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回复: 0

神他娘的“无电被动辐射制冷涂层”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89954
发表于 前天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的云山雾罩的,大体都是骗子。

被动辐射制冷的概念,以最基础的形式而言,早于现代科学。伊朗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发展出了被称为yakhchāls的冰窖,利用夜间辐射冷却来制造和储存冰块,即使在炎热干燥的气候中也能实现。这些结构被巧妙地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将热量辐射到晴朗的夜空,证明了当时人们对这一现象已有经验性的理解。

18世纪末,Marc-Auguste Pictet和Pierre Prévost通过使用镜子和低温物体的实验,证明了热辐射的交换现象。普雷沃提出的“交换理论”指出,所有物体都在持续不断地辐射热量,而物体是冷却还是升温则取决于辐射的净流量。
1804年Benjamin Thompson(Count Rumford )对不同表面散热损失的定量测量,标志着人们对表面特性在热辐射中作用的理解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些早期探索确立了被动辐射制冷的基本原理,尽管当时人们对光的电磁本质尚无完整的认识。


20世纪见证了人们对被动辐射制冷采取了更加集中和科学的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20世纪70年代全球能源危机的推动。对节能制冷解决方案的需求促使相关研究与开发迅速增长。在此期间,研究重点转向开发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材料,以增强制冷效果。

被动辐射制冷的核心原理基于地球与外太空的温差(约300K vs. 3K),通过热辐射将热量直接散发到宇宙。



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应用于航天领域。
1967年,Félix Trombe正式提出了被动日间辐射制冷(PDRC)的概念,美国首次在ATS-3气象卫星验证辐射制冷可行性;
1975年:意大利科学家S.Catalanotti等人首次利用聚乙烯和聚氟乙烯制备了与大气窗口(8-14μm)匹配的选择性表面,预估理想制冷功率达60 W/m²,但实际效率受环境影响较大。
80年代,包括Lushiku 和 Granqvist 在内的研究人员认识到被动辐射制冷通过高效发射8-13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大气窗口”),将热量传递至外太空。
1988年,中国风云一号A星搭载首套星载辐射致冷系统,通过多层遮光板和高发射率涂层(如氧化锌)实现红外探测器的被动冷却,稳定温度低于100K。

1991年Hawarden Thronson为太空望远镜(爱迪生项目)提出了被动辐射制冷设计,该设计后来影响了2003年的Spitzer望远镜,并在2021年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上得到完全实现,后者使用多层遮阳罩将热量被动辐射至太空。
Hawarden于2010年被追授NASA杰出技术成就奖章,以表彰其对这些红外天文台的贡献。


21世纪初,研究者逐渐明确高效辐射制冷的关键指标:高太阳反射率(>90%) 和 中红外高发射率(>90%),并提出大气窗口(8-13μm)的重要性。

2014年斯坦福大学Aaswath Raman团队首次通过一种多层HfO₂/SiO₂光子辐射体结构,它能反射约97%的太阳辐照,同时在8–13微米波段强烈发射,实现在直射阳光下比环境温度低约5°C,实现首个日间亚环境温度制冷器。

2018年后续设计通过优化多层电介质和聚合物薄膜,实现了高达96 W/m²的制冷功率,并在正午太阳直射下达到比环境温度低10–13°C的降温效果。

光子晶体与分层结构:如多孔Al₂O₃、SiO₂/TiO₂纳米颗粒,通过米氏散射增强太阳反射率。
聚合物复合材料:如PDMS嵌入陶瓷颗粒,兼顾柔性与高发射率。

陶瓷基材料:如多孔SiO₂、TiO₂,具有高耐候性和环境稳定性,适用于建筑涂层、光伏板冷却。
受撒哈拉银蚁和白色甲虫启发,开发出太阳反射率99.6%的iPaint涂层和制冷陶瓷。


近日,一项发表于《Engineering》的研究成果带来了令人惊喜的突破 —— 香港城市大学科研人员通过微阵列技术,成功制备出具有蝶翼仿生三级微纳结构的光子工程纺织品,为个人被动辐射制冷领域开辟了新方向。
传统的被动辐射制冷(PRC)材料虽在制冷原理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大多存在穿着舒适性差和耐用性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人们日常户外使用的需求。而此次研发的辐射制冷纺织品(RCTs),巧妙地从东亚地区的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翅膀结构中获取灵感,创新性地解决了这些难题。
丝带凤蝶的翅膀拥有精心构建的分层多孔结构,这使其具备出色的宽带阳光反射能力和良好的散热性能。科研人员受此启发,运用微阵列技术,将高红外发射率的材料(CTA 和 SiO₂纳米颗粒)与 PET 纺织物相结合,制造出具有蝶翼仿生结构的单层 PRC 纺织品。
这种纺织品具备理想的扩展光谱响应,阳光反射率高达 91.7%,在大气透明光谱窗口的热发射率也达到了 95.8%。从微观结构来看,RCTs 的纤维上排列着平均直径为 2.84μm 的微孔,纤维之间有序分布着平均直径 586nm 的纳米孔,还有随机分布在整个纺织结构中的 SiO₂纳米颗粒。这些微纳结构不仅有助于高效散射阳光,减少太阳能吸收,还能增强与外界的热交换,将热量辐射到外太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8-9 15:55 , Processed in 0.09812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