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aokuang 于 2023-2-21 12:59 编辑
从事设计行业也有不多不少的几个年头,也不知廉耻的干过几个所谓的大项目,从跟着师傅屁股后面由一个一戳一挪动的无知无畏的愣头青干到了敢带着一票愣头青无知无畏的纸上谈兵,以设计之名,草菅设计之命。 设计(DESGIN)和艺术(ART)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FOR YOU ,一个是FOR ME。但是大多数设计人不这样认为,把自己当成艺术家,任意涂抹,脱离实际,并且充分利用业主的金钱表达自己片面的观点。 这点在各行各业的设计里都有体现,暂且用两个实例一一说明吧。 要说艺术家基本脱离实际的,天马行空,有个概念就敢动手,有时候单单为了表现艺术价值,却重点忽略了实用价值,这里有些设计师把自己当成了艺术家,目前市面上获奖的设计大奖,以我的智商和能力是完全无法解读的。中国城市建筑这种奇葩的例子举不胜举,一群老外设计师,或者是模仿老外的设计师,在别国或者本国的土地上,花别人的钱,整一堆乱七八糟,实用性价差的公共建筑,以博眼球为名,让别人去受罪! 一次,由于项目原因,有幸与一家知名外企企业联合办公,进入大楼,一座二三十米高的穹顶建筑立面横七竖八上上下下的分割了超过五层,数十个裸装无遮挡办公室,会议室,梦幻般的场景犹如影视剧作品,商场导购式的接待人员自豪的介绍了这座科幻办公楼设计理念以及荣获得XX大奖。程式化的项目碰头会后,我们便四下散去,在眼花缭乱的立体办公室寻找自己的专业对接对象,一番寒暄,被邀请落座以后,一会功夫,憋闷堵气,额头渗出汗珠,被访者见状,不声不响的掏出一个小型落地扇,熟练打开,瞬间,天高云淡。问其原因,才知,脑残的设计师为了打造太阳造型,传播太阳能理念,大面积的穹顶造型,透明玻璃设计,造型、效果、采光是没问题了,取之而来的密闭空间的换气问题,穹顶建筑,新风、换气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正值深秋,阳光瞬间高能使顶处的几层角落里的办公室变成桑拿房,我还仅仅在中间层就已经吃不消,倘若盛夏,估计中央空调也救不了设计师冲上云霄的思维。 再过一年,联系项目,告知,办公楼已迁往别处,原址出租,我眼前又浮现出一张张被汗水油湿了的愤怒又无奈的工程师们的脸。 这种例子只是直观的告诉我们,设计师设计的东西,自己是不用的,建筑商也不用,监理更不用,谁掏钱谁自己去用,好坏自己又说了不算。这是一个脱节的设计怪圈,用的人不自己去设计,设计的人设计了又自己不用。 再举一个例子,那年因为项目原因随队出访中东某国,前期告知是一热轧板带改造项目,到达现场以后,完全颠覆了我心目中轧钢的那一点点理念,我只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叫物尽其用,一套六十年代美国援建设备,所有轧机都是电动压下,电动旋钮控制,无AGC系统,无弯辊、窜辊,用来生产汽车板。这在我的现存的知识体系里,是不可能产出合格的产品的。但是现场,生产有序,秩序井然,汽车板生产一卷一卷的出来了。完全是二流的现场设备、一流的现场工艺。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交流后拿到的轧机图纸,所有都是定制化设计,也就是说,产品大纲是多少,最大轧制速度是多少,轧制力多大,是完全反映在机械设备上的,以至于我们当初妄想通过加大电机功率来提高产量的想法完全破灭,因为减速机、接轴、牌坊空间都是一环一环紧密联系,改动余量非常少,完全是严格按照现有产品大纲定制设计的,无法更改。回想我们的设计,很多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在放大系数,以求心安,造成无休止的放大,浪费,很少有人静下心来细心校核,究其根源。 这次西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见识到的什么是设计的精准,颠覆了我们国内,抄图,套图,改图,大改小的一贯作风。现场工人对这套老古董的设备熟悉程度是让我震惊的,完完全全是发挥这套古董生产线的最大潜能,而且在外界封锁那么多年的情况下,自主研发备品备件,坚持生产,并能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都是印象深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