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纪录片2
本帖最后由 9zy6xb762 于 2025-8-26 21:33 编辑1923年阿希试图用暴力夺权,可惜没成功被逮捕监禁6个月。这几个月发现暴力夺取是没用的,只有加入让百姓投票。
魏玛国这时候逐渐走出经济危机,新的事物出行和流行。
1924年阿希出来发现自己的理念和民粹逐渐不能适合百姓了,只有边缘的百姓和不能接受新事物的百姓还在支持。
打不过就加入,包装+宣传打造人设,开始造神。并且打击对手。比如魏玛共挡,是主要打击对象之一
发生转机在1929大萧条,美丽国抽贷,魏玛国又一下开始贫穷。
经过5年的包装,投射纳档是青春、活力、决心。
这些返贫的人开始支持纳档,支持阿希。
1930选举纳档占据席位了,夺权的第二把钥匙快要拿到了
1932又是关键时刻,兴登堡任期结束,要选举新总统,但是阿希失败
当时法律规定状态可以任免任何人不用通过选举总理,兴登堡拒绝任命阿希,转机在1932年底,魏玛国陷入瘫痪,左派右派极端派互相斗。
1932年就换了三个总理,也就是说政府失败了三次。其中一个冯·帕彭,自己都意识到除了兴登堡支持他,就无人支持他了,
魏玛内部也两极分化,魏玛共档和纳档已经很多暴力冲突了,低烈度的内战演化成高烈度的。
冯·帕彭意识到只有阿希能控制纳档。若是没有冯·帕彭与阿希结盟,阿希不可能拿到第二把钥匙
冯·帕彭和阿希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弄死魏玛共档,冯·帕彭邀请阿希进入政府,可是阿希拒绝了,除非是任命(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1932年的两次国会选举结束后,兴登堡越来越依靠右翼盟友控制局势
在条件交换下,最终还是达成一致,兴登堡是总统,阿希总理,冯·帕彭为副总理。这时对这次任命,说法不一,有人认为80多岁的兴登堡老糊涂,有人解说兴登堡认为极右翼分子参政比左派分子更可取,这就是传统右翼和极右翼分子之间的共识
1933年阿希上任总理,为了稳固权,清除一切威胁。第二把钥匙拿到手,潘多拉魔盒即将打开
历史的误判开始了,这次交易完成,阿希并不是正规合法选上去,而且权力的任命。这次交易下冯·帕彭说“我们把阿希逼到墙角了,我们将逼他做我们想做的事”
哈,兄弟!你读历史,需要抽象提取一些东西!
西方史学家认为,任何独裁上台都是一系列事件的“考因色扽斯”,就是必须非常凑巧!缺一个东西就没办法!
阿希非常巧合,兴登堡梗屁了!阿斯也非常巧合 ,阿宁故去,而一大帮人追打阿托!最终阿斯得手,假如阿宁再活20年?哪有阿斯的故事?你个沙皇密探哪有那个实力啊!
中国的问题也是这样,孙大炮突然故去!莴笋的问题是骚鸟突然危机!小鼻子失控
而独裁的覆灭,也是巧合,哈哈,历史上的独裁者只有“佛爷”走对了!在就是土耳其国父阿凯,阿凯独裁但没有走错,这是例外,林肯也近乎独裁者!没有失误,
老普至今没有失误!就能独裁!哈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