儿园,不确定真假,但确定收费是最贵的。: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