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小记5
本帖最后由 dhf654 于 2022-8-28 13:07 编辑前些日子疫情刚过,工作机会比较多,把工作又换了一次,这次能摸到2W的边了。 上一家公司产品利润还可以,正常发工资是没问题的。只是老板控制欲太强,什么都想自己控制,感觉格局不够大。我一个项目是刚入职不久接手的,当时去客户那里做实验,坐地铁过去来回四个小时,经常和客户那边做完实验回来都晚上九十点了,没人愿意去,就我一个人过去,客户那边经常两三个人在现场,遇到各种问题,各种解决,看到成功希望的时候,销售跟我说老板说我这种做法不对,我不应该直接和客户接触,应该通过销售,我当时心里就万马奔腾。但是想想我尽力做这些其实就是为了涨经验,让我把事情做成就行。后来我就让销售和客户接触,客户那边都是技术人员说什么,销售都听不懂,后来销售找我们主管和客户接触,我主管再找我,我主管也是也很无奈,他手里的活够多了,本身二十人的公司。 当时就觉得这个公司应该呆不长了,可是上家公司就呆了十个月,这家公司呆的时间太短的话对以后找工作影响不好,而且这两份工作基本都是面试一两家就定下来的,导致后来进来之后不久就感觉不适合。这让我想到了八爷讲过的老虎出国的故事,感觉和我进京的行为心理很像,从小地方来和北京的工作内容脱节,眼界和阅历都不够,感觉给一万就很多了,时间长了才发现这些公司一般都是利用加班赚取剩余价值的公司,技术含量不高;1.5W有些技术含量,但是也得靠劳动强度补充;2W以上公司有资源有平台应该可以干点有技术含量的活了——我自己总结的不知道对不对。出国的老虎应该能力是有的,出国之后才发现自己嫁的人太普通,所以根据自己眼界和能力的增长换大树。 自己有心思找工作之后就开始注意工作机会了,而且心态也放的比较平和,觉得这份工作,老板懂技术只是管理有些混乱,能忍得话还是忍够一年。期间看了一家传感器企业,企业的产品很稳定,由于疫情期间可以替代一些国外产品,订单增长了,过去做研发,因为我以前来京之前是做相关岗位的所以很心动。工资能到2W,但是要求每天加班到晚上八点,大小周,这个有些接受不了,纠结了两天,期间问了在IT行业经历过大小周模式的朋友,也询问了八爷,都不建议去,所以就给拒了。后来疫情爆发,居家办公,进来的项目也聚减,我当时担心公司撑不下去,因为公司年前的年终奖一直没发,我当时还想公司万一不行,我也不能赖在公司。期间看了一家儿童无动力游乐设施的的公司,公司主要做高端国际学校的游乐设施,公司需要结构方面的人,说好多非标结构设计院也解决不了,工资也给到接近2W,对儿童教育的理念我也非常赞同,当时给我介绍公司产品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有这些东西,我带娃的难度将大大降低——有钱真的很重要。但是感觉这个行业比较窄,发展受限,所以考虑再三没去。 六月底疫情结束,公司不仅满额发了当月工资,还发了年前的年终奖,感觉公司还不错可以继续呆。后来疫情过后公司就开始扩招人,搞融资上市,我渐渐懂了公司不是没钱,是想压我们半年年终奖,怕过年领了年终奖就走了。后来一个项目由于执行了新的流程让销售去和客户联系,一个产品经理和客户沟通技术,然后和我说设计要求。销售不懂技术,产品经理负责所有项目和新进项目——将近二十个项目,而我们手里一般四五个,然后客户那边也不是很懂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这个时候和客户沟通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让客户明白他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我们才能细化方案。结果一团糟,客户那边意向减弱。老板把销售,产品经理,我部门领导和我叫到一起,一开始想让我背锅,我据理力争,我们领导也帮我说话,后来产品经理选择了背锅,当时就心理很不舒服,下定了必走的决心。 后来疫情过后,放出的岗位就多了,面了好几个公司,最后感觉现在现在这个公司和我的职业发展,薪资,工作平台都比较合适,最后公司也给了offer,然后就和上家公司提离职,办理项目交接,趁离职和入职的空挡给自己放了个小假。总结了一下,上一家公司的老板还是不错的,自己懂技术,在京奋斗了多年有了自己得事业,对员工还是不错的——有些时候不能太苛责老板。但是一是存在管理上的短板,这也是技术人员的通病,二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享受红利,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利润。这样也无可厚非,确实创新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的,往往还不一定能成功。这种经营模式对于老板来说还是比较稳妥的,但是对于员工来说,发展就受限了,工资不能提高,人员流动性就变大。 现在的公司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同事之间和工作环境都比较宽松,上下班不打卡,不强制加班——但是不加班是不现实的,尤其新入职。试用期发全额工资,工作流程也比较顺畅。在项目中还听到了飞轮和涡扇等词汇,虽然我们只是对它们的辅助工作,但是感觉这些东西终于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自己感觉如果能力胜任的话,应该在这个公司工作时间比较长了。 回顾这两年从刚开始进京的颠沛流离,到现在的逐渐稳定,这应该是必须经历的。还好期间有八爷的指点和坛友们的建议,让我这个过程少经历了很多挫折。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过在京工作好多年落寞回乡的,或者在底层公司来回跳的。想想我之所以挺下来还是因为八爷这么多年的教导熏陶——看八爷的帖子也一晃十年了。这两年感觉在北京其实八爷也是属于小众思想,多数活法还是八爷说的老汉人的想法,少出力,多拿钱;少担风险,多拿好处。即使我现在的公司技术沉淀也不是很丰厚,只是在一个行业站稳了脚,另外努力去解决一些行业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已,所以也没法特别安逸。另外就是这些年其实也挺懒散的,八爷说的很多东西都是浅尝辄止,现在明显感觉学的东西不够用——真是你学的只要够多,想挣这些小钱根本不是问题。 另外就是北京的资源项目足够多,节奏快,想想我在小地方每天也就四五个小时就把活干完了。现在每天估计都满八小时,还得加班。再加上周末还得回家陪老婆孩子,身体明显感觉吃不消。这个月疫情缓和就每周末都跑家,感觉休息不过来,直到这周疫情紧张才周末没回家,才有时间休息总结一些。身体,家庭,事业,金钱,真是有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慢慢理解了八爷说的体力的重要性了。现在感觉有些混乱了,接下来得想办法慢慢理顺这些了。
现在我劝身边的人,没三万就别动了,太折腾,攒攒,然后拔起。
大侠加油,现在能干活的人少,越来越少,你会成大拿的。 还没进外资? 非标结构那段,弹力没过关吧?
俺也一样,也心虚。:lol
八爷这方面强在什么地方?
理论,弹力肯定熟练,
应用,船舶结构和飞行器结构,肯定念完了,但实践得应该不多,
冶金上的重载设备,则耍得上下翻飞。 年轻,有无限可能。
非常不错,这就是说的上道儿,京城收入高,过几年,啥可能性都有,多少万都有可能, 风阻这块好多的参数都是试验出来的,比如风力矩系数、水平/俯仰风阻系数,不同形状都不一样,不知道大侠的公司是怎么测的参数,还是借鉴一些经验公式
恭喜大侠啊,找到了玩结构和流体的大公司,我还没找到适合我的窝,一起加油: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