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三好学生拍照,前排左二是张雷,左三是郭晶晶,后排左一是屠喆,右一是田芳,其他人记不清了;P
感谢李爷,篇幅又长,又通透
试着理解下吧,很多都是李爷曾经点到的。
1. 齿轮与轴承都是传递旋转运动的,接触应力是寿命的基础,滚中带滑,把齿轮的齿做成无限小就成了轴承,还是个行星的;同时在高强度的场合,材料可以通用,低碳高合金钢,有些耐腐蚀,可以看美国的三代齿轮轴承钢CSS-42L,抗500°。
2.舍弗勒旗下的INA做滚针特别牛逼,汽车行业用的特别多,当然国内也有光洋,但就不是一个级别。
3.材料的偏析,李爷说过想要避免是不可能的,因为溶解度和温度的分布不均匀问题,冷却有先后,靠锻造可以打透断面,减小偏析是可以的,同时也讲到了粉末冶金,粉末化的烧结肯定能避免大范围的偏析。
3.硬度梯度就是组织梯度,大块的渗碳体比细小渗碳体耐磨,想象下石头与水泥砖;高碳马在低温形成,低碳马在高温形成,且高碳马的膨胀大,所以会有残余压应力。内孔应力难扩散是形状的问题,没法像赵州桥的越压越紧。氮化,很慢,很薄,低碳钢氮化没试过,但是38CrMoAl的搞过,很硬但是疲劳强度不好,因为氮化物是尖角状。
4.滚针也是因为长径比大,容易偏载和偏斜,对精度和变形的要求很高,我现在也要降低要求,增大滚子直径,减小长度,行星排就得大点。
最近越来发现,很多东西没有形成直观的印象,玩东西不熟,希望可以多做几个项目,多设计几个箱子,慢慢向八爷的理解力靠拢 感谢八爷,很受触动。过去有一年在西安做线性导轨和滚柱滑块开发的项目,重载滚动件确实是个痛点,相较于滚珠,滚柱还受制于热处理后的变形、以及磨削批量一致性的问题,磨削后达到合适微观形貌的样品可以影响20%的动态承载能力。当时的原材料先在钢厂工艺部门同步开发,再发往精加工的供应商,反复测试再做C样实验,印象深刻。 杠精来了哈。
现在电车的减速箱有用裸滚针的,有修形,表面也有特殊要求,所谓的傅立叶。高速嘛。
那大的其实也有在用,比如风电的齿轮箱。钢号记不清了。转速不高,傅立叶不要求。修形有要求。
上述修形是指孔和轴。齿是必然有。
大齿,大齿轴不好做,一点点没把控好,就会出问题。
航空轴承,波音的国内维护授权中心在太仓,实际就是FAG的一个部门。那滚子的修形挺厉害。 盘形凸轮,带滚子从动件直线往复运动。滚子转速20000 RPM max, 赫兹应力2000MPa max. 生命周期内不拆换凸轮滚子系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