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4|回复: 3

产能出口转内销 绝无可能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83560
发表于 昨天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寂静回声 于 2025-4-25 13:01 编辑



浙江健身器材工厂老板王先生披露,很多到东南亚设厂的老板铩羽而归,留下来的中资企业都是在泰国跟越南边境的特区,里面很多工人是中国人,由于美国严打“洗产地”,到美国设厂是未来趋势。
浙江健身器材工厂老板王先生:“我们有很多朋友去越南开厂的,这两年陆续回来了,因为用工成本很高,人也比较难管理,他们也不喜欢加班,所以产出会很低。像我们很多客户,他会建议我们去美国开厂,搞个组装线,半成品过去,有些类目关税是比较低的,这个肯定是大趋势。”
深圳货代张先生透露,低报货值申报关税来避税是业内行规,美国关税提高后,目前能赚到钱的货代都是违法操作,除了低报外,还有在关税低的马来西亚转口,换标签、洗产地,被查到会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深圳货代张先生:“合同都签了,不出不行啊,肯定不能正常申报,一个船箱,美国海关人家才申报1,000美金,转口都是风险共同承担,就是现在让我赚到钱,踩几年缝纫机(坐牢),都不是问题。”
闫女士表示,目前美国海关对低报货值和转口逃税查得很严,正规的公司不冒这个风险,现在都没生意做。
闫女士:“美国的海关现在查验率咱们就是高,做不了低价,我们真的赌不起,如果扣在海关,那货都没有,钱也没有。”


在《金融时报》的采访以及在数十篇社交媒体帖子中,工人们披露生产线停产或工厂停工通知的照片,凸显美国关税开始对中国制造业造成的影响。
中呼吁出口制造商转向国内市场,但企业主表示,中国国内市场利润低,退货频繁,不可行。
工人们表示,贸易战已导致生产鞋子、牛仔裤、电源插座和便携式炉灶等产品的工厂停产一周或更长时间。一些企业主表示,他们正在减少加班或周末工作。
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王馨对《金融时报》表示,许多商家“非常焦虑”,并已告知工厂和供应商暂停或推迟发货。该协会是一个代表2000多家中国商家的行业组织。她表示,一些工厂停产一到两周。
三名与制造商合作的广东工厂招聘人员表示,越来越多的工厂正在减少加班和周末工作时间,而那些最依赖美国订单的工厂才让全厂休假。
“我们的出口订单消失了,所以我们暂时停工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28岁福建塑料厂工人说。她说,到目前为止,工厂已经停产一周。
杭州星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内窥镜检查套件,主要销往美国市场。该公司告知全职员工,他们可以利用4月份的剩余时间寻找新工作,并为他们提供了猎头机构的联系方式。
“我们不知道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工厂老板施女士(她不愿透露全名)说,“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别无他法。”
浙江一名26岁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子表示,他工作的玩具厂产品主要销往美国,管理层不得不给工人放了大约两周假期。“目前情况并不容易。”他说道。
广东省东莞市德宏电器制品厂高管给工人放了一个月的最低工资假,并表示在客户暂停订单后,工厂“近期面临巨大压力”。

密切关注中国制造业和劳动力状况的《中国劳工通讯》创办人韩东方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工厂停工范围有多广。“中国制造业的重组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工人将面临损失。”他说道。
高盛集团估计,多达2000万人——约占中国劳动力的3%可能受到对美出口的影响。如果中美两国全面脱钩,将令本已因大范围减薪和裁员而精疲力竭的劳动力市场陷入混乱。

对于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工厂倒闭的问题,黄大卫认为,与其说是“倒闭潮”,不如说是一种“此起彼伏的崩溃”。他解释,许多工厂并未正式破产,而是选择停产、裁员或低频开工,进入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这种现象在官方统计中往往被忽视,因为企业可能仍保留注册和门牌,却已大幅裁员或停工。
“这种静默倒下是最可怕的,就像一种安静的病毒在蔓延。”
黄大卫警告,这种隐性危机缺乏明显信号,难以防范,却可能在实体经济中持续扩散。中小民营企业尤其脆弱,在高关税和国内需求萎缩的双重压力下,几乎无路可走。

政府强烈呼吁出口商寻找国内买家,以替代美国市场,但企业担心转向国内市场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
路透社报导,在中国东部经营服装厂的钱伊诺(Eno Qian)表示,她每卖出一件产品,就能赚到20元人民币(2.74美元),而国内销售的利润仅为其十分之一。因此,对于她受关税冲击的生意来说,转向国内市场“不可行”。
许多依赖出口的工厂都抱怨中国市场存在国内需求疲软、价格战、利润低下、付款延迟和高退货率等问题。
钱伊诺表示,她“决定不进行国内销售”,因为利润微薄,而且中国零售商不按时付款,或要求退回未售出商品,都会造成“现金流风险”。
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经济学教授史鹤凌对路透社表示:“在中国,由于竞争激烈,利润非常微薄,有时甚至几为零,如果一些出口商转向国内市场,可能会导致他们破产。”
“这将进一步削弱消费能力,因为如果人们破产,显然他们就没有收入在国内市场购买。”他说。
钱伊诺表示,由于美国关税,她的销售额损失了30%,不得不裁员。“最糟糕的情况是,我们可能不得不关闭工厂。”钱女士说。
在中国南方经营一家内衣厂的连大卫(David Lian)表示,国内市场“对价格极其敏感,推广成本高昂,退货频繁”。
他表示,外国客户下大额批发订单,而中国市场主要以“零售和小批量”为主。他正在中东、俄罗斯、中亚和非洲寻找新客户。
刘女士在宁波一家工厂做照明产品出口生意,她只透露了自己的姓氏。她表示,需要聘请一个单独团队来推动国内销售。
“我们公司规模小,没有精力去做这件事。”她说。

美国川普政府挑起关税战以来,扩大国内消费作为应对之策的声音很高。其中的逻辑很简单,美国人不买中国人买,以庞大的国内市场接盘“出口转内销”。
这一破局思路的确有宏观数据支持。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及权威媒体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为5246.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8万亿元。同年,中国社零销总额为48.79万亿元,同比增长3.5%。对美出口总额仅占社零销总额的8%。理论上讲,保持社零销总额4%左右的年增长率,哪怕对美出口归零也能靠内需补上缺口。
宏观数据的加减法看上去解题不难。可是,现实果真如此吗?

经济问题,不能离开微观谈宏观,消费领域尤其如此。没有微观的供需匹配,就没有消费增长。可是,微观领域的消费行为,不是宏观数据的加加减减。
我需要的是面包,你供给的是袜子,我当然不会买。我一天就吃三个面包,你再增加多少面包,我也不会买。前者是供需不匹配,后者受限于边际效应,这些都会影响具体的消费决策。这些消费决策上的“坎”,宏观数据无法显示,却会直接影响“出口转内销”的市场前景。
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中,消费类商品的确是绝对主力。但是,这些商品的供给是匹配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能否“出口转内销”,取决于国内市场的供需状况。
以对美出口额中占比16.5%的六大家电商品(空调、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为例。近年来,国内家电市场因房地产低迷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长大幅放缓。直到去年靠第四季度的高增长,逆转了颓势,实现全年同比增长5.9%。
但是,这并不是市场趋势的逆转,而是大规模国补政策补贴的“大力出奇迹”。国补出台前的1—7月中国家电零售市场规模为4722亿元,同比下降4.3%。8月份后,政策发力推高了数据。12月达到高潮,同比增长23.4%。
不过,补贴政策刺激很难持久。家电总体上属于边际效应很明显的消费类别,补贴刺激消费的作用是暂时的,尤其是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大家电”,价格再便宜,家里也放不下多余的。目前补贴效应的退潮已初露端倪。2025年1—2月,冰箱、电视机的内销同比增长仅5%左右,洗衣机同比增长9%,“大家电”的补贴拉动已经放缓。
补贴政策持续发力的情况下,增长已然趋缓,政策退出后,增长还能持续吗?内需趋于饱和的市场态势不会因为政策刺激而改变。“一个萝卜一个坑”尚有富裕的国内市场,消纳“出口转内销”的增量空间,即便有也很有限。
出口美国的六大家电品类中,比“四大件”更难乐观的是“两小件”。吸尘器和微波炉更是属于补贴都拉不动的品类。微波炉因所谓的“健康顾虑”等因素,销售连年走低。吸尘器本来就比较小众,今年来更是因为扫地机器人等新产品挤占了市场份额,沦为边缘。这两大品类的国内供给主要是为外销匹配的,“出口转内销”的市场空间十分逼仄。
这种内需和外需之间脱节的情况,在对美出口的消费商品中并非个例。比如占对美出口5%左右的玩具,在如今国内低生育率的市场状况下很难指望内销有多大的增长。再如,占比11%的日用杂件中的很多小玩意儿,诸如很“网红”的竞选纪念品、圣诞节装饰品,几乎都是为美国市场定制的商品,难言内需。
另外,占比不高但增长迅速的新能源车及相关产业链产品,情况比较特殊。新能源车本质上是替代型消费,多卖一辆新能源车,就少卖一辆油车。所以,这类产品“出口转内销”的内需增长,要付出“一减一小于0”的额外成本。
总之,在对美出口商品“出口转内销”的市场预判上,宏观数据简单的加减法不足为凭。单一市场的消费市场趋势预判都很难准确把握,何况是差异巨大的内外之别?

对中国消费内需增长潜力高度乐观是一回事,对美出口商品的内需匹配是另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况且,还要考虑对美出口受阻对国内消费力的负面影响。
市场需求内外有别,源于经济红利的消费能力是内外相连的。
过去40多年,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外需”和“内需”无法割裂。对比历年对外贸易总额和社零销总额之间的数据,两者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外贸好则国内消费力旺盛,反之则是国内消费疲软。
最显著的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受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度大减14%,社零销总额增速也从上一年度的21.6%跌至-0.5%。
当然,全球经济危机对国内消费力的冲击,肯定比中美贸易的局部冲击要严重得多。但是,美国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占外贸总额的11.7%,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15%,中美贸易顺差更是总贸易顺差的30%,影响也不容小觑。
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社零消费总额从上一年度的同比增长8.9%下降到8%。不到1个点的降幅当然在可承受范围,但这对应的是中美贸易额下降14%,而且这一下降仅仅维持了一年。如果这次关税战导致更大比例、更长时间的中美贸易滑坡,对国内消费力的影响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其实,外需带内需的正相关性并不难理解。中国的“消费版图”和“外贸依存版图”高度重叠。粤、苏、浙、鲁四大经济强省,既是外贸主力,也是消费主力。外贸受凉,消费就会感冒。
这种联动效应也并不是沿海经济强省的“专利”,四川和河南两大内陆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会受到波及。川、豫两省的外贸依存度和贸易总额相对较低,但是出口的对美依赖度高达20%以上,高于所有东南沿海省份。而且,这两个省份的出口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美出口额虽然不高,从业的劳动人口并不低。就业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无需赘述了吧。
因此,中美贸易一旦遭遇重创,对内需消费力的直接冲击并非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总之,关税战阴影之下,对内需市场的消费力增长不能盲目乐观。用社零总额强劲增长的历史数据,套中美贸易的大变局,是毫无前瞻性的“算死账”。数千亿美元的对美出口受阻对国内消费力的冲击,即便以最乐观的估计,也很难得出国内消费保持正增长的结论。
没有消费力的增长,内需市场如何接盘数千亿美元的“出口转内销”呢?
大规模的“出口转内销”不能简单地用宏观数据加加减减来算账。由此引发的经济问题非常复杂,涉及面很广,实际可能付出的经济代价远比贸易量的表面数据要高得多。
比如,对相关行业的产能冲击。部分对美出口的大宗消费品,本身就有产能过剩之虞。像家电产品,2024年国内空调总产能在2.8亿台左右,内外总销量1.8亿台上下,近亿台产能过剩。电视机、洗衣机的情况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要是大量出口产能“刀刃向内”,国内家电产业将会“卷”无可卷,不得不采取“降本增效”。由此产生的“经济账”要算,却又很难算得清。
再如,投资者信心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影响。关税战不仅撼动了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还会波及地缘政治、地区安全局势。由此衍生的种种不确定性无疑会在资本市场放大,对金融系统的承压能力更是严峻考验。
还有关税战对中国出口环境的“外溢效应”。虽然是中美两国“神仙打架”,但是其他主要贸易伙伴难免担心中国出口商品另辟市场“殃及池鱼”,从而采取一些过激的贸易保护政策。
早在2月8日,英国《金融时报》就报导说,中国经济放缓导致产能过剩,促使中国出口商降低向海外销售的商品价格。近来,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的速度更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快速度,显示这个全球最大出口国开始将通缩输出到海外。
报道引述坦伯顿新兴市场投资基金(Templeton Emerging Markets Investment Trust)投资组合经理Chetan Sehgal的话说:“中国将向世界各国输出通货紧缩,你会发现各国都在应对中国产能过剩。”

4月21日,印度宣布对部分进口钢材征收12%的临时关税,旨在遏制主要来自中国的廉价钢材进口的激增。该政策的实施正值美国副总统万斯抵达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双边贸易会谈之际。
印度财政部在一份正式命令中表示,该关税自周一起生效,有效期为200天,“除非提前撤销、取代或修改”。
印度钢铁部长库马拉斯瓦米(H.D. Kumaraswamy)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举旨在保护印度国内钢铁制造商免受进口激增的不利影响,确保市场公平竞争。他说,“这项措施将为国内生产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关键缓解,这些企业面临进口增加的巨大压。”
这是自美国总统川普于4月对全球实施对等关税,并引发美中贸易战以来,新德里首次重大贸易政策调整。
不过,印度政府应该国钢铁制造商协会的呼吁,早在去年12月就针对中国廉价钢铁倾销启动了相关调查。
据印度贸易救济总局(Directorate General of Trade Remedies)的初步调查发现,“非合金及合金钢扁轧产品”的进口近期急剧且显著的增加,对印度国内产业和生产商造成严重损害。
该局在3月18日的通知中警告,存在“紧急情况”,若延迟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将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因此有必要立即采取临时保障措施。
新德里的关税主要针对中国,印度原本是全球第二大粗钢生产国,但在2024至2025财年连续第二年成为成品钢的净进口国。根据政府临时数据,进口量达到九年来最高的950万公吨。
中国在2024至2025财年是印度钢铁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次于韩国。
此外,作为中在印太地区主要竞争对手的印度,其总理办公室周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万斯正在印度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两位领导人“检视并积极评估了双边合作各个领域的进展”。该声明称,他们预期两国之间的贸易协议谈判将取得“重大进展”。
美国副总统JD·万斯4月21日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印度之行。
川普总统上任后不久,莫迪今年2月就曾赴华府同其会面,也是最早跟川普举行会谈的外国领袖之一,当时两国同意针对双边贸易协议展开谈判。
2023-2024年度,印美双边贸易额超过1180亿美元,印度对美贸易顺差达320亿美元。印度此前已经削减了对美国部分商品的关税,但川普仍在4月初宣布对印度征收26%的对等关税。后来此关税暂缓实施,印度则希望在90天的宽限期内跟美方达成贸易协议。
万斯在新德里受到红毯、仪仗队等的高规格接待。一天前,作为虔诚天主教徒的万斯在梵蒂冈会见了方济各教宗。吸引外界眼球的还包括,万斯的妻子乌莎(Usha Vance)和孩子随行他出访,一家人将顺道在印度展开家庭旅游。乌莎是印度移民之女,信奉印度教。根据白宫,他们会造访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Agra)等城市。
不过,本次访问的重头戏是计划周一晚些时候会晤印度总理莫迪。
印度外交部上周表示,他们将“审查关系进展”并“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全球发展交换意见”。“我们非常积极地认为,这次访问将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双边关系。”
路透社引述印度智库“观察者研究基金会”外交政策专家潘特(Harsh Pant)观点指,在各国纷纷寻求与美国谈贸易之际,万斯印度之旅的时机相当关键:“美中紧张局势加剧,而且万斯看起来又在美国外交扮演非常高调的角色,意味他此行的意义更为重大。”
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副总统万斯的表现时常很抢眼。有分析指出,万斯可以说是继小布什时期的切尼(Dick Cheney)之后最有实权和影响力的美国副总统。除了经济层面,印度也是美国在印太地区抗衡中国影响力的重要战略伙伴。今年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会议由印度主办,川普可能出席,因此万斯此行也被视为替总统届时出访奠定基础。

面对中将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对外低价倾销,越南、印度、韩国、欧盟、哥伦比亚、台湾等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征关税或启动反倾销调查,试图保护本国钢铁产业。这场贸易防守战正逐步扩大至全球,钢铁市场面临重组压力。
对东南亚地区的多数国家而言,这场抗衡是前所未见。在2015至2016年,中国钢铁就开始大量外销,涌入东南亚。但目前包括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均已建立起大型本地钢铁工业与内需市场,开始保护自家产业。
最近,其它如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国也对中国钢铁产品强化了进口限制,全球正掀起新一轮钢铁业保卫战。
越南钢铁协会(VSA)预估,今年越南钢铁需求将达2,500万吨,比去年增加约5%,而产量增长幅度可能达10%。
VSA主席严春多(Nghiem Xuan Da)表示:“这项增长受惠于国内经济韧性、基础建设投资增加,以及区域伙伴关系的强化。”
不过这波成长,也正面临巨大的隐忧。据彭博社报导,越南是中国钢铁的最大单一进口国,近几年已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倾向过剩产品的目的地。
近年来,中国钢铁制造商面临着产能过剩、房地产行业长期低迷与出口市场缩减的诸多考验。越南因距离近、市场进入容易,且只要价格够低就能迅速打开销量,成为了重要的出口地。
去年,越南自中国进口的钢铁量创下历史新高。根据彭博社报导,自2020年以来,中国对越南的钢铁供应总量增长近500%。
在本地业者压力下,越南政府自今年2月起,对中国热轧钢品征收最高28%的临时关税,并对镀锌钢加征超过37%的税率。此举正式拉开越南钢铁反倾销保卫战的序幕。彭博社认为,这些措施名义上是“暂时性的”,但未来可能转为永久性关税。
前嘉吉公司区域主管Vu Tran指出,这让越南业者得以在成本上与中国产品公平竞争。他说:“当中国制造商无法再以低价倾销时,越南钢厂就能在成本上与之抗衡。”
在亚洲之外,多国也开始加强对中国钢材的监管。美国总统川普今年2月已宣布,对所有进口钢品征收25%关税。这些关税适用于大多数国家,除非获得豁免(如加拿大和墨西哥)。
川普政府对北美地区的钢材也制定了新标准,要求进口钢产品必须在北美地区“熔化及铸造”,以遏制中国低度加工钢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2025年2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钢板产品(主要用于造船和建筑)征收最高3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举是因应国内业者对中国低价钢板涌入的投诉,初步调查显示中国产品对本地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
此外,韩国政府于2025年3月4日启动对中国和日本进口的热轧钢板的反倾销调查,该调查由现代制铁提出申诉,指控相关产品以不公平低价进口,损害国内产业。
哥伦比亚政府3月24日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镀锌钢和平钢板(厚度不超过2.5毫米)征收41.74%的反倾销税,对镀锌钢瓦征收94.64%的反倾销税,为期五年。
此前,哥伦比亚于2024年10月对中国进口的钢筋征收35%的关税,以应对中国钢铁产品的低价倾销行为。
2025年1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第2025/81号执行规则,对来自中国的镀锡铁或非合金钢平轧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范围为14.1%至62.6%。
该措施是基于2024年5月16日启动的反倾销调查,初步认定中国产品以低于公平价格进入欧盟市场,对本地产业造成损害。
台湾财政部于2025年3月11日公告,对中国产制进口的特定热轧扁轧钢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此举旨在查明中国钢铁产品是否以不公平价格进入台湾市场,对本地产业造成损害。
中国钢铁产量近年快速增长,锁定拉丁美洲国家为美国的替代市场,倾销钢铁,引发包括墨西哥、智利、巴西等拉美国家反弹,相继宣布对未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国家的钢铁征收最高50%的关税,以反制中国钢铁倾销。
据中央社报导,墨西哥、智利和巴西在去年已宣布对来自“没有签订FTA国家”的钢铁,祭出高关税反制。
墨西哥对钢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智利对钢球征收关税35.4%,对钢棒征收关税24.9%。至于巴西也决定把关税从10.8%提高到25%。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计划或实施关税,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4月估计,目前已有约50%的中国钢铁出口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今年中国出口可能因此减少高达14%。
今年3月标普全球预测,中国今年钢铁出口量可能减少15%至20%,未来恐需重构供应链与市场战略。
根据标普全球4月的报告,有关中国钢铁出口的反倾销诉讼还有约19件。但在2025年出口量可能进入下行通道,面临区域关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全球钢铁市场结构性调整的多重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61764
发表于 昨天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恶性事件会频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83560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8日,网传福建理工学院发生恶性杀人事件,该校学生打游戏过程中发生争执,一男生持刀砍杀另一名男生随后跳楼身亡。
网络流传视频和图片显示,在房间内,一人躺在白色箱子旁,地上很多鲜血。箱子上也溅上鲜血,底部被染成红色。
根据该校学生聊天记录,两名学生因为“打瓦”(一种游戏)产生冲突,一人持刀砍死舍友,然后自己跳楼,两人都已死亡。

4月24日,网传辽宁省锦州市的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供电专业一学生凌晨时分,持刀砍杀同宿舍同学,3名同学死亡,3人受伤。也有传是一名学生摸黑闯入与其有仇的学生的宿舍,砍死4人,重伤2人。
相关消息在网络全部被删除。但抖音平台搜索记录显示,有多个搜索关键词与本事件有关,如“辽铁3死3伤”事件、“锦州学生捅人”事件、“锦州辽铁砍人”事件等等。

点评

豆沙:证据呢  发表于 昨天 15: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4-26 06:17 , Processed in 0.09259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