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不应该流行 共享单车尴尬的未来
《单车的中场战事》、《单车沦为资本的炮灰》、《共享单车冲出海外》……自从共享单车模式进入大众视野的那一天,几乎每天都在刷存在感。事实上,即便已经有几十家共享单车的流行于市场,但依然有新的玩家加入,甚至已经延伸出共享电动车。但是今天我们并不是想讨论究竟最终胜利的共享单车,还是共享电动车黄雀在后,而是当共享单车这种模式,越来越像创业者和资本刻意造出来的风口之后,压根就不应该流行。从共享单车出现以来,我一直是保持不看好态度。理由有二
1运营成本过高。此前公共性质的共享单车大家都不陌生,之所以没火起来就是因为固定桩的原因,导致共享单车辐射范围很有限。而科技圈的共享单车无疑解决了辐射范围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运营负担。如果价格低了2-300元,在使用中尤其是高频使用,很容易坏。如今摩拜转向学习ofo开始推出低价单车,早期看来或许问题不大,在一定周期内就会面临频繁的维护问题。如今已有共享单车用户因为单车刹车问题出现事故,并与企业产生纠纷的问题,随着时间抽只会越来越多。
2商业环境差,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城市基础建设不足,如今多地政府开始做共享单车的基础建设,比如北京西长安街一面禁止乱停,一面划定了四个共享单车专用停车点。但单车城市基础设施就像公共厕所问题一样,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这是导致现在共享单车各种乱象的根源。第二就是用户的道德水准问题,批判谁其实意义不大,民众的散漫和无责任不是一天养成的,也不是共享单车就能扭转,这让本来就在恶劣环境下的共享单车风险指数更高。
共享单车真的不是什么新鲜模式,之前你不知道只是因为它并没有火起来。早在2006年,中央部委联合发文明确城市交通“公交优先”,公共自行车作为慢行、绿行的出行方式,被纳入到公共交通体系。到了2008年的时候,杭州自己就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到2015年底,杭州公共自行车8.68万辆,年租用量达到1.5亿次。只是通过数据,也已经证明杭州公共自行车模式是比较成功的,全国也有170多个城市使用杭州模式,上海北京也有相应的公共自行车。但除了杭州等有限几个城市外,全国多数城市的公共自行车并没有火起来。
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现在各大城市也都有公共自行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断定共享单车不应该流行的原因。那么,它为何仍旧受追捧?资本造出来的风口,为了让投进去的钱不能砸手里,只有爆炒。然而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的观点从城市建设层面给了答案:中国的共享单车潮流,很大程度上是城市化与交通规划失败导致的。据近日多家媒体的报道揭露,北京CBD八王坟东公交车站,每到晚高峰过后,就会被上千辆共享单车“围困”,长达百米的公交站区域被多个“单车群”占据。很明显,这是各地下班人群骑单车赶公交的结果,从相关曝光的照片来看,已经对公交车、行人、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问题。而乱放问题不仅于此,比如街巷、马路边总能见到零零散散的共享单车,从长期来看,这对于城市环境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除了骑单车的人群,步行或偶尔出来跑步的人也应该被照顾。比如,近日北京西城区公布了10条大街禁停共享单车,其中9条大街位于西长安街街道。当然在禁停的背后,也指定了专用停放点。但从这些事件上来看,曾经似乎“正能量”的共享单车,已经跑偏了。根据亚洲自行车展公布数据,2015 年全国自行车产量达到8030万辆。我们知道,仅摩拜年初就融了超过3亿美元,3月1日ofo也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融资,加上其他被各方资本支持参与竞赛的共享单车企业,近百亿人民币的资金几乎可以消耗掉2015年全年的自行车产量,业内的疯狂程度可见一斑。从这来看,共享单车已经是骑虎难下,在资本的热捧中,超过需要的疯狂发展,只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当然,归根结底来讲是中国创投实在找不到什么好项目,O2O、VR、人工智能一个个热门的创业行业,都归于沉寂。当市场只有共享单车还有故事讲(押金、用户规模),蜂拥而至也就不奇怪。简而言之,政府主导的公共交通没有满足这个需求,市场补了缺口,一旦政府开始城市规划,把出行模式打通并运转起来,市场上被爆炒的共享单车随时可能消失,泡沫破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