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8|回复: 0

灯具、电器、玻璃等将遭“连环雷”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89401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被誉为“王牌”的房地产,如今成了最大的“负资产”。
北京财经博主“忐忑的可乐饼”近日实地探访永定河畔的“莱茵河谷”小区,揭示了令人咋舌的房价暴跌现状。
他说,因为北京永定河边的莱茵河谷小区所在的地段,租房很便宜,每个月租金不到千元(人民币,下同)。他打算临时在该小区租一套房子。
近日他实拍了来到莱茵河谷小区进行观察的过程。他说,莱茵河谷小区虽然位置相当好,但是房价已经跌到亲妈都不认了。有的业主花180多万买的房,前一段时间跌了100万,现在跌了130万了。基本上,180万买的房子,现在只值70万~80万。这意味着,这些高价购入的房产,如今跌幅高达七成左右,让许多业主面临巨额亏损。博主强调,该地段周边房产的跌幅几乎普遍如此。
博主说,莱茵河谷小区的房子大量都是出租的,大部分住户都是在北京大兴附近上班的人。“北京本地人租这儿的房子也不少”。
房产数据也印证了这种惨况。“永定河孔雀城莱茵河谷”在房天下网站显示的单价为8221元/平方米,且呈持续下降趋势。同系列的“永定河孔雀城剑桥郡”7月二手房均价约6547元/平方米。数据显示,曾经在高峰期单价高达1.5万甚至2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永定河边”环京楼盘,如今跌至每平方米几千元,总价上百万的跌幅已是常态。
房天下网站显示,“永定河孔雀城莱茵河谷”房子单价为8221元/平方米,且呈持续下降趋势。同系列的“永定河孔雀城剑桥郡”7月二手房均价约6547元/平方米。

58同城等房产平台也显示了永定河孔雀城系列一些小区的房价趋势,普遍呈现下跌态势。
房价崩盘的惨烈不仅限于环京地区。一位武汉自媒体博主,作为“全款收房”者,近日实地探访武汉多个小区,用镜头记录下触目惊心的景象。她表示,许多小区“亮灯率惨不忍睹”,一片漆黑的楼栋意味着大量房屋空置,“没有亮灯的,就是没有人住,是空着的。”
她说:“我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但是我认一个最普适的道理——物以稀为贵。现在,满大街都是空房子,供大于求。价格凭什么不跌?”对于武汉房价的未来趋势,她悲观预测“只会更惨,腰斩只是开始,挤泡沫的路真的还长着呢”。她解释,大家兜里有没有钱?大家心里都非常有数。她之所以从事“全款收房”,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个市场,房子太多,钱太少”。
许多急于出售的房东面对房价不断下跌,心在滴血,曾经价值108万元的房子,如今只能以30万元的价格“甩卖”。这一切令人难以想像,却成为了武汉楼市崩盘的真实写照,让房子从财富象征沦为业主的噩梦。

7月17日凌晨,年收入20亿的家装巨头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从18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留下10亿元债务和2000多个家庭的血泪,无数家庭一辈子的积蓄化为乌有。
在老板曾玉周坠亡后,7月18日中午,靓家居的直播间还在热火朝天地带货。
但当天下午,这家拥有23年历史的家装巨头正式宣布破产。
10亿元的债务窟窿,2000多户家庭的装修烂尾,1000多名员工的工资无着,300多家供应商的货款打了水漂。
2001年,33岁的曾育周在广州创办了靓家居。
最开始只是做建材超市,凭着创新思路大干快上,生意越做越大。
2008年,曾育周推出了“按平方报价”的整装服务模式,把原本不透明的装修流程变得清晰明了。
这个创新,让他在行业里赢得了“整装校长”的称号。
最辉煌的时候,靓家居在全国开了上百家门店,年收入达到20亿,多次被评为行业十强。
那时候的靓家居,招牌响当当,是很多人装修的首选。

靓家居的崩塌,根源在于它的商业模式。
“先收钱后装修”本来是行业惯例,但靓家居把这个模式玩到了极致。
客户的预付款本该专款专用,但实际上都被挪作他用了。
从2021年开始,曾育周直接推出了“42天开店系统”,疯狂扩张。
开店就像下饺子,平均3天就有一家新店开业。
每个月光门店租金就要几百万。
因为开新店要钱,投广告要钱,还旧账也要钱。
曾育周就拿着客户的钱,去填自己的窟窿。
而对供应商那边,也是一样的套路。
早期结算还算正常,结果后面就开始拖延。
付款周期从最初的18天,一路拖到了6个月。
供应商们大量垫资供货,最后落得颗粒无收。
看起来资产雄厚的靓家居,实际上是个空壳。
那些写字楼和仓库,账面价值2个亿,但全是租的,真正属于公司的固定资产,少得可怜。
用内部人士的话说,“就是连个能顶事的资产都没有”。
而外部环境的恶化,更是加速了崩塌的进程。
这两年楼市冷得跟冰窖一样,年轻人买房的少了,装修单自然就少了。
再加上疫情影响,大家的消费意愿都在下降。
市场的风吹得太急,靓家居这艘大船开始剧烈摇晃。
盲目扩张带来的成本压力,让情况雪上加霜。
每开一家新店,装修费用20-30万,月租金7-8万,还有员工工资、材料费等等,成本压力就很大。
财务压力山大,但又骑虎难下,停下来就意味着资金链断裂。
而营销策略的失误也是重要原因。
为了吸引客户,靓家居在直播间推出各种低价套餐,什么“688全包”、“0元设计”。
可钱是投进去了,业绩却依旧惨淡。

崩塌前的最后时刻,表面上一切如常。
直到跳楼前一天,工人们还在客户家里努力装修。
曾育周甚至抵押了深圳的三套房,试图挽救公司。
他的朋友圈里还在写“咬牙坚持,未来可期”。
但现实的清算,残酷得让人心寒。
能够紧急变卖的资产只有电脑、打印机、桌椅板凳这些办公用品。
10万块钱的东西,最后只能卖个2-3万。
而按照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先是银行贷款,然后是员工工资,最后才轮到客户和供应商。
算下来,客户可能只能拿回10%-20%的钱。

受害者的处境,让人心酸。
有人辛苦一辈子,咬牙买了套房,结果装修装成了烂尾,房子都被拆成毛坯,只能回到原始状态。
但最惨的,还是那种房子没得住、钱也追不回的绝望感。
人性的复杂,在这时候显露无遗。
很多员工说“老板平常对我们不错”,甚至有上百名员工自发回来帮忙整理资料。
但也有人说“感情归感情,现实归现实”。
社会舆论也是众说纷纭。有人同情曾育周,说他压力太大,身后是几千人的生计。
有人批判他一走了之,留下这么大的烂摊子,既然开始疯狂扩张,就该想到会有今天。
财经博主“Tom”近日表示,这些跳楼的人,他们的企业都是与房地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做电梯的和房地产配套,城投公司跟房地产公司几乎是不分家的,搞家装的是房地产下游产业,做家居的也是房地产的下游行业。这些大佬都曾在行业里呼风唤雨,然而背后的辛酸和不为人知的秘密都随着房地产的崩盘摊在了公众面前。
“Tom”警示:“如果把2021年理解为房地产爆雷的元年,四年后的今天,相关产业的连环雷一个个都上线了。不过这仅仅只是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行业会爆雷。”他预测,灯具、电器、玻璃、木材等与房地产强相关的行业,其企业都将面临负债累累、资不抵债的困境,很可能重蹈这些大佬们的覆辙。

向松祚在2025年5月指出,房地产总市值高峰曾达400-500万亿人民币,如今泡沫破裂,市值将腰斩,调整期恐需3-5年,甚至重演日本“失去的20年”。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则在7月指出,房地产崩盘摧毁中产与富人财富。2025年胡润报告显示,600万资产家庭跌破513万户,千万家庭减少0.8%(1.7万户),亿万家庭缩水1.7%(2200户),3000万美元以上家庭减2.3%(2000户)。中植系暴雷波及15万高净值人群,个别损失数十亿;鼎益丰涉及50多万人、亏损上千亿。
人口红利消失与年轻人“接盘能力”不足,令市场结构性转向。付鹏称,网约车司机激增至2000万,反映中产返贫潮。“以时间换空间”的旧法救市失效。2024年5月推出的救市措施收效甚微,因居民、企业和地方债务已近极限。
消费不足是经济“负循环”根源。向松祚指出,工资、股市、房产三大收入来源全线下滑。付鹏补充,中产下沉至低收入职业,需求萎缩,制度分配不公加剧贫富差距。企业销售下降→投资缩减→就业减少→消费更萎缩,形成闭环。
产能过剩亦致内卷恶化,向松祚称,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陷“毛利压缩+通缩”泥潭。付鹏批评,过去“低端制造”透支扩张,现今债压高筑,地方政府难再借地融资。
两人均以日本为镜,向称中国恐复制日本地产泡沫崩溃后的资产负债衰退;付鹏指,日本微复苏因结构代谢及利率调整,但仍难与中国现实相比。他警告澳洲与新西兰经济单一、房产滞胀、中国需警惕步其后尘。
政策层面,向松祚呼吁“超常规财政”,拿出几万亿推行从幼儿园到大学免费教育、健全社保医保体系,以提振消费。付鹏批评“唱衰经济即不爱国”的环境扭曲政策判断。他指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虽方向对,但执行不力,难止楼市下滑。
债务问题方面,向主张打破传统思维,主权国家可借债改善民生而非继续砸入基建;付鹏则提醒财政扩张可能引发汇率贬值与资本外流,陷入新兴市场“加息或崩溃”的两难。
向松祚预计房价短期难止跌;付鹏称房地产需求基础已消失。他建议投资者远离房市,转向如日元升值的确定性金融资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8-2 11:10 , Processed in 0.09344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