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年月之流量为王 傻逼众多 表演爱国 轻松变现
既然央视派了记者去现场,并且开了现场直播,说明是得到领导部门、宣传部门同意的,地方也知道是公事公办,往往予以配合。但是,这种微妙的平衡在2024年3月13日被粗暴打破了。记协这次一反常态,发声称《正当采访是记者的权利》,虽然难以界定什么是“正当”和“不正当”,但比起之前的默不作声,记协总算在央视加持下“勇敢”了一次。
几家市场化媒体评论部的同仁也写了评论声援。当然,他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评论的主题也多是围绕“记者采访时保障民众的知情权”。
但问题来了,现在的民众,还需要知情权吗?
从网络评论看,绝大部分网民是不知道知情权为何物的,他们不需要,甚至愤怒的指责记者是“去现场添乱”,推搡他们是保护他们安全,“为了记者好”。
虽然画面显示记者在安全线之外,但在这些人眼中,央视报不报道根本不重要,只需要等一个蓝底白字的官方通报就够了。
至于查清伤亡人数,调查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什么,你竟然想到这个?那你一定是别有用心的南方系,一定是给别人递刀子。
我发现其实过去几年我们都有一个错觉,那就是觉得民众是需要知情权的,记者拼死拼活摆脱各种阻挠做调查报道,是为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
而之前几次重大公共事故,比如江西、河南火灾,是有三联、财新几家媒体做了调查报道。但财新是付费阅读,阅读量可能只有几万,三联自己的公号,阅读量勉强十万加。
算上其他平台的转载,这些深度报道的读者,勉强有几百万。只有这几百万人,还是需要“知情权”的。与其说是保障民众的知情权,不如说是保障精英的知情权。
从门户网站时代到博客时代,再到前微博时代,关注社会公众议题的,实际只有这几百万人。当年的新浪博客,一篇时事类文章阅读能破百万,已经是顶天流量了。
而现在的短视频视频,随便一个小网红发发擦边视频、土味段子,播放量就能轻松破百万。而移动互联网普及出的几亿“新网民”,就是如今骂农夫山泉,骂央视记者的一帮人。
此前博客时代有知识分子痛心疾首的表示,中国大部分人其实是不在网上发声的,他们是沉默失语的,我们该倾听他们的声音,这才是最真实的民众。
现在,他们都有了智能手机,都有了网络账号,都能发言了。他们的真实声音,你们听到了吧!
他们压根不需要任何知情权,他们要听到的是,钟睒睒母亲去世的消息。这下他们欢呼雀跃了幸灾乐祸了。而这,就是过去”沉默的大多数“。
英国威尔斯王储妃凯特原本想藉一张家人合照来消除外界对于她健康和下落的疑虑,却被抓包照片明显经过修改,尽管凯特即时道歉,承认修图,但舆论显示不接受她的说法。
网络谣言甚嚣尘上,阴谋论四起,质疑包括说她是否与威廉婚姻触礁,是不是做提臀美容手术需要更长休息时间,她是否还活着,或者还质疑过去以来,王室发布的官方照片哪一张才是真实未经修图的。英国媒体广泛呼吁王室接受教训,接受每一个人哪怕是王室里面的人,不完美也不要紧,像普通人一样经历酸甜苦辣才是更真实的事实。
据美联社报道称,威尔士王妃的一张被篡改的照片引发媒体危机。
名人都渴望看起来完美。新闻业渴望讲述真相。这两项标准与一张备受期待的照片的发布发生了冲突,这张照片可能加剧了王室公关危机。
英国报纸的蒙太奇画面,上面有威尔士王妃凯瑟琳和她的孩子们的照片,后来因照片篡改而引起了肯辛顿宫的道歉。
周日,资深摄影师Paul Clarke在雨中在泰晤士河上划船时,他的手机开始亮起。
王室刚刚发布了一张威尔士王妃凯瑟琳和她的三个孩子的照片,官方是为了纪念英国母亲节而发出的问候,但这张照片也出现在人们对这位未来女王自从一月份腹部手术以来明显缺席公众视线的疯狂猜测之中。
Clarke是照片编辑和修饰艺术的专家,朋友们想了解他对图像的看法。他很快注意到一些照片上不一致之处。
比如,夏洛特公主的手怎么了,她的袖口似乎扭曲了?为什么她母亲的手指在路易王子那件挺括的毛衣上显得那么模糊?在一张据称是威廉王子拍摄的照片中,这家人的眼中是否闪烁着专业的聚光灯?Clarke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篇帖子中指出,这张照片很快就被疯传,其中包含“许多……显而易见的操纵修改行为”。
他也问:“他们在想什么?”
几个小时内,传播宫殿照片的主要新闻通讯社——盖蒂图片社、法新社和美联社等公司,都要求客户停止使用这些照片,因为担心图像被修改,违反了他们的道德标准。
周一,凯特道歉:“像许多业余摄影师一样,”她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解释说,她进行了“编辑实验”。
该事件凸显了两套媒体标准之间日益严重的冲突。一方面,人们对名人完美的期望不断提高,最好通过一点 Photoshop来实现。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深度造假和“假新闻”的追逐逐渐渗透到文化中,新闻透明度和诚信的某些理想日益受到攻击。
它还引发了人们的疑问,肯辛顿宫为解决有关凯瑟琳日益加剧的焦虑和疯狂阴谋论而做出的尴尬的危机公关努力是否只会加剧局势,凯特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圣诞节。
皇家传记作家Sally Bedell Smith说,“如果正如推测的那样,这张照片被以相当大的方式操纵,那么它确实会造成相当大的可信度问题。”
但克拉克并不认为有任何阴谋(只是“无能”),他认为可信度问题是错误的。为什么王室成员不想修饰形象?“我们都想要孩子们微笑的照片。”他说,问题在于媒体是否太快地将其传播给公众,换句话说,太愿意将一张过于漂亮的图片作为新闻呈现。
新闻道德要求新闻媒体发布的图像描绘现实,不受 Photoshop或其他编辑软件等后期制作操作的影响。编辑还必须确保在不确定情况下拍摄的照片的准确性。
法新社的一幅拼贴画突显了肯辛顿宫周日发布的威尔士王妃凯瑟琳和她的孩子们的照片中的不一致之处。其中包括夏洛特公主的手看起来扭曲,夏洛特的头发和袖子有问题,以及凯瑟琳夹克上的拉链。(威尔士亲王/法新社/盖蒂图片社)
“她承认了这一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前发言人迪基·阿比特说,他说这“比摄影机构承认的还要多。……这是一个真正的错误,是摄影机构没有检查而造成的。他们把照片放了出去,几个小时后才把它杀掉。”
美联社对其“照片下架”命令发表了一份冗长的解释,称其规则禁止对图像进行修改或数字处理,超出轻微的照片编辑(例如裁剪或颜色调整)——任何行为都不会改变照片的原始场景。
同样,路透社表示,其《新闻手册》只允许有限地使用 Photoshop。“我们只使用了其潜在功能的一小部分来格式化我们的图片,裁剪和调整它们的大小,并平衡色调和颜色,”新闻服务说。
罗格斯大学新闻学和媒体研究教授苏珊·基思对这些标准表示赞赏。基思说,通过从流通中删除皇室照片,新闻机构向肯辛顿宫发出了关于他们对透明度和准确性的承诺的严肃信息。
美联社很少撤回照片,但当照片的可信度受到质疑时,该机构会毫不犹豫。
靠起诉莫言声名鹊起的毛星火,突然开始带货了。
自从公开起诉莫言后,毛星火的微博粉丝迅速增长到20多万,之前一直喊着“爱国跟钱无关”的毛星火,迅速推出了付费订阅服务,每月50元,包年更优惠,只需500元。
对于那些想要和毛星火一起摇旗呐喊的粉丝们,只需加入会员群,便能与这位野生爱国小V亲密互动。
毛星火的几十万粉丝里,哪怕只有1%愿意真金白银支持,他就能收入不菲,想想就激动人心。
不仅如此,毛星火还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小店,开始带货了。
另外他还在全网各大平台开通了“博主精选”订阅、付费专栏等项目。
我看了下他的微信公众号,浏览量以及赞赏人数也在大幅增加,从原来寥寥可数的几个,发展到一百多人给他打赏。
这一系列手段都充分展现了他对流量变现的急切心情,简直就像在向那些粉丝喊话:“我,毛星火,爱国,打钱!”
这也让人不禁想问,难道自称纯粹爱国的毛星火,在面对20多万粉丝的巨大流量时,也无法抵挡住金钱的诱惑?
发现毛星火坚称自己要做谭嗣同,结果却挂个梁启超的画像时,我知道这是个没什么文化、却有几分心眼、幻想着富贵险中求的坏B。
对于这种坏里泛着蠢的人,你爱起诉谁起诉谁,但别代表我,用王朔的话讲,鱼代表鱼,虾代表虾,乌龟代表是王八,没有我的同意,谁代表我X谁全家。说完了他的动机,再说说另一个角度。从自媒体营销的角度来看,毛星火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
他上演了一出网络版的“屌丝逆袭记”,以起诉莫言小说为噱头,成功的骗到了关注和流量。
在这个流量为王,傻逼众多的社会,毛星火深谙“闹大了就是赚”的真理。不管你是正名还是臭名,只要你能上热搜,打出了名头,有了粉丝,那就等于握住了金钥匙。毛星火这一出,简直就是给所有想红的人上了一课: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敢闹,就有机会翻身做主人。
而且毛星火选的还是最容易抓住流量的爱国饭——只要表演好爱国,迎合好粉丝,就能得到他们的拥护,轻松变现收获利益。
近几年,做爱国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
他们在互联网上打着“爱国”的旗号,发一些爽文和短视频,然而其真实目的根本不是爱国,而是通过“碰瓷”爱国主义,博人眼球、赚取流量。
他们最常干的就是,喊口号,带节奏,扣帽子,爱国三件套,玩得风生水起,以正义使者和意见领袖自居。
对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他们挥舞着“立场有问题”“你不是中国人”“你不爱国”等大棒,搞道德绑架那一套,从而占据话语主动权。
但他们的表演既不提升国力,也不改变现实,只是给众多看客带来一阵阵的颅内高潮,顺便洗劫他们本就不宽裕的钱包,现代义和团,不过如此。
老话讲,轻言大义者,临阵必倒戈。毛星火之流,越是越强调自己爱国,就说明自己越没有什么。
一个骗子带着一群傻子,骗子能够骗多久,就看傻子的觉悟程度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