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贝氏体的铁素体和碳化物都比较粗大?
问答
上贝氏体是由过饱和的铁素体和碳化物(主要是渗碳体)组成的两相混合物。铁素体中过量溶解的碳会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析出形成碳化物。
上贝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通常呈现为羽毛状的结构。这种羽毛状的结构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其中铁素体呈条状或针状,渗碳体则以细条状或颗粒状存在于铁素体之间。
上贝氏体通常在350°C至550°C的温度范围内形成。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原子的扩散速率相对较快,特别是碳原子的扩散能力较强。这使得碳原子有足够的时间从过饱和的铁素体中析出,形成较大的碳化物颗粒。形成上贝氏体的冷却速度相对较慢。较慢的冷却速度允许更多的碳原子在铁素体中扩散,并在铁素体条间聚集形成较大的渗碳体。如果冷却速度过快,碳原子来不及充分扩散,形成的碳化物会更细小,这会导致下贝氏体的形成。
在上贝氏体的形成过程中,铁素体首先在奥氏体晶界或亚晶界处形核。随着冷却的进行,铁素体条沿着特定的晶体学方向生长。由于冷却速度较慢,铁素体条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得较长且较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