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与PPI同步下滑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下滑0.3%,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减4.4%,显示中国经济进入通缩状态,不仅增加祭出刺激政策的压力,也让外界联想到日本“失落的30年”。彭博报导,中国7月CPI下滑0.3%,为2021年2月以来首见,但跌幅稍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负0.4%;7月PPI下降4.4%,则是连续第10个月走低,也比预期稍差;CPI与PPI同时出现负成长,为2020年11月以来首见。
官方表示,去年比较基期过高是CPI下滑的主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分析,随著市场需求稳步扩大,供求关系持续改善,CPI有望逐步回升。
国际货币基金(IMF)对通货紧缩的定义是物价衡量指标出现持续性下降,而从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来看,中国今年上半年已处于通缩状态。
2020年底至2021年初,中国CPI曾一度下滑,当时主因是猪肉价格骤降,但这次物价下降恐怕是外部需求疲软,房产业低迷等长期性因素。
路透报导则说,这是2021年8月以来,首次有G20成员国的月度CPI下滑,让外界担心中国步上19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疲软的后尘,甚或因出口商品价格下滑,国内需求疲软而冲击主要贸易伙伴。
中国银科投资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预计,中国通缩会持续6至12个月,不会像如日本那么久。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7月时表示,中国下半年不会有通缩风险,但疫后复甦需要时间;
也有分析师指出,7月CPI年增率虽然下滑,但月增率0.2%,核心CPI年增率为0.8%,与日本失落的30年相提并论尚言之过早。
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7月核心CPI则回升,年增0.8%。
华尔街日报今日报导,7月CPI年减0.3%,是自2021年2月以来再度陷入负成长。
另香港经济日报指出,由于中国CPI陷入负值,市场议论中国通缩风险。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2季的通膨率出现负数时,即可视正处于通缩时期。
而当通货紧缩已经发生时,消费者可能会去猜测未来的物价可能会继续下降,从而造成延后消费。
长期的通缩会严重影响投资与生产活动,令失业率上升及出现经济衰退,产生恶性循环。
除了物价之外,香港经济日报另点出,中国8日公布的7月出口按年大跌14.5%,进口跌幅扩至12.4%,出口跌幅续创逾3年最大,进口也创6个月最大降幅,反映中国内外需求均面临重大压力问题。
受中国7月份令人失望的贸易数据影响,亚洲外汇市场上大多数货币汇率8月8日都出现下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三周以来的新低。
越来越多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陷入恶性循环。
据投资网站ASIA FX报道,持续恶化的中国贸易形势让许多国家深感不安,它们的货币币值普遍下跌。韩国韩元汇率下跌了0.6%,台湾的新台币跌幅为0.2%,澳大利亚澳元跌幅为0.5%。
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和新加坡元双双下跌0.3%。
作为亚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内需疲软、进口锐减,给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对华出口前景变得过更加暗淡。
其它亚洲国家的货币普遍表现不佳,日元周二下跌了0.6%。受美元走强和工资增幅预期提升的影响,外界预测,日本央行今年开始收紧银根。
印度卢比在印度联邦储备银行周四开会前略微升高,外界预计印度央行将维持利率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设定的8月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565元,比前一交易日的中间7.1380元下调了185基点。
随后,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20关口,围绕7.22波动。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8月8日开盘价为7.2004,上一交易日收盘价为7.1920。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内开盘价为7.2003,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小幅回升。
截至8月8日上午10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2190,日内贬值幅度为0.38%,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2302,日内贬值幅度为0.38%。
洋字码子,哈哈,啥东西啊!问阿拉,CPI下滑,就是侉子都不买东西了,PPI下滑,就是作坊与工厂停了好多,你问为什么?涡糙,这个不许说,通知了,不许扯蛋,现在就是稳中向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