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暂不支持手机 eSIM 原因浅析
eSIM 源于车联网,在汽车出厂前嵌入 SIM 卡,后续可 提供码号下载、运营商切换服务,目前正逐步向个人电子消 费产品蔓延。eSIM 主要特征为贴片及空写,封装方式一般采用 SMD 贴片封装工艺直接焊接在终端的电路板上,也可以将 eSIM 芯片内置到传统可插拔式 SIM 卡中。eSIM 技术标准分为物联网 eSIM 标准和个人消费电子 eSIM 标准,两套技术标准独立发展,两套平台分别支撑。 目前已开展 eSIM 运营的运营商均建立了两套独立平台,分别支撑个人业务和政企物联网业务。
目前工信部批复了“一号一终端”和“一号双终端”两 种业务,仅适用于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不可应用于手机,并 纳入“一证五号”管理范畴。
“一号双终端”业务定义:两个终端使用一个号码。例 如将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和在用的手机号码进行绑定(绑 定后手机即为“主设备”,智能手表即为“副设备”),用 户拨打电话或者接听电话时对外都显示一个号码。当用户在 户外跑步未携带手机时,就可以通过佩戴的智能手表来接听 电话。
“一号一终端”业务定义:为 eSIM 设备提供远程新入 网写卡服务,用户在线选择一个新的号码,通过远程写卡的 方式激活,eSIM 设备就可以用来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等。
从 2018 年试点至今,三家运营商 eSIM 业务合计规模不 足百万。eSIM 业务发展缓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 用户层面看,使用场景较少。一号双终端业务的主要使用场 景是“在户外、且不方便携带手机”,例如在户外跑步锻炼 时,属于非刚需业务,目标客户较少。二是从运营商层面看, 一线发展积极性不高。由于 eSIM 不算新增指标,且占用一证五号名额,推广 eSIM 业务而会影响地市新增份额,因此地市公司不愿意大规模推广。试点阶段 eSIM 业务免费,营业员没有积分,合作渠缺少酬金激励,一线人员也没有发展动力。
相较于 SIM 卡, esim 芯片在信息安全方面管控风险更 大。在中国,管控 SIM 卡,仅需管控好三大运营商就可以了;而管控 eSIM 卡,需要管控几百甚至上千家终端厂家, 并且终端厂家包括外资、股份、私营等多种性质,管理难度 较大。eSIM 对国家信息安全也存在威胁(如苹果 eSIM 手机 点对点通话可以对语音和信息进行加密)。故工信部要求运营商 eSIM 业务需进行申请,由工信部进行业务安全评估, 批复后方可开展。目前,工信部暂未批准开展手机 eSIM 业 务试点工作。
苹果主推 eSIM 支持用户可以自由的在各个运营商之间 切换,这比携号转网更方便,运营商需要重新设计运营流程 和计费模式,维系客户难度加大。更重要的是,用户不可能和多个运营商分别结算,必须有一个平台去和其他的运营商结算,这个平台就是手机厂家,未来用户的话费将直接交给手机厂家,这不是主流运营商所期望看到的结果。
eSIM 技术上没有难度,但是需要考虑成本门槛,精确 评估市场容量。在政策不予许、运营商不支持、利润不能得 到保障的情况下,现阶段国内手机厂商更愿意对穿戴设备的更新迭代进行投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