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4-12-5 15:52:59

制造业“零工化”趋势加速

《经济观察报》近日报导,张梁拥有一家轮胎公司,但今年下半年开始,公司陷入亏损。现在每多生产一条轮胎,公司就多一份亏损。
在轮胎制造的各项成本中,原材料天然橡胶占据超40%,但从年初开始,天然橡胶价格从约1.1万元(人民币,下同)/吨逐步增至约1.8万元/吨,导致轮胎成本增加约40%,公司的利润空间全部被吞没。
根据公司管理层的核算,如果直接停产公司亏损会更大,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产量、保持现金流,等待行情复苏。目前,公司轮胎的出货量从去年同期的约12万条/月降至约8万条/月。
另一个侵蚀企业利润的原因是融资困难。过去三年,张梁向下游一家大型国企融资,但该国企要求签署“拿走张梁公司约30%的净利润”的霸王条款。近三年,贷款利息叠加利润抽成,张梁已向该国企额外支付了6000余万元。
今年,张梁试图暂停与该国企的贷款合作,转而向当地的另一家国企求助,而这家国企给出的借贷年化利率是15%。
张梁说:“现在两种合作方式就像两瓶毒药。为了获得贷款资金活下去,只能选择一瓶喝下去。”
报导表示,李迪拥有的电网设备研发和制造公司,和张梁的轮胎公司一样,也处于亏损但还不能关闭状态。
最近两年,李迪接到的分包合同价格被上游公司越压越低。公司目前的想法就是“死撑”着,等待经济形势好转。
另一家张梁熟悉的小型制造企业,主要为当地一家大型民营线缆公司供应装电缆的卷盘,近几年,该大型民企不断要求这家小型制造企业“降低20%供货价”,否则就更换供应商。

报导提到,在订单下滑和利润下滑的双重压力下,一些企业“创造性地”摸索出兼顾企业正常运营和降低用工成本的方法。
近两年,李迪和同工业园区的企业愈发频繁地使用制造业零工。各家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生产进展来共享流水线工人。这些被“共享”的工人们通常只需经过一天的简单培训即可在不同工厂上岗,被安排的岗位一般是对产品质量不会产生致命影响的辅助性岗位,比如装配、收发货等。
因订单需求减少,与李迪同处一个工业园区的水表制造工厂的长期员工,从去年底的140余人降低至过年后的100人,而目前已降低至40人。遇到订单高峰,工厂就会启用制造业零工。
随着对共享员工的需求不断扩大,当地直接催生了几家带领工人四处“奔走”的劳务公司。
李迪以一支20人的工人团队为例,算了一笔账:如果用长期工,算上社保支出,一名工人每月的人力成本约为7000元,20人的团队一年用人成本约为168万元。但如果订单量只需要工厂运作半年时间,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即使制造业零工的用工成本上涨到每月1万元,用人成本仍可降低至120万元。
“共享零工”之外,一些企业则将目光投向了大专生。
张梁发现,近两年,劳务公司会在学生实习周期内安排他们到多个工厂实习,以此来满足不同工厂的临时性用工需求。
另一家张梁熟悉的小型制造企业也正计划通过将原工人,逐步更换为工资更低的中老年员工的方式,进一步降低工人工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丹丹在其近两年对江苏昆山工业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受订单需求下滑影响,今年没有出现以往旺季工人工资小幅度上涨的现象,许多工厂的工人工资甚至低于三年前的同期工资。
张丹丹今年8月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演讲时表示,中共国制造业劳动力市场零工(零时工)化趋势在过去十年已经悄然出现。受出口订单的波动性、企业用工成本提高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提升等因素影响,制造业零工化趋势近两年规模扩大。
另一个催生中国制造业零工化趋势的原因是生产技术的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的工厂无需大力培训一线工人,培训成本的降低、技能的简单化使得零工可以满足大量制造业工厂的订单需求。
根据大量实地调研数据,张丹丹推算,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集聚地,派遣工(被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员工)占企业用工规模的比例可达三分之一,用工旺季可达三分之二。
2024年6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蓝领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平台上的灵活用工岗位持续增长,今年二季度职位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35%。
某人力资源公司劳务外包业务负责人杜静介绍,无论是大型的国央企,还是中小型的民营公司,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采用劳务外包这种形式招工。
杜静表示,大量制造业企业选择劳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想要把非核心的、辅助性的、季节性强的、不定期性生产的生产环节或是生产线外包出来,然后企业集中主要精力、人力和财力,从事核心业务或是增值大的业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制造业“零工化”趋势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