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啤酒行业连续四年产销量出现负增长,显示出全行业“量增”的内在动力逐步衰退。这势必会倒逼产业界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迎合消费升级趋势。何勇表示,未来应关注啤酒产业发展的新“增量”,包括“工坊啤酒”在内的特色化、个性化、多元化、高端化啤酒产品市场。 何勇指出,在“便捷+体验”的消费需求下,啤酒产业的新“增量”需要抓住“线上”,做好“混搭”,提高“黏性”,关注新“场景”。 来自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电商渠道在酒类市场的销售额增长速度迅猛,2017年,各种酒类产品的增速基本在两位数,其中啤酒产品的线上增速达50%。 “如今,消费者购买单一品类或品牌的意愿逐渐降低,‘混搭’的购买意愿逐渐增强。”何勇说。京东数据显示,2017年,至少包含了两种以上酒类的用户订单增加了58.41%,而至少包含了两种酒类的用户订单增加了43.56%。 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啤酒的消费群体多为年轻人。然而,年轻消费者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复购率较低,用户黏性不高。“为提高用户黏性,啤酒产品或啤酒品牌应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频率,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消费趋势。”何勇表示。 他同时认为,啤酒行业需关注新兴消费场景。据介绍,以往常见的消费场景为大排档中的“花生毛豆+啤酒”,还有KTV、夜店、酒店、饭馆、“节庆假日”“日常小酌”等。如今,“工坊啤酒”(又称“精酿啤酒”)成为新型的啤酒消费场景。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辉旭介绍,国内“工坊啤酒”市场正以每年4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英敏特相关数据则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小型精酿啤酒厂商已超过100家。“随着工厂和工坊之间的疆界逐渐被打破,介于二者之间的新‘增量’生产方式也应运而生,如黑啤、白啤、苹果啤酒等,此种消费形势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廖辉旭说。 从“喝啤酒”到“懂啤酒” 在我国,啤酒属于舶来品,相比于德国、美国等国家,我国的啤酒文化相对浅薄。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曾对媒体表示,中国啤酒行业要实现超越,必须立足本土,建立“中国啤酒文化”,其中扭转人们对啤酒的传统印象势在必行。 “提到啤酒,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廉价、味道寡淡、产品单一、‘啤酒肚’,实际上,这都误解了啤酒。”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辉旭表示,产业界应在推广啤酒文化上有所作为,包括告诉消费者怎么喝啤酒,让消费者“懂啤酒”。何勇则认为,要改变消费者对啤酒的负面印象,建立啤酒“年轻、时尚、激情、健康、安全”的优势文化,需要联合啤酒界各方力量,开展长期合作共建,持之以恒地进行推广宣传。
|