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横扫农村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国内以县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所)为基础,构成了农村的三级卫生保健网。基层卫生机构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将决定农村地区是否能最大可能降低重症率、病亡率,实现“新十条”发布后第一波疫情冲击下的平稳过渡。 据了解,目前,乡镇卫生院不测核酸,也不做抗原,除非特别要求,才给做一个。
“没必要做,基本都是阳性,一做一个准,浪费抗原。”在老家卫生院工作的朋友说。
现在,如果有发热病人就诊,卫生院能做的就是开药或者输液,输完液就赶紧回家,不能住院。
“害怕院内感染,也怕出现别的情况,更关键的是,卫生的床位容量根本住不下。今天一上午来了百十个病号,你说怎么办?”
凡是来看病的有发热症状的病人,都只是按照“感冒发烧”治疗。
根据介绍,一般出现发热的情况,就是在家吃药,只有病情严重的、或者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实在是在家里扛不住了,才到医院来就诊。
即便这样,据不完全统计,就诊量依然是平时的至少两倍以上。
不仅仅是卫生院,村里的诊所也都爆满。镇上的一个2200人的村庄,分为前后两个队,只有两个村级诊所。有的发热病人没有办法,只能骑车十多里地来到镇上的卫生院看病。
农村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各种药品的供应也处于物流链的底端。目前,乡镇药店主要售卖的药品都是一些中成药,以及安乃近、APC等药品。价格贵不说,一些药的效果不好,一些药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由于缺乏宣传,很多人在买药之后,并不具备用药指导。
另外,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为主要常住人口的农村,很多家庭也并没有买药储备的意识。在感染高峰到来之后,卫生院、诊所爆满,一些没有药品的病人只能靠自身抵抗力硬扛。
本来就被忽视的农村疫情形势更加严峻了。
很多子女在外打工的家庭,开始选择在父母、祖父母发烧之后,把他们接到城市。
“烧了几天了,吃的药也不管用,就接到郑州来了。”
这是在郑州工作的一位朋友,老家是商丘的。自己和郑州的家人已经阳了一遍,在得知老家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生病之后,连夜回家把他们接到了郑州。
“在这有暖气,我备的也有药,比在老家好多了。”这位朋友说,对于已经上年纪的爷爷奶奶来说,在老家,如同“等死”。
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
虽然城市里也缺医少药,但是相比农村,情况还是更为乐观。在农村,买个药也不方便,有的需要骑车冒着严寒跑个几里地十几里地。看病更是只能靠村医、以及乡镇卫生院,如今也人满为患。
在城市里,求生的资源和机会更多一点。
这次的突然放开,给农村一个措手不及。本来都缺乏的药物储备,门诊床位,以及就医宣传用药指导等方方面面都面临挤兑。农村人口基数大,而且大都合族群居,加上临近春节,集会密集,一旦传染基本都是以村镇为单位。
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以及乡村卫生条件的落后,让本来平静的乡村成为了病毒肆虐的温床。
这次最惨的又是农村,毫无医疗资源和条件,并且农村人
也没有医疗常识,甚至连发烧和感冒的药也没有。大多数
老年人,常年蛋白质摄入也不够,免疫系统也不行。 本帖最后由 库卡2018 于 2022-12-27 10:31 编辑
我丝毫不觉得奇怪,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是农村的防护意识太差了,基本不戴口罩,不知道是不是宣传的原因,压根没把病毒当回事,明知道对方阳了还聊天,阳了的也到处串门,病毒如入无人之境,如果不是农村地广人稀,都阳十回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