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lf63 于 2020-9-12 11:35 编辑
弄文件的妹纸过来了,让将三辊的技术资料准备好,因为销售通知得做资料刻光盘给甲方档案了。也就说明这一单合同差不多就要竣工了。因为得遵守合同上一些要求。 半月前就见到多轴大平板车在车间准备吊装已装配好后的产品设备。因为车间此跨没有适当的天车,现场采用的是二台天车同时起吊的方式才将此设备放置于后车板上。设备落下,但见整个车身多下沉一些,少见的俺多有些担心起来。呵呵。不过也不用太过担心了,毕竟吨位能满足要求。再说现在驾驶员也不敢超载啊。
这是一个假如按正常时间节点,那就是已延期的项目。也是一个后期又补充增加了一些要求的项目。 而且这开始也不是俺负责的项目。因为开始时根本没接触此项目,而是后来老大指定让俺去填坑的项目。也是俺第一次接触过不计焊接件时单个零件就有这么重的项目。回首而思,当时接受时心中还是留有一丝丝怕怕的感觉。
年前的生产协调会议上,老大突然提出了将机架零件的技术部分俺去负责,说是要测绘校核一下。说是甲方有图的,但不确定图纸一定准确。且原先开始和甲方对接交流的人员手中也有活,所以暂时没时间去弄。俺手中虽然也在忙着别的活,但现在这个也急了,所以指定让还是先做这个急的活吧。 “什么机架,俺不知道啥啊?” “实物在车间中,您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东西比较大,先对一下图纸,看有啥不同,图纸一会给您发过去”。 老大和管销售的经理先后说道。
会议结束,生产经理等人一同去了放置机架的现场。 三米左右见方,高约一米的大铁块临时搁在一台未工作的机床的工作台面上,大铁块中间开有Y型空档,估计中间空位还安装有带角度等关系的零件,而大部分的相配零件早已拆除了。问了下这个单个铸钢件的重量,说是得三十多吨。哇靠,除了大型的轧机机架,俺还是第一次玩这么大的单个零件的测绘工作了。这可是加工件啊,孔孔间,孔面间,面面间均存在一定装配关系,这可不是焊接件。这些尺寸中将来可是要安装其它零件的,万一那个地方没测对,那可是会装不上或者产生零件干涉现象的。的确得小心。此时心中不由得产生一丝丝压力喔。
图纸发了过来,初初一看感觉似乎有点眼熟。 为么? 哈哈,这不就是前几个月在做工艺的家伙那边看到的图么。当时玩工艺的家伙对着图还大发牢骚,因为如果按这个外来图下去根本将来就是完蛋。满满的多是坑啊。 首先是装配图就提供了二种,虽然大体个外形差不多,但明细表上零件品种量就不同。按那一种图制造谁也玩不知道。再是一些零件图上尺寸存在不全现象。而一些零件图上该有的一些公差配合根本没有,别说形位尺寸了,完全不存在的。将来能装起来也存在问题。这仅仅还是初看一下,具体涉及到配合尺寸还不知道对不对呢。所以玩工艺的家伙很是恼火。这图不能下啊,得有人把关,或者甲方得确认。 不过后来居说是工艺将图打退了。理由就是图上存在很多不确定,不能下图。 结果,转了一圈又回过来了。不过,现在甲方提供了一台生产上的样机过来,直接说明按实物测量校核吧。不明之处再联系。
暂时先不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既然让确定了就得去填坑了。 带了新打印出来所谓甲供的图,带了小年轻,带了测量工具,也就是卷尺及大的游标尺而已再次到达现场,先对一下吧。 眼光扫过,初看实物和图局部地方就对不上,而具体一些地方的尺寸,得测量后才能知道。再是因为三处孔中还安装有一些其它零件,这个也得拆下后才能测量校对内部结构尺寸。多得化时间哪。 紧赶慢赶,先将各大尺寸确定了,再慢慢一步一步边测边量边画吧。反正实物在车间,校尺寸也方便。画到那块不清楚再下车间重新确认比较。将该拆除的零件让人继续拆除测量。上平面上的一些润滑油孔及其它部分结构一并检测。而下平面上是否存在孔道结构,让车间将此大铁块垫高后才能观察到。毕竟这么大的零件翻个面可不是容易的事。 根据测绘好的数据重新设计了加工图。为了数据可靠将还需要确认的一些重要尺寸,毕竟这些尺寸涉及到可能今后的安装和影响到工作性能。让车间将大铁块吊上大型机床工作台根据图面上标注的地方再机校一次,看是否存在测量问题。
修正,根据甲方来图中的一些数据及现场测量数据比较继续弄图。 抽空上了甲方一次,观看了一下设备现场情况。此时才知道这大铁块到底是用在哪的,才明白一些相关数据是否重要。虽然此机不在工作状态。 甲方终于将总图发来了。有些外形连接尺寸也能正式确认了。但内部安装尺寸仍无法完全确定。 哈哈,在网上也找到了相关联的一些标准资料,对照下有些地方还的确有用,虽然说一些上发资料的家伙将标准资料上的一些重要信息给涂黑了,但还是能根据间接的一些数据给倒推出来。毕竟有些技术要求,作为设备使用厂家的甲方也不太可能明白。不错不错,没有白白浪费精力和时间。 几种数据比较后继续修正设计测绘图纸。将技术要素及一些暂时不明的地方标出后发给甲方,让确认吧。因为技术协议上存在这一条款。
下图吧,可以正式制造了。此时才明白这个机芯得制造五架。 呵呵。本地还一时找不到适当的铸钢件厂家,毕竟这个机架可是有探伤要求的。首先质量要求得达到。 因为时间比较紧迫,先将电子图发给乙方吧,让先消化一下图纸,因为得考虑铸造上的工艺性问题及木模制造时间。园角,余量,浇冒口设置。。。 交流,更改,再确认。
工艺准备开始,最终还是决定企业自已加工。让工艺人员设计工装,刀具及工艺路线。在加工时考虑到定位面,测量基准等。 继续画图,要将整个安装在机架内的结构搞清楚。呵,原先的零件图的确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有些是小尺寸错误,有些是公差选用等。而且一些骨架密封件的尺寸很是奇怪,不是国内有关标准。询问了甲方,原来是小鬼子的标准。找到了标准,发现原先设计图上的一些地方搞错了骨架密封厚度尺寸。所以拆下的实物上发现零件局部磨损严重。原来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又将整个传动中的一些齿轮,渐开线花键等重要检测数据复核了一遍。这个到是基本准确的。 重新将一些零件的图根据现在的机架情况布置了一番。
终于,在特殊时期局部停摆后,第一批铸钢件坯子到厂了。当然材料检测数据和试棒也一并过来了。 开始按图加工。不过因为第一次加工这个零件,为保险起见,制造工艺上准备先按粗加工留有一定余量,再安装假轴检测一翻,这样可以验证机床精度及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如果粗验收合格,再精加工保证配合尺寸。
甲方又增订单了,又是五架。而且要求制造其它零件,包括上一批的机架也得配上,也即得共十套。也就是说现在并不是早先的单件机架,而是成了成套提供。当然其中有个重要轴类零件是由甲方提供。这样问题就产生了。甲供零件是否能和现在的完全匹配起来。 “S工,能不能先不用这么弄啊?俺得先验证现在新设计的图面上是不是正确啊?” “那不行,必须将这个件用上”甲方负责的主任工程师坚决地说:“因为厂中这个件,作为备件的有一卡车在呢,俺们得用掉,否则就是浪费”。 天啊,麻烦了。不知道甲供件的具体尺寸和现在的能否相容。哎,此件到时再说吧。
乙方来人了,看了一下车间加工后铸钢件的情况,以及商量后五架要求改进之处。
预装配开始了,假轴等零件装配后坐等甲方人员过来同时检测。 看了一下现场预装配现场,又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OK,可以满足正式安装的精度。可以进入精加工工序。
甲供件到了,带了质检去详细验证了一下。哇靠,几件甲供的零件初看就不是同一家制造的,因为虽然重要尺寸类似,但细节明显存在差异。比如退刀槽的结构,花键轴处的有效长度,花键的精度选用,端面起吊螺钉位置,倒角均存在差异。检测下来,大部分尺寸能满足,但局部相关尺寸和现在的图纸有差异,这个得想办法解决,否则不能满足安装要求。 和新图校核了一下,出补充图吧,该修改还得修改,该增的零件还得增加。得满足安装精度要求。
正式安装开始。 车间来电话,说是O形密封件存在问题。下车间看了下,的确不对。让供应商过来更换,因为是新老标准弄错了。 继续安装,唔,为么花键轴安装后整个轴向尺寸和图上理论值存在小差异?拆开,检查。各零件多按图制造的,花键轴也能满足要求啊。继续查,结果原来是轴承内圈的园弧半径和轴上挡边的园弧半径干涉了。修正一下吧。 安装时,甲方临时又提出了几处零件的更改要求。这是由于甲方考虑到实际使用上的具体情况,有的是为了降本而变动的,有些是为了更加强安全性而考虑,有些是为了维修快捷方便。当然还有一些地方这边设计制造上早就提前改过了。这些临时更改之区估计也是甲方早期时内部交流有隔断,车间操作员和工艺人员没有和联络者勾通引起的。这些小细节能满足的,尽可能满足。
首台设备安装结束,等待甲方过来共同验收吧。 甲方来了几位,将专用检测量具给架了起来,按图按规定一档一档尺寸测量数据。俺们这边技术工艺质检生产共同配合。在测量表格上注明检测数据,将无法检测的区域也作好记录,共同签字存档。毕竟甲方也得回去汇报情况。
万事开头难,拆拆装装的第一台弄了十天多。大东西,真不容易。但后面的几台就快了,一台也就三四天就安装结束。毕竟零件加工,外购件的问题全部解决了,万事俱备啊。 油漆涂装坐等第一批单发货。 第二批单子继续在车间加工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