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3-3-28 18:07:17

四大国内分部的前程





华融是央企,是1990年代为解决国有银行的坏帐问题而创建的四家实体之一。财政部是其最大股东,2021年,华融发布2020年度报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1,029亿元。
2021年1月5日,华融的前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被以贪污和受贿等罪名判处死刑,随即于1月29日执行死刑。


德勤跟普华永道、毕马威和安永并称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总部都位于西方国家。其中,德勤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普华永道和安永的总部在英国伦敦;毕马威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四大会计所为许多国际知名的上市公司和私人公司担任财务审计。99%的富时100指数企业及96%的富时250指数企业的审计业务均由四大会计所负责。
在中国,四大会计所也占据了审计行业的大半江山。比如对央企的审计,普华永道审计了7家,安永审计11家,毕马威3家,德勤3家。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四大”2021年在中国业务收入录得206亿元人民币(约30亿美元)。


然而多年来,四大会计所在中国的分部却以数据保密为由,拒绝向美国证监会提供在美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为央企账目造假保驾护航。
2012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另一家美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关联公司提起了行政诉讼,因为它们拒绝出示涉嫌会计欺诈的九家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2015年2月,美国证监会对拒绝出示文件的四大会计事务所中国分部实施了制裁,每家会计事务所各支付50万美元以求和解。
从将华融的亏损怪罪于德勤,以及从美国证监会指责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拒绝交出审计底稿,“不难看出,‘四大’与中国企业的‘深层次跨线合作’由来已久,而且跨度比较大、深且广。”
更严重的是,本应是“守门人”的审计公司还在与被审计公司串通作弊。


据新京报及财新网等多家中国媒体报导,2021年2月,德勤一名雇员在网上举报德勤审计违规。该雇员在审查红黄蓝教育的财务记录时,发现审计报告中的金额与实际收入不符。但审计项目的一名成员告诉他“不要那么小心,随便填数字就行了”。
举报人还发现,红黄蓝旗下子公司列出的大部分管理费用实际上是公司高管及其子女的海外购物和费用,例如为创始人在纽约的孩子支付的高尔夫学费。
举报人表示,为了防止假账曝光,在红黄蓝赴纽约上市前的审计中,德勤的一名合伙人决定将管理费用定义为不需要详细审查的会计项目。
举报人说,负责红黄蓝审计项目的德勤合伙人收受红黄蓝价值数万元的美容院礼品卡,并大幅增加红黄蓝的审计费用。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在红黄蓝上市的2017年,红黄蓝的审计费用从2016年的24万美元飙升至152万美元。
在德勤的精心掩护下,2017年9月,红黄蓝得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然而很快,该公司的劣行就曝光了。当年11月,红黄蓝旗下幼儿园发生儿童性侵事件。
美国华尔街老牌律所Pomerants LLP将红黄蓝告上了纽约法庭,指控红黄蓝对公司的业务、运营和合规政策做出了实质性的虚假和误导性陈述,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美国证监会察觉到德勤的“监守自盗”行为,2022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德勤中国分部在审计在美上市公司的过程中未能遵守美国基本审计要求。
德勤多次要求客户自己选择样本进行测试,自己准备审计文件,却谎称对客户的财务报表已经进行了必要测试,美证监会因此对德勤中国分部处以2000万美元的罚款。
六个月后,德勤又收到2.1亿元人民币的天价罚单。


彭博社报导说,政府要求国有企业逐步取消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同,国有企业,尤其是那些涉及先进技术的企业,被当局告知要使用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当地审计师,以支持当地审计行业和“保护国有企业数据”。
曾经倾力为中国公司赴美上市保驾护航的“四大”,为何如今反成为打击目标?黄大卫分析说,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四大”协助中国企业财务造假,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回避”美国证监会审查、方便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割韭菜”的“功劳”,也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既然美国证监会已经对德勤北京办公室处罚2000万,意味着美国已经确定而且掌握了德勤的问题。
“德勤的‘历史价值’已经到头了。未来要德勤‘单方面帮忙’变得不再现实。”
此外,四大会计所看来都是欧美控制的。尤其是美国高举《外国公司问责法》之剑,于2022年8月逼迫签订城下之盟,允诺交出在美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允许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进行符合美国标准的检查和调查,这无异于给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戴上了紧箍咒”,四大今后无法再配合指令行事。
自去年9月PCAOB对中概股开始审查以来,约60间在香港上市的国企和民企更换了会计所,包括房地产公司远洋集团及其附属公司远洋服务。
黄大卫认为,这意味当局希望在非核心领域可以继续得到国际投资,而在核心经济数据方面得到“自己的话语权与控制权”。
意图摆脱欧美控制,因为如果它能找到这个问题的“微妙平衡点”的话,在安排特定企业“出海”方面就可以控制自如,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大国内分部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