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吏部尚书研究》
董劭伟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年1月出版吏部是唐代对官吏进行铨选、任命、考核的主要部门,其自身职能运转情况,与唐代的选官制度、考课制度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术界迄今未见以唐代吏部尚书为专题的系统研究,故本书并不以选官〔包括科举〕、考课、勋封、赠官等制度为对象展开,而是通过与此密切相关的吏部的情况进行论述,从吏部职掌等方面,对涉及唐代的一些重大制度做出新的解读。
本书通过考察吏部尚书的职官迁转问题,了解他们在职官制度中的位置,通过各阶段的比较,揭示出吏部尚书在各期职权地位的变化特征,以及由此反映的时代特征。并考察吏部尚书担任者的任职特点以及这些人物的身份背景,了解吏部尚书的出身等,从而了解主管人事的部门长官的人事问题。通过对吏部尚书的研究,可以从职官制度角度揭示唐代吏部的一些具体情况,从而推动对唐代历史特别是职官制度史以及政治制度的研究。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考察吏部组织与吏部尚书职能,以及吏部尚书与唐代政治的关系;下篇考察吏部尚书担任者的出身与任职情况。
本书通过对两《唐书》、《资治通鉴》、《唐六典》、《通典》、《唐会要》、《册府元龟》、《唐大诏令集》、《全唐文》等基本史料进行梳理,运用传统史学方法,并结合历史地理学、政治学等学科方法,采用统计、列图表等方式,对吏部尚书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力求进一步揭示出唐代吏部职官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尚书吏部职官沿革、吏部尚书职掌、其担任者人事问题以及与唐代政治的关系等。吏部尚书是吏部长官,其本身职能及担任者的出身、任职等情况具有代表性,本书即以其为主展开论述。
董劭伟,男,1979年生,河北鹿泉人。现任教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后。200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人文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中国唐史学会、中国法律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魏晋隋唐史和中国法律史研究,侧重于制度史、行政法史。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两项。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
本书是对唐代吏部尚书研究的重要成果,选题颇具学术价值。全书分上、下篇,分别从行政制度和人事制度两个层面对吏部尚书进行系统考察。该书既具有填补唐代官制史研究空白的意义,同时在中国古代官制史断代、个案研究方法上也具有启示作用。全书又以考据见长,史料来源广博,对于史料的考订颇见功力,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认识,可谓具体而微,创获良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黎虎
吏部在古代六部职官系统中地位甚为重要,以往系统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该书以此为题作专门探讨,选题很有意义。该书系对唐代吏部尚书群体进行研究,爬梳大量分散的史料,工作难度大。作者在此基础上,力图概括出唐代吏部尚书在前期、中期及后期在政治作为和仕途升迁上的不同特点和趋势,因而深化了对唐代政治史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 陈其泰
本书围绕行政制度与人事制度这两个关乎古代职官制度实质的核心问题,对学界未曾进行专门研究的唐代吏部尚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该书对吏部尚书铨选职能及其担任者籍贯、素养、出身、履历等方面的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图表等手段,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并对其历史内涵作了深入翔实的分析,尤其通过对吏部尚书仕途位置变化的研究,考察其在唐代整个官僚体系中的地位,见解独到,发前人之所未发,是一项极富开拓性的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于化民
目录
序
绪论
一 选题旨趣
二 古代文献
三 研究概况
上篇 行政制度:组织与职能
第一章 唐代尚书吏部的组织结构
一 吏部流变:魏晋至隋唐
(一)吏部渊源
(二)魏晋南朝
(三)十六国北魏时期
(四)齐周隋时期
(五)唐代吏部概观
二 吏部侍郎
三 郎中与员外郎
(一)吏部司
(二)司封司
(三)司勋司
(四)考功司
第二章 唐代吏部尚书的职掌
一 执掌文官铨选
(一)主持铨选
(二)铨选范围
(三)调整铨选
二 吏部长官职能的行使
(一)签署文书
(二)制定律令
(三)参议朝政
(四)修撰姓氏书
三 兼任官与临时差遣
(一)兼任官分析
(二)临时差遣
第三章 吏部尚书与唐代政治
一 吏部尚书与唐前期政治
(一)高祖太宗时期
(二)高宗武周时期
(三)中宗睿宗时期
(四)玄宗时期
二 吏部尚书与唐后期政治
(一)肃代德顺四 朝
(二)宪宗时期
(三)穆敬文武宣五 朝:以牛李党争为中心
(四)唐朝末年
下篇 人事制度:出身与仕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