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5-11-4 14:35:49

仿真中的初始间隙设置


https://s3.bmp.ovh/imgs/2025/11/04/4c628d736dd2c59a.jpg





枞树型涡轮叶片指的是涡轮机中的一种特定设计的叶片,其特点是叶片与涡轮盘之间的连接部分(叶根)采用了类似枞树(或称圣诞树)形状的设计。这种榫接设计通常被称为“枞树形榫头”或“枞树型榫槽”。



在理想情况下,枞树型榫头与相应的榫槽之间的配合是非常紧密的,在实际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由于加工精度限制、材料膨胀系数差异以及运行时温度变化等因素,会存在微小的间隙。

最直接、常用的方法,适用于人为引入间隙。
在ansys worksbench接触对中直接定义「初始间隙(Initial Gap)」,几何模型仍保持理论贴合(无物理间隙),由求解器自动识别间隙并计算接触行为(如受力后间隙闭合、摩擦传递力)。

在 Mechanical 模块中,展开 Connections > Contacts。
选中你要设置的摩擦接触对(Frictional Contact)。
如果没设置接触对呢,就在左侧树状图中右键「Connections」→「Insert」→「Contact」,创建接触对;
分别选择「Target Face(目标面)」和「Contact Face(接触面)」:
建议:榫槽为目标面(Target)(刚度通常更大,目标面优先选刚性 / 刚度大的部件),榫头为接触面(Contact)(柔性部件,网格可更细化);
枞树型多齿接触:需为每个齿面单独创建接触对(避免多面耦合导致接触失效),命名规范(如 Contact_Tooth1、Contact_Tooth2)。
在下方 Details 面板中:
Interface Treatment 选择为 Add Offset。
Offset 输入负值(表示间隙),例如 -0.02 mm。Ramping 建议关闭(选 No Ramping),以避免初始穿透或间隙被“拉平”。

这个偏移量会在初始状态下人为拉开接触面,模拟实际存在的间隙。


还要考虑热膨胀效应,比如存在温度变化(导致热膨胀改变间隙大小),需通过热 - 结构耦合准确模拟间隙的动态变化。
先做「Steady-State Thermal」热分析:输入材料的温度相关膨胀系数(α(T)),施加运行温差,计算榫头与榫槽的温度场;
结构分析中导入温度场:「Static Structural」→右键「Connections」→「Transfer Data from Thermal」,选择热分析结果;
修正初始间隙:热膨胀会导致榫头 / 榫槽长度变化,实际有效间隙 = 初始加工间隙 - ΔL(ΔL=αΔT・L,若榫头膨胀更大,ΔL 为正,间隙减小),需按此修正「Initial Gap」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仿真中的初始间隙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