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为什么工艺尺寸的公差要按“入体原则“标注?
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等教材里,多次提及工艺尺寸(工序尺寸)的公差要按“入体原则”标注,即将尺寸标成单向偏差,如34.5 0-0.1、26.4 0+0.6,而在加工中又多希望将尺寸往中差干,如34.45、26.7,既如此,将工艺尺寸(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的意义是什么?美观?请教:为什么工艺尺寸(工序尺寸)公差要按“入体原则”标注?
正态分布,1/2中位数原理 我只知道加工时往中干的中位加工原则,是员工在加工的时候往往取标识公差的中值加工,是因为人之常情。 这样生产出来的零件便于装配 对于轴,其尺寸越加工越小
对于孔,其尺寸越加工越大
还是基于工艺考虑,在满足你配合要求的情况下,这样标注,不容易产生废品
轴34.5 0-0.1,工人一下就干到34.5,再表面光整一下,小了。也在公差范围内。如果标34.4 +0.1/0,报废的几率大大提高 zms9439 发表于 2017-5-21 19:46
对于轴,其尺寸越加工越小
对于孔,其尺寸越加工越大
还是基于工艺考虑,在满足你配合要求的情况下,这样标 ...
问题是还有电镀呢。。。 crazypeanut 发表于 2017-5-21 19:50
正态分布,1/2中位数原理
互换性确实是这么说的,正态分布,六西格玛之外的百分之零点零几报废是可以接受的,工艺和经济性都保证了。 个人感觉,加工方式多为切削加工。而人工操作的年代非熟练工人首次加工宁可“入体”少一些不产生报废。同样的基准公差带,人的心理会给自己留一些回旋余地。为了纠正这种中位数统计偏差,人为选择“入体”原则的可能性比较大。 就是设定一个作业标线,实际统计值不是在标线左右对称分布的,而是偏向其中一侧。人的选择是有倾向性的。其分布规律近似卡方分布。
有的单位采用了新的对称公差带检查验收标准后,未注公差尺寸(中级精度)出现了许多原先未发生的装配问题:lol。 学习了很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