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一个‘非引进’的玩意儿,有奖,哈,
因为项目关系,阿拉用大量的发电,传动等等设备,各种锅炉,有时说到历史,这个是啥年代引进谁的,本尊是谁,阿拉几乎都知道的,因为有许多的早期图纸,人家经常问阿拉,说,发现一个特奇怪的现象,东北地区,几乎都是引进小鼻子的,比如发电系统,重型设备,轧钢,等等,非常喜欢小鼻子的东西,而沪上,大部分是德国与鸟的,哈,为什么啊,
阿拉说,历史原因了,大体如此,阿拉可以纠正你一点,东北80年代也引进过鸟的东西,后来又回归了‘倭系’,道理吗,不说了,哈,而沪上,国家给引进的,有小鼻子的,因为国家定的,而自己引进的,大部分是西方的,汉人一说,殖民地文化,哈,阿拉不完全赞同,但有历史原因了,
说完这些,有抬杠的,跳出来,说,国产如何,如何乎!哈哈,还有反抬杠的呢,他们就叫板了,有时,让阿拉给‘评理’,要说出理由来,
平心而论,现在中国‘非引进’的东西非常少了,少之又少,少到你几乎看不见了,哈,比如‘大拆锅’,你看不见吧,啊哈,也没地方去买,哈,还有‘中式擀面杖’,中式菜刀,你都看不见了,哈,再有‘菜墩子’就是那种‘立木’的,你小,根本就没看见过,哈哈,
你现在看见的东西,大部分是‘倭式’,哈哈,包括菜刀,菜板子,盘子,碗,锅,都是倭式,小家伙,看不见‘华式’的,你不服?哈哈,
阿拉小时候,碗一种是‘南方碗’不知道那里烧的,再一种是‘唐山瓷器’,那时北方大部分是唐山瓷器,其陶土来自以煤层的一个夹层,纯净度好,否则要‘淘洗’,阿拉玩工业,喜欢追究啊,你不行,哈,
谁不服的,说几个阿拉听听,哈哈,我家有包饺子的‘盖帘子’,就是秫秸杆串的东西,哈,还有几个‘唐山盘子’,再找,就没有中式了,哈,你甭折腾,包括铁壶,你都没见过中国铁壶,哈,
窑子,出头露面的是‘老鸨子’,就是那种非底层,也没有从良,也没有饿死的中层窑子娘们儿,也嫁了,有汉子啊,称‘大茶壶’就是拎那个黑色大铁壶的孙子,哈,斯文以后,改称妈妈桑,哈哈,倭文,哈,阿拉说,这原来有慢的瑞来的,哈,你猜,人家说,知道,以前叫‘老鸭’,哈哈,
汉瓷是软瓷,强度也不行,釉子温度也低,后来改气窑与电窑以后,才解决的,阿拉玩窑,但不是烧瓷器的,去看了过去的‘窑口儿’,哈,温度不行,而‘华式刀’需要‘夹钢’现在也没有会打刀的了,现在的‘一体刀’统统是倭刀,
十字镐,是洋镐,中国用镢头,一面刨的,前面夹钢,烧红以后打上的,铁锹,也是西洋的,中国是平头板子式的,没有那个箕斗型,阿拉看见过中国本尊,你都没有看见过,也不要混凝土,是米汤夹石灰与黄泥,建筑不打垫层,下面是条石,上面走虎皮石,墙不承重啊,记住,汉建筑是墙体不承重的,所谓墙倒屋不塌,这个结构,无法产生高层,这就是李鸿章的感叹,看见鸟建筑,那个高度,我操,哈,就必须是框架剪力墙的,新盖的鹳雀楼,就是框剪的,
服了吗,哈,
十多年前用过,后来“芯”都烂的不成样子,原因不经剁,掉木屑。潮了还不容易干,长毛,后来就换那种拼成方的菜板了
脑海里蹦出一个,筷子,哈哈,大概是因为人家不怎么用吧。 瓢,
但是少见了,
丝瓜瓤
不是现在这种包边的,类似图中这样的,小时候不光包饺子用,平时大个的菜盆也用它当盖儿。
农村打水稻的“ban桶”,就是一个木制的方形大桶,水稻割下,一把把抓住在桶边摔打,使水稻脱粒。 那必须是算盘啊:lol
现在的小盆友也得学这个...
还有毛笔——现在笔头有塑料...
俺家,还有祖辈留的八仙桌跟条凳...
其他就是娄车、扬场的木铲、囤麦子的箽子、筐...
还有一个壁画上都有的物件——镰架,打黄豆跟油料用:lol 铁壶没用过,用过铝烧水壶
不知什么时候听说铝让人老年痴呆,吓坏了:lol
后来说法又变了,铝根本影响不到大脑。
这水壶一直用到完全没法补了,对以前这壶底有小砂眼时,自己补;P
你们不行啊。作为中国人。一群人都难不住久久发。
你们真是丢人。
我不丢这个人。我当作没看见
这农具的确没用过,小平锹铲碎煤添火烧炕倒是干过,那时候临睡觉前还要用煤砖压火,保证炉子能烧到天亮。
这可有风险,容易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