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格局 把握主动权
4月15日,《求是》杂志刊登了习的文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是1月31日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讲话的一部分。文章再度定调“内循环”,承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章称,“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大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得不接受供应链移出中国的现实,但文章没有提及这一变化是因何产生的。
文章也没有提到,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的最大特征,美国正全力切断流向中的资金、技术,防止被利用来对抗美国。
俄乌战争加剧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担忧,越来越认识到在台海可能开战的巨大风险;除了“内循环”、“自力更生”,也就没有其它路可走了。
文章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于2020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现在“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意义的认识是越来越深刻、思路越来越清晰了。”
文章称,“必须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经济“必须内部可循环”;“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
对外宣称,坚决反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脱钩断链”,实际自己却在主动“脱钩断链”,生怕外部冲击导致崩溃。
4月15日,《人民日报》转载了《求是》的这篇文章,还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文章称,“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要“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才能始终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求是》文章称,两年多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调研情况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求是》文章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补上“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经济循环畅通”;
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
国际供应链离开后,不但带走了订单,也造成了中国内部产业链的重大缺失;
想要经济“内循环”,还得重新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
文章列出“内循环”的第一条措施是,“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和可靠性”;
“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
文章称,要“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文章提出的“内循环”第二条措施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文章提出的“内循环”第三条措施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文章提出的“内循环”第四条措施是,“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
“乡村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文章提出的“内循环”第五条措施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建强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呵呵 这就是水平...
看着吧啥都说了...
其实吧啥又都没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