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软件在船舶工业领域一败涂地
在船舶工业领域,使用的软件大多从国外引进,虽然也有独立自主研制的设计和制造软件,但商业化应用并不理想。。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表示:国外软件在我国船舶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内的软件也有,但多数容错性及应用性不足,或者只是一些接口软件,核心依然是国外软件,然后再加一些数据,在船舶工业所占份额极其有限。
船舶工业的特点是产品繁多、小批量多品种、工艺流程复杂、劳动力密集、建造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因此,相比其他制造工业来说,对软件的要求更高,软件集成的难度更大。目前,我国船厂及船舶设计企业基本依赖国外商用船舶工业软件。据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曹林介绍,船舶设计软件主要有法国达索的CAD/CAE/CAM集成软件3Dexperience,美国PTC公司的CADDS 5,英国AVEVA公司的AM,西班牙SENER公司的FORAN,这些国外软件占据了我国船舶设计软件市场90%以上的份额。
船舶分析评估软件中,国外软件发展更加成熟,商业化应用水平较高,覆盖结构分析、流体分析、热力学分析、振动噪声分析等专业领域。结构分析软件有美国的MSC.PATRAN/NASTRAN、ANSYS和法国的ABAQUS等,流体评估软件有芬兰的NAPA、西门子的STAR-CCM+以及瑞典的SHIPFLOW等,国外船级社也开发了相关软件,如DNV GL的SESAM等。目前,国外船舶分析软件在我国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船舶建造管理软件方面,有法国达索的数字化企业互动制造软件DELMIA、西门子的数字制造解决方案软件Tecnomatix Plant Simulation、芬兰的制造仿真与规划工具软件Visual Components,韩国EPM SYSTEM针对造船及海工平台开发的企业项目管理系统EPM等。船舶运维软件方面,DNV GL、日本船级社(NK)等国际船级社开发了船舶运维软件,挪威康士伯、芬兰瓦锡兰等配套企业也根据自身产品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船舶运维软件。我国船舶工业广泛使用这些软件。
业内人士表示,软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比一般行业更能体现出“赢者通吃”的市场法则,而且往往这个“赢者”最后只剩一家,这可以从金山的WPS败北、微软的Office一统江湖的残酷案例中明显看出,而工业软件更是如此。工业软件有很强的继承性,需要行业经验的长期积累,在继承、深化中得到逐步完善优化。胡可一表示,船舶工业软件不是买来就能直接使用,而是需要应用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开发与集成,不仅花费时间与资金成本,而且需要注入大量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方面的数据,因此一旦引进,可替代性较差。这也成为国外那些应用、优化走在前面的工业软件在我国船舶市场占据主导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国外工业软件在应用中不断迭代升级,建设起生态系统,逐步在相应领域一统天下,俨然成为一种行业标准。
我国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船舶工业软件研制和推广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总体来说,国内软件性能不够完善,商业化应用较少。在软件集成方面,自主软件各阶段都有局部集成,但是缺乏一体化集成,各类软件之间大量的接口开发,缺乏船舶软件统一的数据标准。“软件是技术水平和技术理念的综合体现,主要依靠市场和技术驱动发展。”曹林认为,国内软件在我国船舶领域所占份额小,与工业软件兴起之时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水平和程度还不太高有关。此外,一些船舶企业在软件研发时立足自研自用,商业化推广能力和意识较弱;当时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机制不健全;船舶工业软件学习成本高,用户培养困难,新开发软件的用户生态系统很难在短期内建立等,均是导致国内软件在与国外软件交锋中且战且退并最终丧失话语权的重要因素。
天花板大侠,工业软件怕是没戏了。一点也没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