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以虎 发表于 2020-9-17 13:00:38

模型哪里来?

看到998大侠对开门造车当年完成机械社区2号项目的评价http://www.jixietop.cn/forum.php ... 3814&extra=page%3D2,
生产线是台湾货,没办法投产,台湾人当然不可能有模型。鸟当然肯定有模型 ,只是不给你。
开门造车花很长时间,靠拼时间摸规律,在一定范围内锁定。勉强开机了,很可怜。
鸟给数学模型了,那当然就简单,看看曲线,调调因子,轻松搞定。
诸位大侠请原谅,我有个低级并愚蠢的问题。
这模型从何而来?是靠一张纸一支笔得到的吗?


Architect 发表于 2020-9-17 14:36:54

发个好玩的,看看1990年代GE的流体力学计算数据图表:D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 data book热传导及流体流动数据手册-通用电气-1990》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Vv7HDS2cprCIiFVq6mjfA
提取码: mhm9

2266998 发表于 2020-9-17 13:48:29

模型是一个物理过程解,用数学方法实现,

比如轧钢,就是强制变形,变形有抵抗力,根据合金成分,抵抗力不同,还发热,内部熔接,边部裂纹,

限制了上述物理边界,圈定起来,用数学方法求解,成为控制逻辑,就是数学表达式,用因子修正,

比如看见速度不对了,是哪个因子的问题,

而没有内部逻辑解的时候,要从外面看现象,找想象,摸规律,反复去凑那个框定,即使最终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但不知道为什么,

仿制设计的运十,很短时间就结构变形了,为什么,没人知道,而B52就能飞100年,

钱没回来,仿制的筒子,一飞就解体,没有一个教授知道,钱回来,找到筒子,算一遍,改了,再就没事了,

现在,筒子又开始掉了,为神马啊!

大色猫 发表于 2020-9-17 13:21:24

首先是计算,有了模型,把区域定死。范围很小。就不需要累死累活的调试。

迷茫的维修 发表于 2020-9-17 13:16:31

理论计算,

现场数据修正

等等摸索出来的

dhf654 发表于 2020-9-17 13:43:18

彭老提问,斗胆说两句。首先是大量的实践记录,根据经验找出其中的规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过来也可以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再用实验去验证。
998大侠为什么提倡数学,就是数学是通用的规律,结构受力分析,电磁,流体,热力学都用。这个规律可能是某个学科发现的,结果发现其它学科也可以应用。
国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传统文化,还有大家经常说的中医,可能是先人经过大量的实践数据积累得到的,但是当时积累的数据没有了,就剩个结论,而我们现在也没有数据积累的过程,所以就没有数据,其实就是没人真懂,别人一叫板自己就怂了。
国外近代技术都是好几代人的数据积累,而且总结出了规律,就像数学和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这些规律写成了书,我们看了,觉得自己明白了,但是因为自己没有数据积累,这个规律没法发展。而人家因为有数据积累可以从里面提炼各种规律,用规律指导实践,反过来再拓展规律。我们只用用人家的规律
998大侠多年的工程应用实践,有大量的数据积累,但是他也说了,在人家公司的资料库里那种震撼的感觉,那还是仅仅一个公司。
说的有点多,上面的积累数据和总结规律其实就是研发过程,而国内的公司基本没有这个积累,所以998大侠说国内公司基本没有研发,而用规律些模型就比较简单,因为那是大量的实践好实验数据总结。可惜人家不给;P

leftwall 发表于 2020-9-17 14:07:47

二号项目我都没啥印象了

Architect 发表于 2020-9-17 14:28:37

彭老,前人总结的数据有的是列表,有的是曲线。空有一张纸一支笔肯定不行:D,除非脑袋就是百科全书。但同样一个过程,有的就讲的清楚、控制的明白。
今天中午家人滴滴远程帮打车,说了5分钟等车定位地点都没说明白。有的话语层次体系、标志性建筑物、距离描述方法就是低效。
数学化、曲线化是用最简洁的表达方式表达连续或非连续作用规律的一种语言。

我国第一个炮兵司令员,鞋掌校正弹道也是有内在调整模型的:D。

Architect 发表于 2020-9-17 14:31:06

其实最根本的还是人的想象力。道心惟微,人心惟危:D

凸轮小胖 发表于 2020-9-17 14:50:37

今天翻到弹簧,书里一句话:巴尼斯联合弹簧公司在经过大量试验基础上绘制了弹簧钢丝强度与直径曲线。与以下形式的指数函数相当吻合。这是鸟的经验,而我们的公司的所谓的经验往往不是这么回事,思维方式的差距。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模型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