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5 天前

扁钢扭绞


https://s3.bmp.ovh/imgs/2025/08/14/cf042da8c4c22228.jpg





扭绞扁钢连接的本质是通过将扁钢一端相对另一端扭转 90°,使扁钢两端的平面形成 90° 夹角,从而分别与前后两块钢板贴合连接(如焊接或螺栓固定),实现 “一体成型” 的直角过渡。
扭绞扁钢为单一构件,无额外拼接零件(如传统角钢 + 连接件组合),减少了连接节点数量,理论上可降低多节点带来的应力分散或累积问题。
通过模具或机械加工控制扭绞角度,可稳定实现 90° 夹角,避免传统角钢拼接时因安装误差导致的角度偏差。
相比切割、焊接组合的角钢,扭绞工艺可减少材料浪费,且加工流程相对简化。

扁钢扭绞过程中,扭转区域会产生拉伸、压缩及剪切变形,需材料具备良好的塑性,如低碳钢。
扭绞时扁钢截面会发生 “畸变”(如边缘拉伸、中心压缩),尤其在扭转起始和结束的过渡区域,易形成局部应力集中。若扁钢厚度较大(如>10mm),扭绞过程中内应力难以释放,可能导致后续使用中因载荷叠加而断裂。
需确保扭绞角度误差≤1°(否则影响与钢板的贴合度),且扭转长度需合理(过短会加剧应力集中,过长则导致整体刚度不足)。
若采用焊接,扭绞扁钢与钢板的焊缝需满焊,且焊接热影响区需避开扭绞应力集中区。
若采用螺栓连接,需在扁钢两端打孔,孔位需避开扭绞过渡区(否则打孔会进一步削弱截面,成为断裂起点)。

静态载荷(如自重、恒定压力)下,若强度校核通过,该结构可稳定使用;
动态载荷(如振动、冲击)下,扭绞过渡区的应力集中易引发疲劳破坏,需通过圆角处理、表面强化(如渗碳)等方式改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扁钢扭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