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f63 发表于 2020-10-29 11:53:55

设计系列之——罩的故事

当联络员的甲方主任工程师电话,说是在内部评审方案时一位领导看了俺们在项目上的选用电动推杆的电机功率,感觉十分“不靠谱”,在问是乍设计的,那可能会这么小的功率?别的厂家所用功率可比你们大多了。所以提醒俺们后面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不可能有错的,领导,这多是计算出来的。毕竟电机功率是出力和速度的乘积再和效率有关。现在出力是知道的,而速度现在很慢,再算上效率,现在选用的功率完全足够了。再说了类似相同的推杆出力和速度的功率也才某千瓦。现在多比标准的大了,存在安全系数了。这个不可能出现问题。”耐心地解释吧。毕竟计算过,所以心平气和地说。再说甲方在对这个项目的参数确定时,对速度根本没有提出过,而且也曾经当面问过此值是否有要求。回答是让俺们自己确定。所以这个功率选用没毛病。不久,甲方玩设备的厂级领导电话过来了,让将选用电机功率的计算书给发给他。明白了。知道他也很无奈。毕竟是明白人,但也得有了具体数据才能有说服力。不过和他说明得整理一下计算书,因为功率选用时涉及到负载结构的重心位置的计算等,这个涉及到负载,也就是出力的计算。问题是俺多是手写的,乱了点,得化个半天时间再重新整理一下。OK将相关部分的计算书整理好后发了出去。并将类似出力及速度的电动推杆功率选用的样本参数也一并附上。“计算是没问题,不过建议再加大一点吧。权当加大安全裕量。”玩设备的厂长电话回复了。那行,加大点吧,毕竟领导有领导的想法,满足甲方要求是俺们必须要做到的。不过也和对方说明了,电机功率可以增大,但机械出力的极限是不能动的。毕竟机械存在强度问题。现在出力是余量很足。如果出力要加大,则机构得加大,现场布置可能存在问题。当然,因为是外购件,也得和乙方沟通一下。毕竟在一定出力和速度下的功率选用是确定的,现在明显过大了,也得和他们说一下,否则会被懂行的笑话。这是一个起始时甲方就没考虑到俺们的改造项目,所以做技术协议方案时甲方完全没考虑俺们,直接采用其他厂子的初步方案了。不过通过俺们的努力,甲方终于答应也让俺们试一下,弄个方案参加招标。根据技术协议,先弄个大概吧。毕竟改造的一些现场资料甲方根本没有拿出来。而这个现场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改造喔,得根据现场的一些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方式。 弄吧,先得弄个初步方案再说。这个项目按机械结构上说并不难,但要弄合适也不容易。主要是机构设置于五米多高的平台走道上,前端挑出回转中心达五米多,后端设置动力机构。而回转中心座必须设置于平台承重梁上。整个机构位置很是紧凑,得考虑平台的承重情况,它受到设备的重量和机构对基础的倾翻力矩影响。所以必须考虑基础的承重问题。还得考虑人行走道的布置,因为涉及到将来的检修问题。还要考虑机构抬升后最高点得处于天车之下,还要考虑方便现场装拆检修。所以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基础问题考虑了,也即机构的重量就是越小越好。但反过来,机构自身的强度刚度等也得考虑。。。画了个大概方案发出了。结果讨论下来,采用液压油缸作动力的方案甲方认为不太好。虽然大部分同类的机构均是采用这种方式。也是大部分同类的多是设置在位置不是太紧凑之处。而现在这个机构是在平台走道上,从成本角度和位置方面考虑,所以还得优化方案。继续考虑方案,这次是根据甲方提议,考虑采用螺旋升降机作动力源。但问题又来了,由杠杆平衡原理,前端重量一定时,回转点到后端作用距离短的话,升降机行程是短了,但升降机出力得大。选择升降机得大,空间上位置布置不了。回转点到后端作用距离长了,作用力是小了,选择升降机出力可以小点,但升降机出杆距离得长。这又涉及到长降机出杆的稳定性问题,也不太适合。而且还涉及到大东西结构的变形后偏载可能会损伤零件,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简单可靠实施,得增加浮动结构才行。所以似乎这种选择也不太可靠。而且了解了一下升降机制造厂家,这么个出力及升降长度的,似乎厂家也没制造过。所以商量结果还是采用电动推杆式吧。根据电动推杆式的传动结构继续弄方案。将整个钢构及一些重要零件的力学情况作了一下分析,做到心中有底。销售经理电话过来了,说是准备和另一个玩方案的公司交流一下技术方案情况。唔,啥情况?这也是商务上的竞争对手喔,不过还是去吧,纯是技术交流一下方案也有好处,取长补短可以相互提高。商务上的事俺们不用去管,哈哈。但如果不去,是会被某些人指责的。毕竟多是想将这件事努力做好。双方方案图摆了出来。哈哈,明白了,基本原理多差不多,但对方的图粗看一眼就感觉图面不太顺眼,随便看一下就发现图上存在几处问题,再交流几句后就明白对方纯是忽悠的方案图。对方没有化大的精力去玩,因为看得出没有以计算作底蕴,再是没有考虑现场情况,有些地方想当然了。既然是技术交流,那么就扯几句吧,提醒一下就行了,别的不用去多管,毕竟每个公司每个设计人员多有自己的想法。招标啦,因为用心做了方案,在方案图面上多标明了一些重要力学数据。所以获得了甲方认可。这样得继续弄正式方案了。甲方又来电话了,让继续整改优化方案。因为甲方不想在此平台上另外设立人行过道,必须在一米半的平台内设置此机构,而且还得留有行人过道。也即是回转点到后端的距离有限止。这个理解,毕竟现场位置无法布置了,而且增设人行过道会增加不少成本。没办法,继续用心按甲方要求弄吧。得全部重新弄一遍再计算一下,否则玩不好这个设计的。甲方现场基础图也发过来了,还得根据基础正式布置了。得考虑现场设备的情况设置相应位置的机座。得考虑今后设备的检修方便等,还得考虑五米高平台的受力安全。再在甲方技术人员的陪同下,上现场去观察一番。因为此项目现场五米高处平台基础上还有设置有伸缩缝,还有局部区域存在安装其它设备的传动装置,这个还得在设计时考虑避让及考虑相关结构件的安装。。。正式方案发出,并将基础要求一并提出,得让甲方根据设备自重及倾翻力矩去校核一下平台承重墙及平台过道上的受力情况。因为甲方没有提供给出基础的详细结构及承重数据,所以只能做到提供设备自重及设备对基础的倾翻矩了。基础承重问题让甲方去处理吧。不过也对甲方说了,设备问题有把握,就看基础行不行了。甲方也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这个罩子最好先做一个后在厂中试验一下动作,看一下配重情况。再现场试安装后看基础情况是否可行,而后再成批制造。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在一些类似结构中发现配重设置很难做到一次成功,多是经历过几次才调到合适的。这个也对,因为在设备前端的悬吊零件中有种材料的密度范围比较大。所以在设计零件时要求车间在制造好此零件时,称重后再返回设计。这样再根据初定好的配重上适量增减配重量,以达到最佳匹配。项目协调会上,又提速了。各个分项目厂家得提供制造进度时间表以及做好安装工艺要求。这个得考虑每个公司的设备安装情况以及现场天车使用,备件预装场地安排等情况。设备得根据安装要求分期分批进入现场。。。按时间节点,如果先制造一台设备,试验成功后再制造其余的根本在时间上达不到要求了。只能同时制造才有可能。这样对制造厂家的风险就上去了。不过也没啥,因为设计时多通过了计算,把握性很大,所以准备全部一次性投料制造。。。但制造上得先抢出一台,其余按正常状态。在车间预装了,将甲方人员请来。询问一下电器控制部分的合适安装位置,观看一下设备运动情况。一切OK。什么配重可能要调整几次才能合适的情况,不存在的。毕竟设计时就将重心位置及配重设置全部考虑进去了。整个运动部件的重心位被设置在回转轴左右。这样对作为动力件的电动推杆负载安全余量很大。而整个设备的重心位置也尽可能靠平台承重梁内,这样可减少倾翻力对平台的影响。安装了,将第一台设备按预定好的方案解体后运输至现场,将设备座架布置于平台基础上作基准。而后就得按时间节点批量供贷了。现场电话过来了,说是一些设备安装上存在不少差异。不可能啊?因为在车间装配中是每台多工作试动作的。就算运输中因为结构件变形,也不可能产生如此多的误差。上现场观察,到底情况是如何产生的。结果发现是安装公司没有根据制造厂家和甲方要求成组装配。本来根据安装运输要求,解剖运输后的零件最终在现场得根据设备编号恢复出厂状态,也就是成对。结果因为安装公司协调员那天有事,没有指导现场安装工人,安装工人也没看设备上的配对标记,所以装乱了。因为设备是大件,有些不重要处制造上多是配焊处理的,所以一旦没成组安装,就存在不可确定的误差。哈哈,让重新处理一下吧。。。全线动起来了。电气控制上又出现不适当之处了。继续现场去观察,到底又是什么情况。哈,是电气控制上的协调问题。因为设备是一家,安装是另一家,再是总体控制又是另一家,再加上甲方协调一家,几家之间技术人员对控制方案的理解产生了一些问题。而且一些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也得重新布置一下。现场交流吧,该改就得改,一切多是为了设备可以正常工作,达到甲方要求目的。隔几天,将重新制造好的一些小零件发出现场。让安装公司根据图示要求安装吧,满足工况要求就行。哈哈,一个看上去简单,但对前期方案得考虑周全的项目就这样不知不觉中玩好了。

2266998 发表于 2020-10-29 12:26:32

统筹兼顾考虑这些,真挺麻烦的,不容易,

leftwall 发表于 2020-10-30 15:16:36

建议加大字体,笔记本看的吃力:D

changkongceyi 发表于 2020-10-30 15:33:35

不敢想象大项目得多累…
小土的小仪器,高压时候还得跟人家讲一堆安全注意事项…
63大叔这种项目,忙下来估计得去休假,揣着银子带着家人那种…
至于客户感觉,这个貌似很多行业都这鸟样,毕竟大多数人是不会数学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设计系列之——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