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和苹果都在搬产能
苹果AirPods中国制造商歌尔(GoerTek)副董事长 Kazuyoshi Yoshinaga表示,苹果的中国供应商将产能转移出中国的速度恐比预期更快,预计高达9成的苹果供应商正思考是否要将产线外移。根据美国财经媒体报导,歌尔负责越南业务的副董事长Kazuyoshi Yoshinaga受访时说,从上个月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很多客户询问歌尔生产线什么时候可以搬出中国。他强调,多数中国科技制造商都面临同样的压力,相信有90%的公司正考虑要将产线移出中国。
外媒先前估计,苹果要将10%的产能移出中国可能需要花费8年时间,不过Kazuyoshi Yoshinaga直言,产能转移的速度将比原先预期的更快。
目前越南厂是歌尔在中国以外唯一的生产基地,歌尔预计,3年内越南的收入将占其全球收入的一半以上。报导指出,歌尔将在越南投资2.8亿美元新建工厂,同时考虑在印度扩张。
值得关注的是,手机大厂苹果逐渐转移制造重镇到印度,印度贸易部长Piyush Goyal先前透露,苹果希望把在印度生产比重提高到25%,远比目前的5%~7%左右还要高,DigiTimes Research预测亦显示,到2027年印度将占iPhone总产能的50%。
富士康正传出将在印度展开大规模投资计划,将员工人数增加两倍,以提升 iPhone生产速度。此时中国深圳富士康工厂传出开始搬运设备,更称工厂内来了很多印度人参访,目前官方尚未回应。
推特账号“墙内之音”发出影片,称是在7日深圳富士康搬迁了许多设备,将要运到印度与越南,有许多供应商也跟着搬走。同日,另一部影片表示,深圳富士康来了许多印度人参访。
同时也有账号发文表示,近期深圳富士康通知各劳工中介,3月底清完临时工,同时鼓励正职员工请假,拆除八条流水线。另外,这两天来了不少印度人来深圳拆迁设备!
此消息来源尚未受到官方证实,但《华尔街日报》有报导富士康将考虑外移工厂量能的消息。
《华尔街日报》报导,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将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钦奈附近的现有工厂扩大 iPhone生产量,同时在卡纳塔克邦考虑新建生产设施。另一些消息人士称,富士康正在考虑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设立一个新的生产设施,并为其半导体业务设立一个碳化硅制造厂和包装厂。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也在近日访问印度,拜会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与走访各城市。官方表示,刘董事长分享鸿海在印度的布局与发展,未来也将持续在印度打造生态系统,与当地创造分享、合作与共荣的模式,深耕在地经营。
自2019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后,美国加紧对中国科技产业实施技术管制,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厂商开始逐步将大陆的供应链转移出去。近期最受关注的是智能手机供应链大批转向印度,而现在连笔记本电脑供应链也快速向越南转移。
据《芯智讯》报导,过去笔记本电脑供应链在完整度、成本与庞大人力需求考量下,被认为打造中国大陆以外的第二供应地的难度很高。但是近两年来上游品牌客户分散供应链风险的态度明确,下游代工大厂除广达外,大部分都进入了越南进行布局。这也使得原本当地供应链不完整,生产也难有规模经济效益的情况开始有所改变。另外,运输成本占比不高的连接元件厂,态度也从观望转趋积极,成为加速越南笔记本电脑供应链成形的新浪潮。
报导引述市场调查机构集邦科技预估称,今年全球会有20%的笔记本电脑来自越南制造。业界认为,随着供应链分散成为笔记本电脑品牌大厂的共识,上下游零组件厂商也必然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对于其他东南亚国家来说,越南在笔记本电脑制造方面优势更高,除代工大厂的移转外,还有合理的人工成本与相对较高的劳工素质。
据统计,本来在越南就有生产基地的台企连接元件厂,很多厂家在当地设厂已超过10年以上,而且都能稳定获利。在终端应用部分,较早前去发展的台企除了一部分供应当地邻近市场外,不少也将越南厂作为中国大陆生产基地的上游加工或备援,功能似乎是将人工最密集的产线段移往越南制造后,再送回中国工厂加工。
随着越南成为全球第2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趋势成形,一些台商也陆续投产,并配合对美系品牌厂的供货。外界认为,除手机应用配件外,会有愈来愈多的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供货出自越南。
报导指出,近半年更有不少厂商计划扩大在越南的投资计划,其中友达、鸿海都投资台币10亿元以上,外界猜测,鸿海扩大投资越南应该是为了MacBook及iPad的产能需求。近期也有其他相关业者组团赴越南评估设厂可能性,预计未来一年将有更多业者投入。
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大量中国的服装订单被取消,转移到全球第二大服装加工出口国孟加拉国。
孟加拉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Ahsan H. Mansur表示,孟加拉有望超越中国,成为欧盟的最大服装出口国。
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前九个月,孟加拉对欧盟的服装出口额达194亿美元,年增幅近42%。而中国为255亿美元,仅成长约22%。
《日经亚洲》2月17日报导,欧洲涌向孟加拉的成衣订持续上升,成衣制造商贡献孟加拉GDP近五分之一,占出口收入的80%以上。
许多欧盟买家找孟加拉制造服装,其中包括国际品牌H&M、Zara、Primark、G-Star Raw以及Marks& Spencer。
之所以欧盟欧盟买家看好孟加拉,这于孟加拉拥有的两大优势有关。
其一,孟加拉国有将近1.7亿人口,拥有相当大的潜在劳动力;其二,孟加拉出口到欧盟市场享有免税和免配额进入所有欧盟市场(武器和弹药除外)的约45个发展中国家之一。
相比之下,中国出口商必须缴纳关税。
孟加拉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Ahsan H. Mansur表示,孟加拉与中国出口欧盟的比例接近,有信心在4至5年超越中国,成为向欧盟出口服装的最大国。
Mansur表示,中国已将重点放到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等更高价值的商品上,服装业受到了冷落。
孟加拉至少有4,600家成衣加工厂,从业人数约410万人,孟加拉加工制作的成衣大多出口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再由这些国家的零售商出售。
在中国,受前三年清零政策的严重影响,中国的服装加工出口业严重萎缩。国内服装圈有个说法:全球服装看中国,中国服装看广州,广州服装看中大。中大是指中大纺织商圈,位于广州中山大学南门对面,占地约5平方公里,曾有商户近2万,商品种类数以十万计,是广州制衣产业链的核心。
据网易去年底报导,中大纺织商圈是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制衣行业的缩影,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中低端女装在此加工生产。
在2020年疫情爆发前,中大纺织商圈内有59个专业市场及近2.3万个商户,直接从业人员多达7.4万人。经营服装面辅料超过10万种,年交易额估算超过2000亿元(289.72亿美元),囊括了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
然而,受疫情封控的影响,中大市场过去三年来多次被封闭,市场多次处于静默状态,所有批发、物流暂停。这种情况也给周边的服装市场带来相应影响。
广东白云区服装店老板杨凯(化名)3月5日说,三年防疫,尤其是清零政策,整个城市都静止了,服装生产的供应链断了。
造成企业倒闭,工厂关门,生产订单丢失,大批人员失业。很多外企撤离中国转向东亚国家。
“我们这巷子的店铺一排排的都关了,国外订单没了,国内订单又不多,昔日繁华的城中村,现在彻底凉了。尽管放开了,可是订单没有了,一点都看不到希望。”杨凯说。
万恶的西方资本家夹着尾巴跑路了,我们即将跑步进入共惨猪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