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2-8-13 11:03:36

达索系统张鹰:达索​最大突破是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协同

对话人: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总裁 张鹰
中国电子报总编辑 胡春民
时间:2022年7月7日
地点:达索系统北京办公室
胡春民:从3D蛋白质到3D活体心脏,从飞机、汽车到一座城市,达索系统用一个平台创造了一个个逼真、鲜活的虚拟世界,为客户提供了不一样的创新体验。这种创新体验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企业有哪些根本性的改变?
张鹰:从工业软件的角度看,也许从航空、汽车领域到建筑、铁路、医疗领域,是一种行业的拓展。但从平台的角度看,这种拓展并不是跨行业的概念,因为这些行业其实具有共同的业务特征。
2012年,达索系统推出了3DEXPERIENCE(3D体验平台),通过该平台,达索系统能够将自身在制造业积累的经验和理解,向更多行业复制——达索系统的设计模块,既能完成飞机的设计,也能完成建筑、铁路、道路、矿山、城市的设计;达索系统的仿真分析既能分析飞机,也能分析心脏。于是,在短时间内,达索系统就将业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包括建筑、生命科学、金融服务等12个迥然不同的行业。
平台的魅力,在于我们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一个贯穿整个业务流程的完整解决方案,实现数据的连续性和兼容性,这实际上是对相关行业的产业链进行升级。这种贯穿的能力,就是一种“协同”。具体来看,就是在设计时,从生产、制造到交付、运营,将整个体系全部运用数字化的手段通过平台串联在一起,好处是在设计阶段就可以推演出工艺和生产能否实现最终目标,这样缩短了工业设计的时间,也节省了费用。

胡春民:10年前我在天津空客工厂采访,对全自动化的车间很是震撼。7年前我去德国西门子智能工厂采访,对当时德国提出的“工业4.0”很佩服。后来数字孪生、虚拟工厂等概念相继提出。从自动化工厂、智能工厂到虚拟工厂,这些概念有没有本质的变化?达索系统在当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张鹰:这些概念的演进,我理解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协同”来实现的。10年前已经出现了工业仿真、建模,但没有做到从生产、制造到交付、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和打通,形成系统化或平台化。有了协同,在建模、仿真等设计环节,我们就能知道该用哪些工艺、如何生产,并推演出这些工艺和生产能否实现最终的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武汉建造雷神山方舱医院时,需要考虑负压排风系统排出的气体对周围的影响,以此来进行设计。达索系统和中南建筑设计院合作,提供了空气动力学的分子颗粒仿真模拟,迅速建模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达索系统与上海超算中心合作,利用了256核的并行计算,实现了雷神山医院在室内、室外流体仿真及其他项目的仿真计算。整个方案的顺利实施,还得益于硬件科技的提升、并行算法的提升,包括空气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算法的跨越性提高。

胡春民:全球工业软件行业中既有大公司,也有很多中小企业。这个行业看大不大,看小也不小。在你看来,这几年工业软件行业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张鹰:前面提到,近几年工业软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协同”。行业在前期发展阶段把工业软件当成工具用。在今天这个时代,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已经有许多企业不再把工业软件当成工具了。
对于这个问题,就要把不同领域、不同体量的用户按照对软件系统的需求程度进行分类:第一类是还没有准备好做业务转型的企业,他们处在采用工具软件提升效率的阶段;第二类是有这种需求但是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达索系统就建立一个孵化器,通过不断的市场教育,让这部分企业能够对自身业务和业务转型具有更明确的认识;第三类是对自身的业务转型有明确需求的行业头部公司,达索系统就会通过3D体验平台,帮助其实现整体的业务升级。
以广汽研究院为例,广汽研究院和达索系统沟通解决方案时表示,自己用软件最主要的诉求之一就是进行协同。广汽在全球有多个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都要在“一张网”上工作。在中国设计的产品要投入北美市场,而北美市场先进的理念要反哺中国自主品牌研发的产品上。这就需要协同,即同一组数据在产业链内可以交互使用。达索系统作为工业软件提供商,并不是卖工具给企业,而是帮企业搭建全球“一张办公桌”的方案。

胡春民:最近元宇宙很火,甚至还出现了“工业元宇宙”的概念,达索系统对工业元宇宙有着怎样的理解?
张鹰:工业领域中的种种概念,其实都要用数字化的手段打造成数字模型,与实际情况匹配进而完善模型,让它变成一个更逼近实际需要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数据要素都将整合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在我们看来这就是元宇宙的概念。达索系统这样的工业软件也早已在工业场景中搭建了“元宇宙”。


胡春民:各个行业的客户提出的需求都不一样,达索系统都要为每个工厂或者每个项目设置一个模型吗?达索系统如何实现客户的个性化定制?
张鹰:达索系统把工业分成12类(汽车与交通运输,航空航天与国防,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设备,高科技,家居与生活方式,包装消费品与零售,生命科学,基础设施、能源与材料,建筑、工程和施工,商业服务,公共服务),工业软件体系和每一类具体客户的匹配,都有自己的最佳工业实践,目的是打通供应链,将经验和能力从上游像瀑布一样一点点往下游浇灌,这样整个工业体系才能一点点的实现打通。
达索系统针对不同行业,有着上千种的建模手段。企业通常会选择其中的几十个建模工具进行匹配,再选择相应的工具进行仿真和生产制造,构成整套解决方案体系,形成行业中的最佳实践,并在行业里复制。


以3D活体心脏为例,我们对患者的心脏进行数学建模以后,再加入物理、生化等各种各样的实际参数,模拟仿真出患者真实的心脏。若该患者要实施心脏支架手术,我们可以把患者的心脏模型和数据提供给支架厂商。达索系统已经与北京阜外医院和上海儿童医院等医院进行合作,在医疗行业形成了3D活体心脏的最佳工业实践,然后在行业中做复制。在医疗行业是这样,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行业也是这样。
胡春民:制造企业之所以数字化转型,目的是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现在很多企业还要通过数字化实现节能减排,达索系统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张鹰:工业软件是企业绿色转型的“加速器”。针对绿色节能减排,中国制定了具体的指标和路线图,要达到指标就要进行“描述”,以此量化和管理企业行为。靠什么“描述”?靠软件和数字化来“描述”。一旦有了模型,就能把减碳目标通过统计、规划、设计、仿真呈现出来,就能预先知道使用不同材料、不同设计方式的减排情况,制订最优方案。
例如京雄铁路的建设。在铁路建造前,达索系统与中国铁路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了一套数字化铁路方案,将开山、修路等过程做仿真模拟,推演出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方案。交付环节采用数字化评审,不再用图纸归档。最终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三维数字化智能管理,创造出智能高铁的“数字孪生”,既实现了对设备、线路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

达索系统已经在工业体系的算法软件中,最大程度地把每个方案的碳排放量统计出来,减多少、材料少用多少,都能标注清晰。这不仅是我们最近一个很大的飞跃,整个行业都在沿着这个方向前进。
胡春民:与SAP、PTC、西门子、GE等全球几大工业软件厂商相比,达索系统有什么优势?谁是达索系统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张鹰:在工业领域,每家企业都有各自的分工和特长。像建设铁路一样,有的人是修轨道的,有的人是生产列车的,有的人是做列车装饰的,分工不一样。工业软件也是同理。达索系统主要做四个维度的工作:一是建模,我们对各种各样工业场景进行建模;二是仿真,我们有大量的仿真工具;三是除了仿真、建模,还有运营管理、生产流水线等各类软件体系;四是协同,并行工作的时候需要协同。
可以说,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达索系统一直在推动工业领域的创新,让工业制造从二维、三维走向全生命周期的平台化协同。我们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得和自己比,要跑得更远、更快,这样客户才会跟着我们,和我们进行长期合作。否则波音为什么会跟我们签30年的合同,空客跟我们签了20年的协议。就像苹果公司一样,每年推出新一代产品,他的竞争对手是他自己,这和我们是一样的道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达索系统张鹰:达索​最大突破是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