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回复: 0

AI社交终于折腾到头了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89300
发表于 昨天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4月猫箱更换负责人后,这款国内主流AI社交应用的变化还没完。
一大直观改变在于用户增长的停滞。今年年初开始,国内几大主力AI社交应用投放量和新增下载量均持续明显下滑。以头部产品星野和猫箱为例,选取2025年1月和5月国内苹果端数据进行对比,星野月下载量从1月的486万下滑至5月的93万;猫箱月下载量从264万下滑至61万。在DAU层面,星野基本持平不动,1月和5月的数据分别为96万和97万,而猫箱则经历了一轮滑坡,从59万下降至49万。

缺少百万级日活头部产品,投流刺激用增效果乏力的现状,都在指向一个“到顶了”的行业态势。
最近,一场“搞颜色”舆论风波,让AI社交行业久违地再度进入大众视角。腾讯阅文旗下AI陪伴软件“筑梦岛”因低俗擦边内容,近期被网信部门约谈,平台被要求立即整改。
据了解,筑梦岛在这一事件后火速更新版本。新版本登陆时,App会出现“年龄确认”的弹窗,未满18岁,平台将开启青少年模式;已满18周岁则需要进行平台实名认证。
事实上,进入2025年后,AI社交领域在行业内的声浪逐渐减小,这个曾经的“蓝海赛道”如今不再是VC和大厂高管们的香饽饽。

同时,AI社交产品的技术力也一直遭到用户侧诟病。角色语言重复、时常忘记对话内容、AI尺度模糊、体验同质化等问题,都是导致用户体验感下降的原因。而在平台视角,付费转化不及预期的情况,一直困扰着AI社交行业。

过去两年中,许多行业研报都表明了看好AI社交的原因:通过AI虚拟角色为人类用户提供高性价比、实时性的1对1陪伴,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然而现实是,头部产品愈发难以维系用户粘性。
进入2025年,筑梦岛、星野等同类产品三日新增留存跌至20%以下。“与用户建立长期陪伴关系”成为了一个伪命题。
“在后台能观察到,用户跟每一个角色平均的建联时长大概在5~7天,之后就基本不会再和这个角色聊天了。”在AI社交领域从业多年的朱雅楠,向“字母榜”(ID:wujicaijing)介绍了他在业内的观察。游戏行业出身的朱雅楠,近年来参与了多个AI社交创业项目,他曾是某字节前高管创业项目的团队成员,该项目主做出海方向AI社交,曾拉到约3亿美元的融资。进入2025年后,因进展不及预期,该项目中止并解散。
用户侧反馈不及预期,让很多从业者开始重新审视AI社交的需求刚性。过去两年中,一些公司进场时姿态都非常高调,比如出海AI社交App Linky,2024年年初曾定下200万DAU的目标,但到了50万量级后就进入瓶颈期。朱雅楠表示,很多从业者在讨论,AI社交似乎难以成为一个爆款大众赛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基本被上个时代的超级App所满足了,喜欢和Chatbot社交的这类人,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点评:正常人谁TMD跟程序建立感情?)

另一方面,头部企业近期减少投入的动作,则多少有点“退场”的意味。两周前,MiniMax高调开源MiniMax-M1模型,号称是全球首款开放权重的大规模混合注意力推理模型。相关报道也显示,MiniMax正在将更多资源重新倾注到大模型基建领域。随着这一战略调整的落实,对C端产品星野的投入减少并不让人意外。
同时,作为MiniMax旗下的头牌产品,星野本身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一些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星野日营收大概在几万元的水平,考虑其庞大的团队规模和用户体量,这一收入水平很难覆盖成本。

“AI社交里面,99%的UGC角色都没什么价值。”游戏行业出身的朱雅楠,对于当前AI社交产品的打磨逻辑有不同的看法。
他表示,在AI社交领域,内容供给的核心是大模型。由于模型生产能力的低门槛,开放UGC角色入口、进而快速铺开角色池,是主流产品都在采用的运营策略。但另一个现实是,目前的模型能力无法稳定地提供能取悦用户的高质量内容。
和游戏品类相比,AI社交的交互逻辑依赖用户前置输入、模型再进行反馈,这导致AI社交的娱乐性高度依赖用户主动参与的热情,缺少传统游戏中剧情和任务机制的“钩子”。更不用说在视觉的精美程度上,相比主流二次元游戏,AI社交显得有点粗制滥造,尤其是在大规模开放UGC角色创作的背景下,大量同质化的AI角色形象占据了各大AI社交App首页。

林若愚是某大厂AI业务的产品团队成员,曾经手过多个AI社交项目。他同样认为UGC是AI社交的痛点。他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模型能力越来越同质化,智能体之间对话能力的区别也愈发不明显。对于AI社交场景而言,一般用户很难再去创造出差异性的东西,这导致大量UGC内容都有点无聊。“用户面对一个模型能迸发的想象力就这么多,一旦模型提供不出来更多更新的体验,用户自然就流失了。”(点评:国人本来就没有多少个性)

对于AI社交“搞颜色”这件事,林若愚感觉有点冤枉又无奈。目前,主流AI社交产品都有安全审查机制,通过关键词识别避免模型触发不安全的内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模型自由交互的机制,用户可以尝试不触发敏感词的前提下,诱导对话进入NSFW(Not Safe/Suitable For Work)的场景。
林若愚认为,AI对话的高自由度优势,反而是导致很多用户“搞颜色”的诱因。由于聊天过程中普遍缺少剧情引导,随着对话内容逐渐乏味且发散,很多用户走上了“搞颜色”的道路。“这也是一个导致留存下降的原因,当你和一个角色聊了1000、2000轮之后,可以被挖掘的东西已经被挖完了,这个角色对于用户就完全没有吸引力了。”

商业化前景暗淡,是很多AI社交项目遇冷的原因。相关研报显示,海外头部产品Character.AI的2.33亿月活,仅对应1670万美元年收入,用户付费率(ARPU)低至0.72美元/年,甚至无法覆盖人力成本。国内App如筑梦岛,依赖“星光卡”微交易,月卡的12元定价难以支撑大模型运算成本。
在这一背景下,投资人面对AI社交也愈发谨慎。朱雅楠表示,当前市场上的投资人和从业者,对AI社交品类融资的估值处于普遍下降状态。这一背景下,如何把ROI打正,成为了延续产品生命周期的关键。“我们需要给投资人带来一个正收益的信号,然后才能够继续把产品做下去。”
另一边,林若愚和团队同样面对着ROI的压力。他经手的AI社交项目,基本依赖广告产生收入,AI社交的交互模式本身很难创造商业价值。

说起广告营收,林若愚显露出一丝无奈。相比起抖音等产品,AI社交能插入广告的方式相对生硬,只能选择在对话剧情中插入弹窗的方式。“我们做弹窗广告属于玩了个心眼,但其实这种模式也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采访中,林若愚还提到了AI社交“全员免费”的内卷现状。在主流AI社交产品中,普通对话均为免费形势,用户可以无限轮次进行聊天。在他看来,这种模式虽然短时间内提升了对话轮次,但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单纯的对话并不挣钱,所以只能进一步挖掘TTS(语音能力)和生图功能。”
“内卷”的结果是高昂的运营成本。林若愚介绍,随着角色池的扩张,就需要不断迭代数据配置,并进行新一轮的模型训练,否则新建角色的对话效果就无法保证。“要节省成本的话,也可以只选择一些角色来训练,但这样就会进一步打击新创作者的热情。”
对此,林若愚坦言,如果集中资源打造一些精品AI角色,平台的生态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但如果去鼓励UGC大量创作,平台方也没有精力认真打磨每一个角色。这反映出各大平台在“走量”和“提质”上的纠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7-31 19:36 , Processed in 0.10131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