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 女 子 且 聪 敏 尔 男 子 当 自 警
她,深圳打工妹,出国留学的钱是借来的……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pImjz0FXfqwvlH88EFVQQQ作者:金穆兰,芬兰教育学习和发展中心创始人,创立了芬兰教育品牌 AIDA 阿依达,致力于传播温暖的教育。本文来自:阿依达(ID:gh_8ed685b7b289)。
没设限的思维,无畏无惧我 14 岁时,受父母安排离开家去其他乡镇复读初三。那时我们县城乡镇都流行“女孩应该读中专,早点就业”的做法,避免出现“高中期间女孩早恋,考不上大学,三年时光打水漂的大概率情况”。
17 岁,也就是 1993 年,中专还没毕业,就去了深圳打工。20 岁,因为深知自己知识水平不够,于是通过自学考入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学成人大专。23 岁,还在武汉的各种地方打零工,在夜总会打通宵工做收银主管,在酒店做前台接待等等。
应聘文员工作面试时,人家问我英语咋样,我回答说中等水平,成人大专那时还不兴考英语四六级,面试官一脸懵,中等水平是啥水平?直到春季的某天在与华师毗邻的武汉理工大学布告栏里看到一张过期的芬兰某大学的招生广告,让我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
有了想法,就为之付出行动,恶补英语为首要任务,查找学校和专业同时做起来,比起现在的中国同胞们在出国前的顾虑,以及做的各种彻底调查与准备,我可以说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无惧无畏,也没把他人的劝阻和嗤之以鼻放在心上。
大家不相信我能出国留学也情有可原。毕竟 20 年前,能够出国的要么有学历、有背景和有资金,而我真是啥都没有。现在想来,我当初最大的优势是我的脑子里完全没有那些预设的条条框框。
抱着单词书,给自己定计划一天背 50 个单词。早上跑到华师英语角,厚着脸皮找在校生说英语,尽管我谁都不认识。申请学校时,我窘迫得无法提供一个固定的能保障收到信件的地址,更没有电话号码,只好求华师的一位老师让我借用她的家庭地址,免得错失芬兰学校发来的信件。
省吃俭用给自己买了一部他人淘汰的二手手机(当时我还在用 BP 机),以方便芬兰学校的老师联系我做电话面试。再后来,发现武汉的所有雅思考试位置爆满,恰巧天津考场有一人退考,我立即补上,坐了一夜硬座到天津,参加完考试,再连夜坐回武汉。
申请了十所芬兰的大学,拿到四所学校的通知书,雅思考了 6.5 分,其中阅读 7 分,得益于我平常啥书都看的广泛阅读。拿到了学校的通行证,接下来就是筹钱,以获得去签证的生活费证明了。
回到洪湖的家里,一生老实巴交的父亲无能为力,沉默不语,其他有点家底的亲人也生怕他们的钱打了水漂。我直到今天还记得当时的场景:我二话没说,转身离开,双腿轻如棉花,心却绞痛沉重,我紧紧捂着内心拧成一团的胸口闷声朝前走,再也没回头,没让自己的眼泪在他们面前掉下来。
我整理了两件换洗衣裳,斜挎着一个军绿色的小书包,包的背带上系着条白底绿花虚边汗巾(那个时候还觉得挺时髦的),跑到长途汽车站,跳上车,逐一拜访我受过中专、大专和大学本科教育的在不同城市居住的表姐堂姐表兄们。开口借钱,而且还不是小数目,于当时 23 岁的我,还是有些难以启齿的,我想于我的那些亲戚们也是为难的,但当时的我别无选择。
我借到了钱,顺利拿到签证,来到了芬兰。而那些借给我钱的亲戚们,他们的孩子们后来分别顺利地考上了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我感恩这些帮助过我的亲戚们。我想,我作为家族里第一位出国留学的人,我不屈不饶的倔犟,和在很多人眼里不可能成功的成功,也在某种程度上积极影响了他们,让 TA 们有了追求更高理想的勇气吧。……
最近有中国朋友跟我倾诉:“即使在外人看来有些安逸的环境里,我依然活在焦虑和放不下的状态中”。
我回复说:“静下来驻足想想,看看现在能做点什么,让自己专注其中,更快乐从容一点。可以是开始有规律地每天散步,或享受午后喝茶时光,或每天读书写日记,总之是做点自己觉得享受的事情。既然有了安逸的环境,那就先让自己安逸起来,哪怕最开始是假装,有意识地抛开焦虑,装久了也就自然了。”
“装到你做到为止(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或“装到你成为它为止(Fake it until you become it)”适用于所有我们心里想做却迟迟因各种原因没有开始做,不敢做,或做了却半途而废的事情上。我一路走来,拣好听地说,是超有信念,升级打怪,见招拆招。以接地气的方式说,我就是最开始模仿、假装,向自己想要的样子靠拢,直到真正成为那个样子。
我开始不会讲英文/芬兰语,就对着镜子夸张地练习,逮着机会就跟人说,仿佛自己很流利,很有信心,其实语法错误百出,心里直打鼓,直到自己的口腔、脸部肌肉都习惯成自然地讲英文/芬兰语。如此形成正向循环,你说的,对方听懂了,你就更有信心,更愿意多说,而多说,又会让你真正地流利起来。
我最初不会限时演讲,就不断掐表练习,直到自己在规定时间内的倒数几秒内,铿锵有力地总结陈词,严丝无缝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演讲内容。现在不能说驾轻就熟,但至少不会紧张到发抖了,拿到命题,确定时间,开始写稿,反复练习,不断精进,直到上台讲完,一气呵成。
我属于超级敏感人群,是天赋也是魔咒。天赋是我能感知很细微的别人压根儿不会注意到的细节和感受。魔咒是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能让我揣摩很久,痛苦不堪。为了让自己少些痛苦,我只能开始假装,我装得大大咧咧,我装得豪爽不为小事介怀,我强忍住自己的胡思乱想,我刻意接近豪爽的朋友们,观察她们,学习她们,模仿她们。我也许永远无法真正成为她们,但我相信我正在向她们无限靠近,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命是你的,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写这篇文章时,正逢 87 岁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鲁思•巴德•金斯伯格(RBG - Ruth Bader Ginsburg)病逝(9 月 18 日),她一生守护正义,追求平权和真理,人们用“You can’t spell Truth without Ruth”(没有鲁思,即无真相)来表达对她的赞美和感激。
而与此同时,也心疼地看到我家乡湖北 14 岁的男孩选择跳楼离世(9 月 17 日),一朵还没来得及绽放的花朵就这样悄然陨落了,两则看似不相干的新闻,几乎处于两个极端,同一时间段发生,在我心里澎湃起伏,百感交集。我多么想穿越时空,去抱抱那个 14 岁的孩子,告诉他:不要介怀妈妈的指责,她也是万般无奈,一时气糊涂了,生活和生命都是你自己的,请千万珍惜。
……
万幸,芬兰的大环境给了我足够的理解、包容与支持。不管发生什么,在孩子面前,先生总是先跟我统一战线。之后,他会私下柔声宽慰我说,我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了,并给出建议,下次怎样处理会更恰当一些。
我跑出去,在芬兰的森林里转一圈,仰望星空,自然的安静与生机,星空的恒久与深邃,都让我觉得我的烦恼是如此地微不足道,我们人类是如此地渺小,而我完全不必自寻烦恼和跟小孩子动气。……“心不想,事不成”,或“心不唤物,物不至”说的是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靠近你,这句众所周知的稻盛和夫的名言不仅适用于商界经营,同样适用于我们普通人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及为人父母之道。
如果你强烈地想有一个不同的活法,一个有时间、有精力发现自己,精进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的活法,如果有可能,选择一个相对宽容和支持性的环境,相信我,你会不知不觉地靠近你想要的自己,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我年少时,还没有结婚生子之前,心里就一直对中年的自己有一个憧憬的具体画像,那就是自由从容,自然恬静,是孩子们最信赖的人,在她们遇到挫折,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而这个画像,跟此时此刻真实的我已然重合。
就是硬要这样,怎么了,喜欢! 连点儿鸡精都没放的文章,一般都是好文章...
没有噱头、不卖悲惨、不玩励志,写的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人生感悟...
时代再宏大、背景再嘈杂,个人的心路也得是、也必须是真实的,因为这样才能活成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