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坊还能生存不?
这家作坊的老板年龄比我小一圈,属马,1954年生人。常州有家部属机械企业常州冶金机械厂,他是那个厂里面也算是有名气的能工巧匠。
年龄关系,进工厂时,文革中名义上的高中生,实际小学文化水平。
一切知识全靠自学,技能则是靠刻苦和对别人的尊重,从众多的亦师亦友的师傅那里学到再加以自己的悟性,一点点积累得到。
冒尖之后,工厂也给了很多机会,各种进修与参观学习。
多才多艺,会拉小提琴、唱歌和画画,第一批拿到高等学校自考英语大专文凭。
只是创业20年,至今还只是个小作坊,自己还在生产第一线。
能生存 但是厂里工人没法生存 这个老板和我只是及其一般的朋友,平时很少有联系。我也只有在有事请他帮忙时,才去他作坊。
不过,真要聊起某一技术问题,大家似乎可以一直继续下去。虽不是英雄,也可以有“略见其同”的感觉吧。
记得有一次春节后刚开工时我过去,他告诉春节工人都回家了,他一个人在作坊加班,很开心地完成了一批加工活。
一批薄壁空心辊,需要磨外圆,精度要求非常高,是客户转了一圈,寻不到能够制作的,经人介绍,春节放假前慕名送来的求援活。
辊子需磨削长度2米,直径160,壁厚10。前段焊接、热处理、粗、精车削规范,磨削余量没有问题。就是磨削时会有振痕。去过的几家从机床、砂轮到工艺参数,反反复复变更试验,没能解决。
他大大咧咧收下,轻轻易易地完成了。
很快,会卷进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 这类厂子将来仍然会有,军工的活,除非量产,仍然会外包,不找这类工厂找谁,各个院所大学都有散活,总得有人做,大工厂的技改修配,与其在自己的车间耽误工时不如外协,而像石化之类的机修厂早就划走了,更不用多说。将来就是大浪淘沙和看传承吧 彭老说的这个作坊,有什么好质疑的?大家又不是小孩子!
彭老说的这个老板,有技术有能力,提携后辈,培养徒弟,还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理应是吾辈的楷模。
这种作坊利润应该非常好才是事实,能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小企业,国家就强大了。
有一个帮了他20年的助手,负责协调与客户的技术要求对接。作坊的日常管理,则儿子接班了。
作坊以承接零部件加工为主,没自己的产品。即使制造整台设备,也是OEM。
好像从未愁过业务,目前有几个固定客户,做大型龙门铣磨的。他为他们制作主轴箱、滑枕之类配件。
时不时有些军工企业或别的大企业,拿着一些特别难加工的东西,自己解决不了,过来寻求帮助。
毛坯锻造工序有吗?
毛坯热处理和中间工序热处理怎么做?
检测设备只有卡尺和千分表? 看彭老师发的第一张照片,直觉的对厂房高度、行车与那些机床很不搭噶,:lol
再看彭老师后续说的就能理解这样配置。
这类厂靠人治,只要有人传承即可继续经营(不含业外投资不利拖垮),国外很多百年厂企也是这样形态。 能自学英语的人 自制力跟毅力都不差,人一定不会混得差
至于办厂。。。也很讲究机遇的 彭老,我看过国内卖力赚钱的制造企业创业成长壮大的,基本上都是两种模式。一种是代工:就是机械加工代工,
一定是参与到某个成规模的产业链上,比如汽车行业,家电行业,油气行业,客户肯定要以外资
为主,订单稳定,汇款及时,讲道理不会毫无底线的压价。基本上只要能成功签约一个外资,慢慢就
上路了。
还一种模式,就是做自己的产品,设计是自己的,然后不断的产品迭代,这就遇到998说的问题了,
只有你的产品有销路,隔壁老王,老李就是马上仿起来,只能把迭代速度和设计难度都加大,让
老王,老李知难而退。
这个都需要创始人,从长计议,一步一步按计划来,需要耐心。 属于典型的一代们玩的转的企业,这类企业绝大多数在一代死后,烟消云散 机械厂,人不多,只要有市场,能服务客户,就能生存 黄海是我 发表于 2020-9-3 08:55
属于典型的一代们玩的转的企业,这类企业绝大多数在一代死后,烟消云散
确实如此,机械行业作坊的一代先人老去后,子女很难继承上去 1954年比你小一圈,楼主78了?这高龄论坛侃大山,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