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我国对吃有种很顽固的信念,觉得这种人类最本能的行为,也包含着深刻的智慧。读书的时候,一个炎热无风的夏天,班里几个女生一起买了半个西瓜解暑。坐在寝室里,几个人浑身汗涔涔,拿着勺子互相推让,〝你吃吧〞,〝你先吃吧〞……于是几个女生客气地绕开西瓜中间的部分,贴着西瓜皮挖着发白的果肉。这时一个女生一边从西瓜正中间挖去一大块,一边和我们这些彼此推让的女生说,〝你们都傻,其实西瓜中间最甜!〞我看着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从此对她再无好感。后来上班,每天午餐和一些同事坐在一起吃饭,经常交换食物,谁带了新口味的饼干,谁做的炒饭带多了,大家都愿意互相分享。一个同事每次把自己的饭吃得飞快,然后眼睛紧紧盯着别人的筷子,口水都要掉进我们的饭盒里,还要假惺惺地问上一句,〝你这个饭一定特别好吃吧?〞每到这时就会有人不情愿地把食物分给他。
有一次和一群朋友去旅行,同行一个男生的女朋友总是嚷嚷饿,对吃饭比旅行更有兴致,每到一个目的地,先挑自己喜欢的餐馆,把点菜权霸占在自己手里,点超过自己胃口很多倍的饭菜。吃饭期间,不是〝这个面做得太咸〞,就是〝没有家里做的好吃〞,胃口不对的东西,向前一推,不再吃一口,像个任性的小朋友。后来我们结束旅行的那一天,以火锅作为告别餐,席间姑娘把酱料洒得到处都是,霸着一盘鸡翅把细碎的小骨头吐了半张桌子,学生模样的服务生来收拾桌子的时候,姑娘正兴高采烈地忙着和别人讲笑话,她的男朋友也笑得正欢。
吃不仅是一种文化,更可以成为一种修养。餐桌上,吃这种简单的行为,呈现着多种态度,有些人吃相粗野,有些人吃饭优雅,有些人吃独食,有些人喜分享,有些人不顾礼节,有些人处处周全……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描写一篇有关食物的文章中说道,〝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而我觉得,不仅仅是吃的内容,吃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格,这种人格,就是修养。长辈庆生的时候,爸妈在旁边提醒我,〝要先给长辈夹菜〞;爸妈和朋友聚餐,餐桌上不忘教育我,〝不要把盘子里的最后一块肉夹到自己碗里。〞……这些有关吃的朴实道理,让之后的我不管走多远,都一直记在了心里。我们遇见不同的人,和他们一起吃饭,在不同的言谈举止间,学会一些规矩,也渐渐总结出这样的道理:
吃饭的时候,凡是要第一个抢着夹菜,夹最大块排骨的人,八成生活里也是自私的;那些在你吃东西时一定要借着光尝一尝的人,大概生活中也常常占着别人的小便宜;而那些肯为你先盛一碗汤,把鱼肚子最厚实的那块肉夹给你,不铺张不浪费不过分挑剔食物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你最亲近的人,但一定是正直的、善良的、可以值得信赖的人。我始终相信,一个在吃上讲求道德的人,骨子里一定也有个高尚的灵魂,因为吃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严肃到,很多时候它在不经意间,就毫不留情地显示了你的修养。
小时候母亲规矩不少。
吃东西,在家里大人没有、在外面主人没有动过筷的碗,不能先伸第一筷;夹菜只夹靠近自己的一面,筷子伸到哪里就夹那里,不准翻找;盛到夹到的饭菜,一定要吃干净,不能剩下;不当心掉在桌子上的饭粒和菜,必须捡起来吃掉。
养成了习惯,至今未改,包括最后一条。 86年初,有个技术论证会,老板打发俺去了,吃饭的时候,有鱼翅,同桌居然有个不认识鱼翅的老哥,念念有词,说‘怎么这种场合还上粉条啊?’
我想开口,看了边上诸位,起码都比俺大20岁,忍住了,没敢开口,哈哈,有点害怕,吃完了,边上另一老哥,开口了,说,兄弟,这是鱼翅,哈哈,
还有一次,在米国了,来了个新翻译,大专家去会红毛,照例俺是‘技术助理’,单独有翻译,哈哈,外方是个副总辞,吃饭的时候,翻译夹到扇贝,说,米国年糕片真不小啊,
俺告诉他,兄弟,赶紧再弄两块,弄到碗里面,我告诉你那是啥,保证不会害你,哈哈, 小时候家里来客人,俺都跟俺娘在厨房吃;去俺外婆家,老人还没坐下几个表妹就挤那儿开吃,老人也很少吃不到肉--还没炖好时俺舅舅一家子就爬锅边捞了…
俺娘为这个说过好多回,但没人听得进去(所以只能继续管俺了),最后俺舅舅家大闺女念书因向大家各种借钱被开除,小闺女因贩卖人口被判了几年… 酒品即人品,赌品即人品, 哈哈,应该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你是看不到人家吃饭的模样,各吃各的,但小哥却遇见一个这样苦主,最终被小哥解雇,哈哈,小哥从来自命清高与世无争,不参与单位人事人和人争,想不到为吃饭问题居然解雇他人,而且一直为此问心无愧呢,哈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