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牺牲品
《南德意志报》评论认为,中俄两个大国正在形成一个针对民主世界的防御性联盟。尽管中国与俄罗斯越走越近,《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指出,乌克兰还是一直等待着习的电话。题为“中国的战略牺牲品”的评论开头写道:“中乌双方的关系曾经相当密切,在1991年,中国是最早承认乌克兰独立的国家之一。2011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前往基辅,中乌签署双边合作协议。
2021年此协议签署十周年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领导人习通了电话。当时泽连斯基还向习表示希望乌克兰成为‘中国企业通往欧洲的桥梁’,但也这是他们至今最后一次通电话了。”
文章指出,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基辅一直在等待习的电话。“上周在习近平前往莫斯科与普京会谈前不久,中乌两国外交部长还通了电话。但泽连斯基本周二表示,仍尚未确定与习近平谈话的日期。”作者认为,事实上对乌克兰打胜仗一点兴趣也没有,因为除了可能导致普京下台之外,还有可能强化西方的力量。
中国和俄罗斯的感情升温,“但在谈到北京时,泽连斯基继续保持谨慎。对于中国在2月底提交对俄罗斯友好的‘12点立场声明’,泽连斯基说他在其中发现了一些‘不那么糟糕’的东西。他指的是尊重‘领土完整’这一点在此份文件中被概括地表述出来。”评论作者表示:“这位乌克兰总统没有向北京关上大门,可能也是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国投资者。
毕竟如果有一天在战争结束后必须进行重建,人们无法确定到时谁将在华盛顿执政。”
《南德意志报》刊登的评论文章“xxx的危险世界”分析了普京和xxx两位“专制者”的不同之处。
作者也认为,民主和专制这两大对立的阵营已经形成了
文章写道:“三天时间,两场国宴,一个世界观:在xxx访问普京之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显然在21世纪的实际塑造斗争中扮演了次要角色。
……人们从这次隆重上演的会面中得到的启示显而易见:中俄两个大国正在形成一个针对民主世界的防御性联盟。
他们借由政治意识形态展示力量,其目标不仅仅是朝向美国,更是自二战以来所塑造的国家世界的秩序理念。
因此,欢迎来到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纪,来到xxx的世界。”
作者指出:“与xxx相比,普京是一个狭隘的意识形态主义者,……,而xxx的世界观则更为长远宏大。
他具备了专制者的所有特色:其野心是基于一个超越个人的目标,在内政方面确保长期对权力的掌控;在国际层面则希望消除现有的全球秩序以及国家、法律和人文主义方面的西方影响。
中国模式是专制的,它的核心是让强者更强并且削弱一般人的影响力,自由的尺度不是由民主法律或个人本身决定的,而是由领导层决定的。”
“中国战略的特点是试图掌控并且重新解释秩序语言:例如‘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以及所谓的乌克兰和平计划,这些都是国际关系常见的关键词--
但就其内容而言,它们与西方的价值观及其法治理念,尤其是人权,是截然相反的。”
评论认为,中国可能借此在乌克兰问题上要求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但对主权的定义却有利于俄罗斯,并且支持其战争理由。
作者在结尾指出,xxx将美国视为最重要的对手,他担心如果俄罗斯战败后崩溃了,美国的包围战略将使得情况变得危险。
而在华盛顿方面,“对拜登政府来说,一直都很清楚,乌克兰战争最终也将考验美国对中国的决心。”
英国《每日邮报》27日报导,乌克兰内务部长顾问Anton Gerashchenko当天27日在推特上披露,据信普和xxx峰会期间的“主要谈判议题”之一是,如果普京失去权力,他的安全问题。
格拉申科表示,如果普京被罢免,他们达成的交易将帮助这位俄罗斯领导人逃往中国,并签署“不引渡协议”。这意味着,当局不会将他送往国外,就其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犯下的战争罪指控,让他接受审判。
一些分析人士还将这次会议解读为xxx在双边关系中拥有更大权力的证明,北京帮助俄罗斯摆脱了入侵后西方对莫斯科经济实施的制裁。
24日,审判前塞尔维亚总统Slobodan Milosevic的首席检察官Geoffrey Nice爵士告诉“天空新闻”,逮捕令“极其重要”,普京被“贴上罪犯的标签、以及那样对待”,很可能会激发政权更迭或“鼓励更替进程”。
最新一期«快报»周刊的社论文章对此特别提醒警惕中俄靠拢所意味的危险,认为不能低估中国利用伙伴国,去削弱西方的决心。
文章指出,乌克兰战争之初,很多人都以为所谓中俄友谊无上限会因为俄罗斯挑起战争而难以为继。
但事实证明,恰恰相反。中俄贸易大幅增长,北京没有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并接应了俄罗斯的宣传,指责美国和北约应当为这场冲突负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需要俄罗斯,去迎战两国的共同敌人——美国。
文章写道,不应当低估中国对美国主导世界的强烈排斥。
欧盟安全研究院中国问题专家Alice Eckman指出,自毛时代开始,中国政府的反西方言论还从未如此严厉。
社论指出,中国与伊朗改善了关系,也加强了它对中亚地区以及一些其它“南部“国家的控制,试图组成一个反西方大家庭,塑造一个新的国际秩序,维护自己的利益。
文章引述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赵通指出,中国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以便能公开反对美国的普世价值言说和西方政治体系,展示西方政治体制并不比非西方政治体制更多。
文章就此评论指出,对于民主与自由来说,这不是个好消息。
«快报»周刊也特别刊登长篇文章,梳理不断推进的中俄关系,强调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所谓中立只是一种表象,中国对俄罗斯不明说的支持是出于应对美国以及台湾议题的战略考量。
4月26日xxx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这也是双方首脑在俄乌战争爆发以来,首次通话。
在此之前,卢对媒体表示,苏联加盟共和国在国际法上没有“有效地位”,此言一出,在欧洲各国引发轩然大波,谴责卢的言论歪曲了波罗的海国家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历史。
面对卢制造的这场严重的外交危机,在俄乌战争一年多后,xxx首次与泽连斯基通话。在此之前,他已经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达成多项协议,但始终未表达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谴责。
与泽连斯基通话时称,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并称中方“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等等。
对此,纽约飞天大学副教授、历史文化学者章天亮日前分析,“劝和促谈,那纯属瞎掰,俄乌双方都不会买账。”乌克兰要收回克里米亚,而普京一场战争“不但没有占据乌东四州,连吞下去的克里米亚都要吐出来,这普京怎么能接受呢?”
“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章天亮认为,“这对于乌克兰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胜利,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北约国家的一次军援。”
“虽然这些话了无新意,但对于乌克兰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乌克兰不指望你做什么,而是什么也不做就已经很好了。”
章天亮表示,“乌克兰最担心的、其实也是欧美最担心的,就是向俄罗斯援助致命武器。
事实上,只要不打核战争,中俄联手也干不过北约。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一旦越过这条红线,欧美就一定要强硬回击,包括进行制裁和产业链加速脱钩。”
因此,他分析,说的不“拱火浇油”也就暗含了不会援助俄罗斯致命武器,不会跟俄罗斯结成军事同盟的意思。
剩下的问题就是俄罗斯了。只要俄罗斯不动用核武器,俄罗斯的失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主任郑钦模26日分析,这一次通话显然是中主动,必需要修补卢对中欧关系所造成的伤害。
“卢在访谈中早已泄漏的真实意图,是骨子里甚至不承认乌克兰的主权。”
郑钦模表示,至今仍不承认俄罗斯为侵略者,不催促俄罗斯撤军,甚至不称此次的俄乌战争为“战争”,支持俄罗斯的立场不言可喻。
郑钦模也表示,xxx主动与泽连斯基通话,也透露出俄罗斯在战场处于不利的局面,俄国精锐部队在乌克兰战场几乎要消耗殆尽,而西方军援的主战坦克、战机及训练的战士已然到位,乌克兰准备已久的大反攻即将展开。
26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说,已向乌克兰提供1550部装甲车和230辆坦克,“训练和装备了超过9个新的乌克兰装甲旅”,帮助乌克兰从俄军手中夺回领土。
本月初,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三天,传出要联手推动俄乌和平会谈。马克龙曾跟泽连斯基讲,说他愿意在巴黎组织一个和谈,然后邀请泽连斯基。
郑钦模表示,马x会或已拟妥了和平的剧本,马克龙希望透过促成和谈来奠定其欧洲领导人的地位,而x则希望借此分化美欧,并换取欧洲在台海议题不支持美国的立场。
但郑钦模说,“妄想挑拨美欧、分化西欧与中东欧,恐怕也将在卢的‘泄密访问’与拙劣的政治秀中功亏一篑。”
立陶宛总统Gitanas Nauseda4月27日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就算中方可以成为俄乌冲突的调解方,但前提是,必须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
但Nauseda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任何关于(中方)谴责这场战争的消息。”
他说,只要中方迟迟不在这方面采取非常明确的立场,就很难相信它可能是这场冲突中可信的调解人。
Nauseda对德国之声表示,厘清中方是“站在俄罗斯那边”还是“站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边”非常重要。
他还谈到了正在帮助俄罗斯规避西方制裁的传言,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迹象”。
另据中央社报导,德国知名东欧专家、在美国智库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任职的Liana Fix认为,对中在俄乌战争扮演的调停角色,不宜有过度期待,原因是对于改善对美关系已不抱希望,但有意拉拢欧洲,希望看到欧盟和美国疏离。
因此,她判断,这次通话“是演给欧洲看的地缘政治秀”。
乌克兰开始反攻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