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声明 一份恶劣的卸责文本
当企业用律师思维起草生命攸关的声明时,已注定失去道德制高点。3天前,小米SU7发生事故,造成3人死亡。消息终于没有压住,今天下午,小米发布了如下声明。
这个声明很有代表性,值得剖析。它暴露了小米的价值观,连带着雷军的人设也可疑地进入塌方时刻。
小米的声明回避关键事实,淡化悲剧性质。
声明中仅用"深表痛惜"替代对逝者的明确哀悼,全文未提及"三人死亡""车辆爆燃"等核心事实。这种措辞被舆论批评为"痛惜对象模糊",既未直面生命消逝的悲剧性,也未体现对受害者家属的共情,反而易引发"企业更关注声誉而非人命"的联想。
还有时间线叙述的误导性暗示。
该声明通过选择性披露时间节点(如17分钟前的分心提醒、8分钟前的脱手预警),构造出"驾驶员分心→接管不及时→操作失误"的因果链条。然而,事故实际发生于NOA退出后1秒内(22:44:25接管→22:44:26碰撞),与前述预警存在时间断层,暗示性叙事将公众注意力引向驾驶员责任,却回避了智驾系统风险预判能力的技术争议。
此外,该声明对核心安全问题进行了策略性回避。
家属质疑的”车门无法解锁”"电池热失控时间"等致命环节未被回应。虽然小米强调车门配备机械应急拉手,但未解释为何实际事故中乘员未能逃生——是结构变形导致拉手失效,还是用户认知盲区下的设计缺陷(如拉手隐藏于储物格底部)?
而对电池爆燃的回避,更与发布会上"电芯倒置技术防爆"的宣传形成反差。
声明称”碰撞前时速97km/h",但未说明该速度是否超出A柱、车门等结构件设计承压阈值。同时,公开数据仅截取NOA退出后1秒内的操作记录,却未披露系统在施工改道场景下的障碍物识别距离、减速逻辑等关键参数。
这种"片段式透明"加剧了公众对车企数据掌控权的担忧。
声明特意强调”驾驶员非车主",并引用说明书"紧急拉手需学习使用",暗示事故与"非车主不熟悉车辆特性"相关。
然而,根据《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涉及人身安全的关键功能(如应急逃生装置)必须通过显著标识或即时提示确保用户知晓,不能将使用门槛转嫁给消费者。
在话术设计上,该声明通过强调"NOA退出后进入人驾状态",将事故归因于驾驶员操作,却未回应两个核心争议:
为何系统在施工改道场景下仅提前1秒预警(远低于人类反应时间);
标准版SU7未配备激光雷达,纯视觉方案在夜间复杂光照下的识别可靠性是否不足?
事故发生于3月29日,但小米迟至4月1日才发布声明,期间部分微博话题遭限流。
这种"冷处理"与雷军个人账号的沉默形成对比——此前雷军高频参与营销互动,但事故后20小时未发声,被批"流量狂欢时高调,人命关天时隐身",加剧公众对"重营销轻责任"的品牌认知。
声明文本存在”法律防御性”过载问题,全文采用技术化、流程化表述(如精确到秒的数据记录),却缺乏对受害者家属的直接沟通承诺。
家属反映"工作组未主动联系",而声明仅笼统表示"在警方指导下配合",未建立有效的情感修复渠道,反而强化了"企业利益优先"的冷血形象。
小米声明的根本问题,在于用"技术合规性叙述"替代"人文责任担当"。其策略暴露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共性困境:
1.智驾宣传与责任承担的割裂——过度渲染"智能"却回避系统局限性;
2.安全设计的用户友好性缺失——将应急功能认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3.危机公关的价值观错位——用数据披露对冲情感责任,忽视公共安全事件的特殊社会属性。
当企业用律师思维起草生命攸关的声明时,已注定失去道德制高点。
更恶劣的是,死者家属疑似遭遇封杀。
该声明发布后,遭到了舆论普遍质疑,被指“避重就轻”。
质疑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碰撞后车门是否自动锁死的问题。遇难者家属发帖控诉,“撞到护栏直接起大火,车门自动锁死,主副驾我的孩子们是活活被烧死的。”
很多人质疑小米官方声明,“关于汽车碰撞后车门没解锁一句没提,到底车门碰撞后是锁的还是解锁的?”
2.碰撞后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功能是否有触发的问题。根据小米之前的宣传,智能汽车在识别到前方障碍物时,汽车通常还会触发AEB功能,但小米公司的通告中没有提及事故中是否有触发车辆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
3.小米声明表示,对此次事故“深感痛惜”,但并没有提及事故的具体伤亡情况。
小米声明还称,会“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但在当天下午,遇难者家属在微博中表示,从事情发生到现在,小米从来没有人联系过她,也没有来过一个电话。
遇难者母亲对澎湃新闻表示,根据小米现有的公开声明,无法解释车门为何无法打开、车辆和水泥护栏相撞后因为什么原因自燃、智能驾驶切换时间为何只有2秒等一系列问题,显得避重就轻,“我的诉求是早一点把事情的真相厘清。”
还有网友批评,“这是舆论压不下去了,才装模作样发个声明吧?”
本帖最后由 04031161 于 2025-4-2 23:04 编辑
不管多大事,吃瓜网民最多能关注一周,因为永远都有新瓜上市。
知道的人觉得事很大,感觉人尽皆知,真实情况可能是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事
呃这么大个公司,这么多条人命,在官方调查结果没出来之前慎重发言没什么问题啊。
主要是要等调查结果出来后,看雷老板具体怎么做才好评论。 04031161 发表于 2025-4-2 23:03
不管多大事,吃瓜网民最多能关注一周,因为永远都有新瓜上市。
知道的人觉得事很大,感觉人尽皆知,真实情 ...
两个微信,点开公众号都是这个新闻。刚还看到说遇难者母亲删微博了。 声明出的太晚了,内容又太早了
当天先安抚情绪,表示积极配合调查
拖上点时间,让第三方发布数据,别直接对抗消费者 alde 发表于 2025-4-3 10:18
呃这么大个公司,这么多条人命,在官方调查结果没出来之前慎重发言没什么问题啊。
主要是要等调查结果出 ...
小米创始人雷军4月1日在微博上发文回应,内容包括:“31日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了我们掌握的车辆数据”、“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事人家属王女士”微博留言区,有不少网民指责这位死者的母亲。
比如,“讲道理发生车祸哪儿有先找车企的啊,应该让交警定责再找保险吧,车企为啥要给你打电话慰问啊,如果车质量有问题也应该是警察问责小米吧”。
再比如,“出车祸就要联系家属那不得忙死?每天那么多车祸是不是每个都要联系家属。只要不是车的问题自己买单啊难道还要让车企赔钱吗。”
在雷军对该事件回复的微博下,评论则大多为维护小米的。
比如,“雷总有担当,但是老实人不能被欺负”、“无需道歉,难道刀砍人了要找卖菜刀的吗?”
再比如,“雷总也发声了,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为数不多针对事故发生的车企高管吧?其实,在调查报告没出来之前,这事故本身跟小米也没有直接关系,就是车辆是小米SU7…”
对于这种现象,中文互联网KOL(意见领袖)“六神磊磊”在微博上称,“小米su7那个事故,结论未明先不讲吧,发现人们自动代入的不是当事人和家属,而是雷军,都在热烈讨论雷军该不该发声?雷军应如何公关?雷军是加分还是减分?都被规训成自动千亿富豪的站位了。还有许多说‘小米一劫’的专业人士,这首先是小米一劫,还是遇难者家庭一劫啊?仿佛最先要被安慰的是雷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