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悬浮齿轮”有感
对于转速不怎么高的齿轮,动载系数起不来,开始最难定的就是kHβ,核心是确定错位量,齿轮是悬的,接地算变形,螺旋角修正主要也是为了补偿这个变形,还有一些制造和装配误差,必要时还得考虑热变形。螺旋角一修正,原来偏载的齿面算是被掰回了面对面的状态,只不过贴的还是不太好,这时候再来个鼓形,不但贴的紧,偏载对扭矩的敏感性也随之降低。齿轮定好,选轴承,定箱体,再返回去详细看各个项,看开始的简化和假设差了多少。速度起来后,齿轮的动载荷慢慢成主角,即使扭矩和负载恒定,啮合齿数的变化,啮合位置的变化天然的会造成载荷波动,还是回到那个变形,这时要考虑不同啮合位置下的变形,变形的另一面就是刚度,所以这个刚度是时变刚度,这就是动载的来源,再加上齿坯/轴-轴承-箱体是一个复杂的弹簧,得上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找这个动载难度不小,ISO也只是给了工程上用的参考公式。以后碰到玩齿轮的,就问他动载和偏载,一问就知道是正规军还是伪军。今年听的最大的笑话:齿轮很简单,能转就行。顶一个
大侠这个具体了,一看就是真玩家
新能源减速箱就是高速,珩齿只要有一点点不好,啸叫就会特别明显。当然想找出到底哪出问题了也很难。人多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各种猜测,各种调试,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抱着鼓形量,齿向偏斜毫无依据的调整。没有人能够用采集的数据反推问题出在那几个精度指标
个人觉得,搞齿轮搞的就是数学计算,羡慕大侠有个好椅子 齿轮,真的很复杂,
国产做齿轮箱的,
噪音,发热超标,
只能替客户换 之前看别人玩过斜齿轮,确定变形量靠实际测量。在斜齿的侧面架4个表,每个表间隔90度。然后再上有限元,会发现,有限元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相差达50%以上,也就是仿真的精度有限。这时候就需要想办法提高仿真精度。比如将轴承的游隙,公差考虑进来,比如说再现真实的上下游输入输出扭矩。总之将仿真和实测数据校正到比较接近的时候,仿真就成了一个比较便宜实用的工具,不然每次都实测,成本受不了 机小妖 发表于 2021-12-18 00:07
顶一个
大侠这个具体了,一看就是真玩家
新能源减速箱就是高速,珩齿只要有一点点不好,啸叫就会特别明显。 ...
这个在宏观参数设计上可能就有问题,修形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情。只是被外软件的过分吹嘘,大家都把重心放在后期修形上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