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月制造业PMI连3个月萎缩
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公布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7,连续第3个月落入萎缩区间。分析认为与中美贸易战持续有关。大陆博主拍视频说,制造业前途堪忧。据国家统计局30日公布的数据。6月PMI为49.7,较5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50荣枯线,已连续第3个月落入萎缩区间。今年1至4月PMI分别为49.1、50.2、50.5、49。
对于中国PMI连续3个月落入萎缩区间,《华尔街日报》30日报导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正在持续为中国带来压力。
由于中国内需低迷,加上房地产危机拖累,挤压家庭消费支出意愿,制造业仍持续观望北京可否与美国、欧盟达成舒缓贸易紧张的协议。
路透社此前报导,中国工厂活动陷入萎缩,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制造商抱持观望态度,正在等待中美达成更长远的贸易休战协定。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日前分析,中国制造业陷入低谷,不只是外需不振,更是全球供应链“去风险化”重组的结果。尽管美中5月初暂缓关税升级,但高关税的预期早已促使订单外流。加上地缘政治信任崩盘、出口审查机制等影响,中国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渗透式衰退”。
财新服务业PMI从3月的51.9降至4月的50.7,景气度降至2024年10月来新低,远低于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测中位数51.8。
“财新传媒”和“标普全球”5月6日表示,财新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0.7,比3月低1.2个百分点,在扩张区间降至七个月来最低。
此前公布的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走低0.8个百分点至50.4,为2月以来最低。服务业、制造业两大行业景气度双降,当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下滑0.7个百分点至51.1,显示国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步伐放缓。
从分项数据看,4月服务业供需扩张同步放缓。当月新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降至仅略高于临界点位置,为近28个月的增长期内最低。
财新称,市场环境不利,服务业就业继续收缩,服务业就业4月份连续第二个月萎缩,这是过去五个月中的第四次萎缩。
原料涨价、用工成本上升,而企业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不得不继续降价促销,销售价格指数已连续三个月低于临界点,企业盈利承压。
服务提供商信心因关税扰动受到较大打击,4月经营预期指数在扩张区间明显下降,信心滑落至2005年11月开始收集该数据以来的次低水平,仅高于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2月。
财新PMI反映的服务活动降温与官方非制造业PMI的走势一致。中共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服务业PMI下降0.2个百分点至50.1。
财新PMI被认为更能反映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趋势。
财新6月发布数据显示,中国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至48.3,较上月下滑2.1个百分点,8个月来首次跌破50荣枯线,创2022年10月以来新低。
相较于官方,财新这项指数主要反映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显示内外需求双双疲软。
黄大卫形容,中小企业曾是中国制造的“韧性地带”,如今正陆续崩解。“当毛细血管出了问题,经济肌体的休克才刚开始”。
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工厂关闭的帖文不断涌现。
6月26日,博主“钱班长”谈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及前景时,直言完蛋了!
他说,“现在的制造业是完蛋了,前途堪忧。这两天在周边走了一圈,大的工厂有70%已经停掉了。还有一些工厂还在满负荷运转,原因是什么?腰包里钱多,还能撑几个月,但剩下的不全是库存积压的吗?大家醒醒吧!好的行情已经名存实亡。”
“钱班长”以染厂举例说:“以前多牛的染厂,最近你有没有发现,业务员在厂里有可能被罚款,老板让你到外面去跑。这里好多做中东市场的,一片萧条,全军覆没。在我们这个核心地区,已经有这么多工厂停掉了。你说还要大力扩张厂房,是不是得醒醒?”
博主“3C数码小健哥”说,制造业崩塌的三大主因是:欠款吞噬利润、恶性低价竞争以及创新遭同行复制。他感叹称:“三座大山压着,制造业真的太难了。”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中国宏观策略主管Becky Liu表示,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发起的贸易战对中国中小企业造成的不成比例的损害。
Becky Liu表示,美国关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小的出口企业,会冲击就业,而对大型企业和整体出口的直接影响可能更为有限,因为它们的业务结构更加多元化”。
Becky Liu补充道:“由于美国贸易政策之外的政策不确定性,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将进一步削弱外部需求,并可能导致未来中小企业出口进一步疲软。”
财新调查更侧重于出口,它描绘的景象让人们再次看到,在中美同意自5月14日起降低90天关税后,贸易停火初期,工厂是如何调整的。
调查显示,新订单再次下降,同时制造业产出也出现下滑。尽管对未来产出的信心有所改善,但企业减少了采购活动并裁员。
鉴于出口前景不明朗,尤其是最近几天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再次加剧,未来几个月制造业的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国内需求疲软仍给经济带来压力。
由于出口保持强劲,财新调查结果往往高于去年官方调查的结果。两项调查涵盖的样本规模、地点和业务类型各不相同,其中民间调查侧重于非国有部门的中小企业。
澳新银行集团(Australia&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Raymond Yeung表示:“贸易环境仍然高度不确定,关键因素仍在房地产市场,而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没有复苏的迹象。”
财新7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50.6,较5月下降0.5个百分点,景气度在扩张区间下行至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最低。
分项看,服务业活动势头减弱,新业务量增速放缓,主要与劳动节连假、端午假连假等假期效应消散有关。海外市场恶化、旅游活动减少导致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收缩区间下降,并创下2022年12月后最显著的降幅。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评论称,外部环境对于服务业出口影响更大。
就业指数下滑到略低于50荣枯线位置,受访企业普遍表示,原因在于新订单增速放缓以及出于成本考量。用工收缩率虽然轻微,但已导致6月未完成业务量上升,并创下一年来最显著积压率。
价格方面,6月平均投入成本持续上升,主要是原料和燃料费用上升所致。服务业企业继续自行消化6月份成本升幅,并连续第五个月下调销售价格。市场竞争激烈,最近服务业销售价格下降,并创下2022年4月后最急剧降幅。
此外,行业分化明显,电信、金融(银行、保险)等垄断性服务业PMI超60。零售、运输、住宿、餐饮等竞争性服务业PMI低迷(部分低于42)。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6月制造业PMI录得49.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收缩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0.1个百分点至50.1。
财新PMI被认为更能反映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趋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