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词汇表,就晕死了,哈哈,
看网上的东西,写‘自媒体’,大部分就直接跳过去了,不看,哈哈,你里面说啥你自己明白吗?阿拉跟人家聊天,说,说点词汇你都不懂,不信?
外汇店,侨汇店,米店,特供店,馆子餐券,银行肉票,提货券,食品券,哈哈,绕晕了你,三天没醒!
以前有布票,粮票,分粗粮细粮,如何换全国粮票,再怎么换回来,包括怎么出差,出差那套流程,完整说出来的就没有几个,怎么能飞着,怎么能软卧,陪谁,你个博弈才有这个资格,这些,今天能明白的就没有几个,
早年,香港就卖大陆的自行车,袖珍半导体收音机,哈哈,你得规划怎么走,把自行车‘推进来’,再拆开,运到北京,为什么这么折腾,第一,极其便宜,1/4~1/5的价格,还不收工业券呢?
买手表,得去英佬,买熊产镀金,七镑,比上海表当然强多了,很便宜,不用券,就那个券,你就死定了,哈哈,
阿拉跟有些‘自媒体’说,说俩词汇你就昏迷了,还出来扯蛋?你都不知道怎么才能合法持有鸟米?完全一头雾水,一掏兜,露出鸟米,哈哈,带走了,违法啊!
特殊时代跟环境下的专有名词...
看纪录片才能知道当年北京的秋菜...
那绝对算得上一场大战役——有指挥部的...
喝酒时候俺问过前辈,人家说高级知识份子也那样...
而那种行为是补贴之后才有的,出了北京就只能就咸菜了...
先疏散人口,把没用的人赶回乡下,然后开始用票,介绍信。
不知还要多久到那个程度。 一斤粗粮换两斤细粮,全国换地方,换回去基本没戏,跨省出差必须带全国粮票,不然吃不上饭。软卧俺记得是处级以上才有,不是光有介绍信就行滴,不够级别想坐还坐不上哩。出门要饭都得大队开介绍信的年代,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