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过去了 中石油还在斥巨资购买SAP
https://s3.bmp.ovh/imgs/2025/11/13/14ff180d19a88f5e.jpg数据来源:采招网
最终普联软件以1650万的价格中标。
在2024年,普联软件也以3396万的价格,中标了中石油的大集中ERP共享服务平台(财务)改造服务项目。
作为营收超过3万亿(2024年)的央企龙头,早在2018年,中石油就启动了自研ERP项目:昆仑ERP,并于2022年在试点公司成功替换了SAP。
但是,7年过去了,中石油还在斥巨资购买SAP技术服务,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中石油的分子公司太多,全面替换SAP,很难一蹴而就。
在2022年,据某大数据公司统计,中国石油集团成员企业超过3000家,涉足各行各业。
行业广、数量多,全面替换ERP,谈何容易。
更重要的是,自研ERP还不够成熟,这就大大延缓了替换SAP的速度。
目前中石油是昆仑ERP和SAP都在用,“很混乱”。
这让我想起另一家央企国产化替代的故事。
他们用国产ERP替换Oracle ERP一个“非核心”应用,原计划去年底整体上线,结果拖到今年年中,只“带病”上线了一个模块。
要整体上线,还得1、2年,整体实施周期超期200%+。
按照这个速度,这家央企的ERP要全面实现国产化,恐怕得猴年马月。
国产化替代这么难的核心在于,不管是产品还是实施,国产ERP都还没有达到SAP、Oracle 的成熟度。
而大家寄予厚望的MetaERP,说白了只是华为的自研系统,标准化能力非常薄弱,离大规模商业化还差得远。
华为在2019年底开始自研 MetaERP,2023年上半年完成了全球切换。
也就是说,中石油7年没有做到的事情,华为不到5年就做到了。
央企自研ERP,其实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原因在于,研发ERP这样的大型管理软件,难度远比想象中大!
而为什么华为能够成功?给大家说一个细节:华为启动MetaERP项目后,Oracle中国老员工都被挖了过去。
他们可以说是国内ERP最专业的一批人。
另外,据公开资料,华为研发ERP共设立了12个子项目组,投入1800人,高峰期有3000多人。
可以说,MetaERP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华为被逼到了绝路(老美断供),其次华为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如果不是老美“强行脱钩”,相信华为会一直使用Oracle,不会贸然自研。
然而,央企自研ERP,能有华为“背水一战”的决心吗?能有华为这样高素质的团队吗?能有华为这样的大手笔投入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