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煤矿巷道的设计 用于申请其它行业的专利被驳回了
花江峡谷大桥是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因跨越花江大峡谷而得名。该桥于 2022 年 1 月 18 日开工建设,2025 年 9 月 28 日通车运营。大桥全长 2890 米,主桥跨径 1420 米,桥面到水面高度 625 米,主桥跨径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梁高度也居世界第一。
所谓“关键控制性工程”,是指对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技术难度、投资规模和整体功能实现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子项目或关键节点工程。其核心特征是 “牵一发而动全身”,若该工程滞后或出现技术问题,将直接导致整个项目工期延误、成本超支甚至功能无法达标。
花江峡谷大桥为悬索桥,它的两边分别为六枝岸和安龙岸。其中六枝岸采用隧道式锚碇,安龙岸则采用重力式锚碇。
而六枝岸的隧道式锚碇,由于倾角大,开挖方量大,爆破后出渣及工程机械进出极为困难,施工效率较低,安全风险较大,因此是重要技术难点。
因此,负责该隧道锚施工的六安7标项目部,提出了一种隧道锚多功能出渣方法,并为该方法申请了专利:
该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搭建一条隧道轨道,渣车与挖机可以共用这个轨道,实现挖土和出渣。在图中A处可以进行轨道切换,外面的双层平台,上面用于渣车出土,下面用于停放挖机。
https://s3.bmp.ovh/imgs/2025/11/18/b23a1efa266b097f.jpg
https://s3.bmp.ovh/imgs/2025/11/18/1a4dfb1efdc7e79a.jpg
这篇专利中提到,该方法已实际应用到花江峡谷大桥的六枝岸。
说明书中提到了这个方法能够节约施工工期105天,节约施工成本658.57万元,相关官方报道也都重点提及了该项创新。
结果,10月16日,该专利收到了驳回决定。
驳回原因主要为一篇论文:“坝陵河大桥西锚碇隧洞开挖出渣方案”。
该论文中提到,坝陵河大桥西锚碇隧洞也采用了类似的出渣方案,也是通过同一条轨道来运行挖掘机和出渣矿车,并且可以进行双平台切换。
坝陵河大桥是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是上海—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岸隧道式锚碇长 74.34 米,当时是世界第一大隧道锚。
虽然花江峡谷大桥的工程体量更大,但是这个出渣方案确实已经被坝陵河大桥的相关论文公开了。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这TMD就是抄袭,甚至坝陵河大桥的那个方案都不是原创。
https://s3.bmp.ovh/imgs/2025/11/18/8add5ccf94b7c9ec.jpg
https://s3.bmp.ovh/imgs/2025/11/18/d73ddd5547f40bc8.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