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昨天 22:42

什么玩意都跟鲁棒性扯上关系






可TMD学会一个新名词了,一顿胡扯,说出鲁棒两字就显得你高级了吧。

在电气控制领域,鲁棒性指的是控制系统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时,仍然能够保持预期的性能和稳定性。
比如外部干扰、传感器和执行器误差、模型不确定、故障容错能力、自适应性等。

异步电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变频器呢?
在那些只需要固定速度运行的应用场合,不会选择使用变频器。
如果需要对异步电机的速度进行精确调节,比如在泵、风机、传送带等应用中,变频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改变供电频率,变频器可以平滑地调节电机转速,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运行要求。

变频器还提供了软启动功能,它可以减少电机启动时的冲击电流,降低机械和电气系统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变频器还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其内部的滤波和稳压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电网电压波动对电机的影响。
将异步电机替换为同功率的永磁同步电机,即使系统中已经使用了变频器,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变频器必须能够支持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模式,不是所有的变频器都默认配置或编程以驱动永磁同步电机,因为它们需要不同的控制策略。
永磁同步电机在低速时具有更好的转矩性能,但其启动特性与异步电机不同。确认变频器的设置是否适合其的启动要求。
核对电机的额定电压、电流、频率以及接线方式是否与变频器输出兼容,虽然两者可能是“同功率”,但是由于工作原理的不同,其电气特性和要求有显著差异。

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扭矩比为1.6,而原来的异步电机的最大扭矩比为3。
这意味着使用永磁同步电机替换原有的异步电机时,由于最大扭矩发生变化,在启动中,电机无法产生足够的扭矩来克服负载阻力,导致变频器尝试通过提供更高的电流来补偿不足的扭矩输出。这会导致变频器过载,进而触发保护性停机机制以防止损坏设备。

这种现象看起来像是鲁棒性不足,然而根本原因在于选择了一个最大扭矩能力较低(相比原异步电机)的永磁同步电机,导致在高负载需求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扭矩输出,从而触发了变频器的保护机制。这种情况更多地反映了一个设计上的不匹配问题,而不是系统整体鲁棒性的直接体现。
因此,在这种特定情形下,将问题简单地称为“鲁棒性不足”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它忽略了设计选型的重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确保电机的选择与实际应用需求相匹配,然后再考虑如何通过优化系统配置来增强整个系统的鲁棒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玩意都跟鲁棒性扯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